简体 - 正體 - 手機版 - 電子報

人民報 
首頁 要聞 內幕 時事 幽默 國際 奇聞 災禍 萬象 生活 文化 專題 寰宇 維權 視頻 雜談
 
 
 
 
 

四中張又俠最高級罷黜行動 習成胡錦濤翻版(視頻/圖片)
——【唐青看時事】四中全會謎團 60委員消失 14上將失蹤(視頻/圖片)
 
【人民報消息】這次中共二十屆四中全會10月23日閉幕,外界原本以為會是一次重大的人事「攤牌」,結果卻出人意料。會議結束後,沒有出現外界期待的高層調整,習近平保留了黨政軍三個職位。軍方卻只升了一個人。多個關鍵崗位仍然空缺,一批本該遞補的將領卻被集體「跳過」。會議缺席率創下歷史新高,留下許多謎團未解。 根據官方資料,二十屆中央委員會有205人,官方報導出席這次會議的只有168人,其中一人去世,36人缺席,只有10個人是公布被開除了黨籍,這樣剩下26個高官失蹤。按照慣例,這些人應該是出問題了。 二十屆中央候補委員還有171人,官方說出席這次會議的只有147人,24個缺席的「候補」委員 ,只有4個被正式公布開除黨籍,其它名單都沒有公布,很可能也是在黨內遭到清洗。 所以這次四中全會上,376個中央委員和候補委員,有61人缺席,其中一人是去世了,60人沒有出席,估計是出事了。 軍方數字更嚇人。開除黨籍的九上將,只有王厚斌不是中央委員——其餘全部是中央委員級別。根據央視畫面,軍方42個二十屆中央委員,共有27人缺席,當中上將有22人,除了官宣開除的8個上將,還有14個上將「失蹤」,他們是誰?他們到哪去了,背後發生了什麼? 關鍵數字比較:
我們再看這唯一的升遷的是誰呢? 閉幕當天,官媒公布的唯一軍中人事消息,就是中共中央軍委紀委書記張昇民升任軍委副主席。他成了這次會議上唯一被提拔的高級將領。 這背後其實信息量很大。 2022年成立的二十屆中央軍委,原有七名成員:主席習近平、兩名名副主席,張又俠和何衛東,以及委員李尚福、劉振立、苗華、張升,但到了今年,李尚福、苗華、何衛東相繼落馬,軍委成員一下少了三人。這次張昇民升任副主席後,軍委還是維持「四人支撐」的被動局面。 至於誰將接任苗華出任的政治工作部主任,張昇民原任的軍委紀委書記是否會有新人接替,以及火箭軍、東部戰區、陸軍、海軍、武警等多個重要崗位的人事空缺,目前都沒有結果。 與此同時,四中全會也公布了11個中央候補委員遞補為中央委員,但是有7個人沒有按慣例遞補,這7人中有4個都是軍中將領,而且是關鍵人物,他們是:火箭軍副司令王立岩、聯勤保障部隊司令王抗平、中央軍委辦公廳主任方永祥、北部戰區陸軍司令石正露。按照中共的內部幫規,意味著這些人出事了。這些人原本都被視為熱門晉升人選,如今卻集體被排除在外。 這次四中全會缺席的中央委員,其中一些人,已經被官宣落馬,比如原廣西政府主席藍天立、原內蒙古政府主席王莉霞、原中國證監會主席易會滿,還有國家鐵路局前局長費東斌、貴州前常務副省長吳勝華。這幾人目前仍在接受審查,沒有在四中全會上被開除黨籍,要等到明年的五中全會才處理。 我們已經知道的三位「下落不明」的中央委員——中共中央對外聯絡部原部長劉建超、工信部原部長金壯龍、中央軍民融合辦前常務副主任雷凡,也都沒參加四中全會。 四中全會的公報確認,會議正式開除了10名中央委員和4名候補委員黨籍,其中就包括何衛東、苗華、林向陽、張鳳中等重量級軍方人物。 