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
 |
|
2025年10月25日
發表
人氣:1,952
分享:
|
|
|
| 四中全會幾個有意思的看點 |
| |
|
羅正豪
|
|
【人民報消息】中共二十屆四中全會在23日下午結束,此次會議有幾個看點,值得說一說。
第一個看點,確定了習近平今後只是「軍委主席」的職稱,但沒有實權。
習近平的去留一直是外界關注的最大焦點之一,按照正常的邏輯來講,習近平是「草包治國」、「開倒車」,上台這十多年來空話一大堆,從未拿出一條真正利國利民的政策,把中國經濟、民生搞的一團糟。尤其是新冠疫情發生後,嚴厲的封鎖政策徹底搞砸了國民經濟,民不聊生,民怨高漲,逼的全國大學生出來鬧「白紙革命」,高喊「習近平下台」、「共產黨下台」,「躺平」、「從此在財神殿裡長跪不起」、「十不青年」、「我們是最後一代」等人民的絕望呼聲也都發生在習近平當政期間,中共的執政面臨前所未有的危機。此時中共大概認為只有保持「穩定」才能保住中共的統治。所以中共漠視民眾要求換人、換政府的呼聲,保留了習近平的軍委主席職位,以求穩定度過執政危機。
第二個看點,根據會議公報顯示,中共軍委僅增補張升民為副主席,追認開除何衛東等14人的中共黨籍,其中中央委員10人、中央候補委員4人。四中全會調整後的中共中央軍委,軍委主席仍是習近平,張又俠續任軍委副主席,中央軍委委員張升民升任軍委副主席,軍委委員只有軍委聯合參謀部參謀長劉振立。
在四中全會前,二十屆中央軍委少了3人,他們是此前已落馬的原中央軍委副主席何衛東、國防部前部長李尚福、軍委政治工作部前主任苗華。但是,四中全會中共把那麼多人召集在一起,最後只填補了張昇民一個人,難道是激烈的內鬥沒有達成妥協,那些空缺繼續晾著?從這一點可以看出,中共的派系鬥爭永遠把派系利益擺在首位,而非國家利益和人民利益。
此外,中央軍委人員不全,可以避免近期內不會發動台海戰爭。
第三個關注的點,目前軍權的掌握者是軍委副主席張又俠,而張又俠已經與元老派成為盟友,他們是中央軍委主席習近平背後的操縱者。
雖然習近平目前沒有公開宣告退居二線,依然保留軍委主席的頭銜。不過,習近平絕大部分的軍中親信已經被清洗掉,即使繼續坐在軍委主席那個位子,也只是一名光桿司令,一個人形立牌。中央要他出席什麼活動,他就帶上小本本出現在哪個活動上,低頭讀稿,揮揮手。近期他在全球婦女大會上發表講話時,中央電視台連一個大頭照都不給,他也沒轍。
中共《解放軍報》在去年12月連續發表文章指出,「黨的領導是黨委集體的領導,而不是一個、兩個人的領導」。書記雖是「一班之長」,但決不能把自己當作「一家之主」,把主持黨組織日常工作的責任當成高於其他委員的權力。
可見,去年的《解放軍報》就已經間接對外宣布習近平雖然是軍委主席、中共總書記,但是,他不是「一家之主」,有事還要聽從「黨委集體的領導」,連「一尊」的面子都不留給習近平。
第四個看點,會議否定了習近平在中共20大會議上「絕不承諾放棄武統台灣」的說法。
四中全會的公報提到,要堅持和加強黨中央集中統一領導,推進社會主義民主法治建設,充分調動全社會投身中國式現代化建設的積極性、主動性、創造性。促進香港、澳門長期繁榮穩定,「推動兩岸關係和平發展、推進祖國統一大業」。
上述內容表明了「和平發展」將是未來幾年的主旋律,把習近平「武統台灣」的旗幟扯了下來,拋棄了習近平以往咄咄逼人的戰狼政策,這也是習近平失去軍中實權的證據之一。習近平連自己的「絕不承諾放棄武統台灣」的口號都保不住,完全沒有反撲的實力。過去外界一直認為,習近平手中握有軍隊、武警和國安三大體系的實權,但是四中全會的結果曝光了他已經失去了對這三體系的指揮權。
第五個看點,被外界認為極可能有機會進入軍委的國防部長董軍,依然被排斥在中央軍委之外,董軍很可能也是一個人形立牌。估計這與董軍數次在公開場合賣力批評台獨、鼓吹武攻台灣的態度有關。董軍在2023年12月就任國防部長,2024年6月2日出席新加坡香格里拉對話論壇,他氣勢洶洶的發表恫嚇台灣的言論,聲稱「分裂」者「必將粉身碎骨、自取滅亡」。
原中共海軍參謀姚誠和旅澳的中國法學教授袁紅冰曾經透露,中共部隊中絕大多數人厭戰,拒絕台海戰爭,誰都不願意葬身在台灣海峽成為水下鬼。
因此董軍擔任國防部長快2年了,還是沒能像他的幾位前任國防部長那樣,進入中央軍委。因為掌握軍中實權的張又俠們,排斥發動戰爭。而成為「人形立牌」的習近平,雖然被允許保留了『軍委主席』的職位,但這只是一個虛職,他的手中沒有實權,無法調動軍隊,無法染指人事安排。
中共說過,「槍桿子裡出政權」,誰掌握軍權,誰就是真正的大佬。當年六四天安門屠殺大學生後,鄧小平的聲譽極差,他提拔了江澤民,自己不當總書記,也不兼任國家主席,但是鄧小平手中掌握軍權,僅靠一個「軍委主席」的職位,就控制了政局,箝制住江澤民。而習近平已經沒有這個實力。
(人民報首發)△
|
| 文章網址: http://www.renminbao.com/rmb/articles/2025/10/25/92798b.html |
|
打印機版
|
|
|
|
|
|
 |
 |
 |
|
本報記者
專欄作者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