這些人幾乎都來自火箭軍、軍委體系或聯合作戰系統的關鍵崗位。 再說回這次唯一陞官的張昇民。 他今年67歲,長期在火箭軍前身——第二炮兵系統任職,2017年升任中央軍委紀委書記後,主導查處多起軍中腐敗案件。這次被提拔為軍委副主席,他究竟是習近平的人,還是反習派的人?有人認為,這次提拔是習近平對他「反腐成績」的一種肯定。但也有人認為,張昇民上來確實幫習近平處理了房峰輝、張陽等軍中將領人。但這次他協助張又俠拿下何衛東、苗華等習近平親信,再加上他曾在張又俠掌控的部門工作,目前更像是張又俠派系的人。 不管怎末樣,張昇民的原職軍委紀委書記到現在還沒人接替,這也恰恰說明軍中調整還沒完。 整場四中全會,不但沒有補齊空缺,反而留下更多問號:軍委四人撐局、晉升名單跳過一批、會議出席率下降,這些現象疊在一起,都說明軍中整肅仍在繼續。 眾多將軍落馬或者失蹤 我們再來分析在全會上跳過遞補的將軍們。 大紀元專欄作家王友群分析說,從這次遞補名單來看,至少有六名中將的去向非常詭異。 這六個人分別是,習的軍中大祕、中央軍委辦公廳主任方永祥、火箭軍副司令王立岩、副政委丁興農、聯勤保障部隊司令王抗平、北部戰區陸軍司令石正露,以及火箭軍政治工作部主任張鳳中。 其中,前五個人被「集體跳過」遞補,最後一位張鳳中則已經被正式開除黨籍。王友群判斷,這六個人極可能已經出事。 為什麼這麼說?因為他們背後牽連的人都不簡單。幾乎每一位,都和已經落馬的何衛東、苗華有著密切關係。 拿方永祥來說,他原本是習近平最信任的「軍中大祕」,掌管中央軍委辦公廳,這可是習近平與全軍溝通的中樞位置。方永祥出身福建第31集團軍,曾任苗華的助理,兩人關係非常近。 但當苗華被查、何衛東落馬後,方永祥就三次缺席習近平主持的重要軍隊會議,這在中共體制裡是極不尋常的信號。如今沒能晉升,幾乎坐實了他可能已被從核心圈移除。 再看王立岩,他是軍委辦公廳副主任出身,後來升任聯勤保障部隊司令,又轉任火箭軍副司令。 不過火箭軍這兩年是「腐敗重災區」,之前幾任主官都被查。王立岩在聯勤系統時,是否與前政委高大光案牽連,目前還沒人敢下結論,但顯然問題不小。 王抗平也類似,他是飛行員出身,仕途算順,一路從東部戰區副司令升到聯勤保障部隊司令,但這條升遷路上,全靠何衛東和苗華提攜。如今兩位靠山都倒了,他自然也被「列入觀察名單」。 還有火箭軍副政委丁興農、北部戰區陸軍司令石正露,這兩人都曾受苗華負責考察。王友群認為,他們雖然未必直接涉案,但所在的系統,包括火箭軍、戰略支援部隊、裝備發展部等,在過去兩年全都被查過、被清洗過,牽連極廣,想全身而退幾乎不可能。 而張鳳中就更不用說了,他被正式開除黨籍,幾乎坐實問題嚴重。張鳳中長期在火箭軍系統任職,曾當過多個政治部主任、政委,而他的每一次升遷都繞不開一個人——苗華。這意味著他極可能捲入所謂的「苗華人脈塌方鏈」。 王友群說,從前被清洗的9名上將,到這次被跳過或出事的6名中將,幾乎全是習近平的親信、也就是所謂「習家軍」的骨幹。這波震盪,等於在習的根基上又挖了一層土。 四中全會看似是人事定局,其實是權力真空,軍中的權力鬥爭還在繼續。 二十大以來落馬的上將 《星島日報》羅列了二十大以來落馬的14個上將: 1. 何衛東(原中央政治局委員、軍委原副主席) 2. 苗華(原軍委委員、軍委政治工作部原主任) 3. 李尚福(原國務委員、國防部長) 4. 魏鳳和(原國務委員、國防部長) 5. 何宏軍(軍委政治工作部原常務副主任) 6. 王秀斌(軍委聯合作戰指揮中心原常務副主任) 7. 林向陽(東部戰區原司令員) 8. 秦樹桐(陸軍原政委) 9. 袁華智(海軍原政委) 10. 王春寧(武警部隊原司令員) 11. 王厚斌(火箭軍原司令員) 12. 李玉超(火箭軍原司令員) 13. 周亞寧(火箭軍原司令員) 14. 丁來杭(空軍原司令員) 這都是官宣落馬的。 還有前面我分析到的14個失蹤的上將: 1. 劉青松(東部戰區政治委員) 2. 吳亞男(南部戰區司令員) 3. 汪海江(西部戰區司令員) 4. 黃銘(北部戰區司令員) 5. 徐德清(中部戰區原政委) 6. 李橋銘(陸軍原司令員) 7. 胡中明(海軍司令員) 8. 徐西盛(火箭軍政治委員) 9. 徐忠波(火箭軍原政委) 10. 張紅兵(武警部隊原政委) 11. 許學強(中央軍委裝備發展部部長) 12. 王仁華(中央軍委政法委書記) 13. 巨乾生(戰略支援部隊原司令員) 14. 李偉(信息支援部隊原政委) 軍中暗戰:張又俠反制 派系角力白熱化 多名接近軍方的消息人士向大紀元透露,習近平和中央軍委副主席張又俠之間的矛盾,其實早就公開化了。兩人最大的分歧,就是要不要動手打台灣。 張又俠是老資格的作戰派,多次在內部會議上反對貿然攻台。他的理由是,台灣防禦體系強度僅次於以色列,美日澳再加上「五眼聯盟」,一旦介入,共軍可能陷入長期消耗戰。他還警告說,如果久攻不下,不僅軍事失敗,國內政治也會被拖垮。 但這番話,徹底戳到了習近平的逆鱗。對習來說,這種「唱反調」的聲音,就是「動搖軍心」,於是成了他後續清洗軍方將領的導火索。 消息人士透露,接下來習近平就以整肅火箭軍、裝備系統為名,開始一步步削弱張又俠的勢力。 然而事情卻出現了戲劇性反轉—,張又俠陣營內部迅速反擊,將苗華、何衛東等多名親習將領送交調查,結果反而是,張又俠保住了副主席的位置,軍中「張系」人馬重新站穩腳跟。 有熟悉軍情的觀察人士形容,這是「軍中生死搏鬥」。 習近平原本想通過清洗軍隊重新掌控大權,沒想到反被張又俠反制,最後只能在四中全會上做出妥協。 張昇民升任軍委副主席,但並沒有進入政治局,這既顯示整肅仍在繼續,也說明雙方形成了一個微妙的「平衡點」。 就在全會前幾天,10月17日,中共官方宣布開除9名上將黨籍與軍籍,包括軍委副主席何衛東與軍委委員苗華。 外界認為,這次「史上最高層級」的罷黜行動,其實是張又俠在內部鬥爭中的一次「反擊戰」,也是他「穩軍權」的關鍵一步。因為這兩個人,恰恰是習近平在軍中的左右手。 一位前國防大學講師對大紀元表示,張又俠代表的是「技術派」、「作戰派」,講究現實、評估風險;而習近平堅持的是「政治優先」,凡事講「忠誠」第一。這兩種路線的衝突,已經讓整個軍委體系高度緊張。火箭軍過去兩年的接連清洗,就是這場鬥爭的延伸。 《華盛頓郵報》也分析說,火箭軍戰略軍官被成批調查,顯示軍中在「是否攻臺、何時動手」這些關鍵問題上,存在嚴重分歧。美國防務部門的評估報告更指出,這種「技術派與政治派之爭」,已經成為決定中共未來軍事路線的關鍵裂口。 權力表面穩定 暗潮依舊洶湧 四中全會雖然落幕,但局勢遠沒平息。外界最關心的問題是,習近平這次到底有沒有重新掌握軍權?答案,恐怕沒那麼簡單。 《人民報》的分析文章指出,這次四中全會並沒有出現外界傳言的「習辭職」或「權力移交」場面,表面上看,習近平依然穩坐總書記、國家主席、軍委主席三大位置。但保住頭銜,不等於掌握權力。 在過去一年多的軍中整肅中,習近平的軍中勢力被嚴重削弱。尤其是軍委紀委書記張昇民在張又俠的支持下主導查辦了何衛東、苗華等多名「習家軍」將領。如今張昇民升任軍委副主席,反而與張又俠聯手,形成一種「架空」局面。 這其實是一種被迫妥協。按照中共慣例,軍委副主席必須由主席提名,既然習近平對張昇民「恨之入骨」,那他為什麼還點頭同意?很可能是因為他別無選擇。為了保住軍委主席頭銜、維持表面穩定,他只能暫時讓步。 這種情況,幾乎就是胡錦濤當年「被架空」的翻版。當年胡雖然頭銜還在,但軍中大權早被徐才厚、郭伯雄掌控。現在的習近平,也可能面臨同樣的局面——頭銜還在,軍權卻未必在手裡。 說到底,這場四中全會,「表面平靜,實則危機四伏」。這次出席全會的中委和候補中委只有315人,缺席多達61人,是中共全會歷史上缺席最多的一次。這在過去是聞所未聞的事。 再看人事。 被遞補的11名中央委員裡,沒有一個來自軍方。軍方只出不進,這說明軍中整肅還在繼續,遠沒結束。 被跳過的那幾個將領——王立岩、王抗平、丁興農、方永祥、石正露,幾乎全是習近平親手提拔的「習系嫡系」,如今全被排除在外。軍委的人事缺口依然沒補齊,這也意味著,現在的「平衡」,其實只是暫時的。 報導分析,這次四中全會的結果,並不是習近平主導的勝利,反而更像是張又俠與黨內元老聯手「逼宮」的結果。何衛東、苗華的「提前雙開」,其實就是張又俠陣營「先斬後奏」的動作,而四中全會,只是走個形式、順水推舟地追認。 說白了,這是一場「各派暫時握手」的政治交易,習近平保住頭銜,用來穩住黨心; 張又俠保住軍權,用來穩住軍心;而黨內元老,則害怕權鬥過火、政權出事,或者是沒有想好怎麼接這個爛攤子。 只好強行促成這場「表面團結」。 但這種平衡,脆弱得像玻璃。習近平不可能甘心被架空,接下來,他一定會想辦法反撲;而張又俠和軍中「技術派」如果放鬆警惕,也隨時可能被清算。 軍權爭奪看似告一段落,其實只是進入「冷戰階段」。妥協只是權鬥的序曲,真正的惡鬥,還在後頭。 四中全會的缺席者名單,很可能是下一波打虎名單。我們將持續追蹤。 歡迎訂閱YouTube頻道:https://www.youtube.com/@tangqingnews 歡迎訂閱GJW頻道:https://www.ganjingworld.com/channel/1eiqjdnq7go2ebXA2yTPUSg631de0c ——《唐青看時事》製作組 △
文章網址: http://www.renminbao.com/rmb/articles/2025/10/28/92839b.html
打印機版


分享至: Facebook Twitter Google+ LinkedIn StumbleUpon Pinterest Email 打印機版
 
 
 
 
 
 
 
  近期最受歡迎的文章 
2025年10月28日
 
 
本報記者
 
 
專欄作者
 
首頁 要聞 內幕 時事 幽默 國際 奇聞 災禍 萬象 生活 文化 專題 寰宇 維權 視頻 雜談
 
 
Copyright© RMB Public Foundation Inc.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