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体 - 正體 - 手机版 - 电子报

人民报 
首页 要闻 内幕 时事 幽默 国际 奇闻 灾祸 万象 生活 文化 专题 寰宇 维权 视频 杂谈
 
 
 
 
 
 

北京上海实在令我失望 (图)
 
【人民报消息】在美国呆了三年没有回过中国了,印象里的中国已是高楼林立,今非昔比,相当现代化了,至少北京,上海这样的大城是这样。以前听说有些回国的人说这不适应哪不适应,常常笑话他们矫揉造作,然而当我再次踏上这片土地时,却惊讶的发现自己竟也开有了很多抱怨。

首先是基础设施的落后,我这里说的是大城市而不是乡村。首先是上海,虽说上海有浦东这样摩天大楼林立的现代化地区,但只要开车在市区走几十分钟就会看到坑坑洼洼的路面,破旧的楼房,拥挤的街道,肮脏的街区。北京也是一样。让人感到现代化的地区是那么的有限,即使在现代化的地区,还是有很多破损,不清洁的设施。看到这些开始理解为什么外国人的镜头里为什么中国总是一幅破破烂烂的景象,毕竟百分之九十九的地方称不上现代化的,而且这些地方给来自于西方国家的人的震撼远远大于象浦东这样的地方。

中国的基础设施还有这样一给特点:喜欢做表面文章。比如在北京许多新修的道路确实不错,然而道路一旦拐进某个胡同,道路便显得坑坑洼洼,破损肮脏的角落随处可见。从胡同在拐进居民楼里,更是象进了贫民窟,灯光昏暗,墙壁斑驳,然而一进入人家里又是另一番景象,大多的人家都装修灯壁辉煌。这可能是中国现有的社会制度的体现,大的道路属于国家,面子上的事不能不做好,住家户是私人的,当然会料理很好,在国家的与私人之间的可暂称为“公共”的地方当然是没人管了。美国却恰恰相反,主要的道路是当地政府修建的,用的也多,所以状况一般,但越到私人住家户,道路修的越好。

第二卫生条件恶劣。到上海正至夏季,空气闷热而潮湿,走在街上常常会闻到让人做呕的味道,有的是下水道,有的是街边餐馆泼出的脏水,有的是腐烂的垃圾。餐馆里,一进去就会闻到潮湿的木头,香烟,和饭菜混合的空气,令人没有胃口。北京相对好得多,但北京的空气污染和上海一样严重,呼吸新鲜空气的最好地方是在家里,闭紧门窗,打开空调。北京还有他独到的地方就是灰尘,上海的灰尘被水气凝固在地上,北京由于干旱,沙尘暴,即使在密封最好的房间里,长时间摸不到的东西都象是土里挖出的文物。如果美国和中国相比,美国可以说是一尘不染。

最让人难以忍受的是中国的医院,在美国医院的设施可以比的上五星级饭店,住院和住进五星级酒店没什么区别,可中国中国的医院就象野战医院,病房墙壁斑驳,装修及其简陋,病床就是个铁架子,打吊瓶的架子象是从废品收购站捡来的。

第三贫富悬殊,人与人冷漠。首先可以看出的是社会上还是有很多穷人,也有不少富人。这样社会就会有等级,富人享受的服务,可以出入的场合是与穷人无缘的。穷人往往在各种服务中受人歧视。有钱人可以享受到更好的服务,不被歧视。

由于穷人太多,富人就要尽量把自己与普通人区分开来,这就是中国人为什么那么追求名牌,要喝美国人都很少沾的XO,穿着考究,这些都是身份地位的象征。然而象在美国这样一个均贫富,一视同仁的国家,这些都是没有意义的,以中国人的标准,美国人简直是穿着邋遢。比如我在美国买衣服也看牌子,但原因往往是那个牌子的衣服实
符合我的体形,比如POLO的衬衫穿在中国人身上象口袋,我从没买过。

中国人的冷漠表现在人都不会笑,不管是电台的主持人还是宾馆里的服务员。在美国,生人见面往往要微笑着打招呼,更别提公共场所里的服务员了。然而中国大饭店里服务员只要你不是西装革履,他就会象防贼似的盯着你,好像她是饭店的主人,你是个不速之客。

在大街上问路,多数人是不说话的,象哑巴,只是用手一指方向。记的我们有一次去芝加哥,向一个小伙子问路,他说跟我走,结果害的我们拎着大包小包跟他走了半个小时。美国人就是常常是热情过了头。

中国人开车更是一绝。在美国开车,只要有行人下了马路牙子,就要停车等候,不管是不是有人行横道线,行人没有上到对面的马路牙子前,车都不会动。然而,在中国司机看到有行人过马路,不是减速,而是加速向前冲,吓得行人向后躲让,即使有真不要命的行人,司机也要冲到面前,一个打把躲过去,总之是斗智斗勇的游戏,我不能输给你。马路上的线也是没有意义的,司机经常骑在线上开,并线也是强行并线,很少打灯。坐车的没有几个人系安全带,安全带上面全是灰尘。

北京上海的出租车也显得很破旧,我让从美国回来的人猜我们坐的出租车有几年新,他说至少十年,我说最多两年,一问司机是一年半。记得刚刚改革开放时还有一些日产汽车,坐起来还很舒服,现在全换成国产的桑塔纳,捷达,富康,显得破破烂烂的。这样的车在美国最多500美金。

第四挟洋货以骗国人。走在商场里到处是“美国xxx牌”,全是我在美国全没听说过的牌子。在公共汽车上,小纸旗的广告上写着珍珠港是第二部泰坦尼克,其实珍珠港在美国是相当失败的一部片子,不但票房差,而且早已被人淡忘。

走在中国大街上的外国人也远没有在自己国家里的谦逊态度,一个个趾高气扬,挎着一个个长的并不好看的中国妞。酒吧里,由外国人堆里必然有几个夹着香烟的中国女孩,一幅应对自如的神态。酒吧的中国男女奇装异服,消费着30元一杯的饮料,抽着香烟,脸上一幅寞然的神态,在巨大的噪音中默默无语。时而有穿着性感,夹着香烟的女孩子穿梭其间。人们仿佛不是在娱乐,而这里的美国文化就是他们生活的全部。人们的脸上缺乏我在拉斯韦加斯见到人们的喜悦和自信。大街上的广告,不管是洋房别墅,还是内衣领带,都要用洋人的形象,可见中国的民族自信心。

政府对APEC会议,大运会,奥运会的热情超过去其他任何事情的关注,似乎开好一个国际会议就能提高中国的形象,然而外国人来中国照样看到不光是浦东,更多的是破烂的街道,拥挤的交通,不遵守次序的车辆,沿街的乞丐。

当在浦东机场要搭机离开时,终于感到又回到美国了,诺大的一个现代化机场,装修豪华,建在海水里,却显得很空旷,乘客寥寥无几,倒是很象美国的公共场所。但愿她的命运不要象珠海机场。


文章网址: http://www.renminbao.com/rmb/articles/2001/12/16/17762.html
打印机版

如果您喜欢本文章,欢迎捐款和支持!

 
     


分享至: Facebook Twitter Google+ LinkedIn StumbleUpon Pinterest Email 打印机版
 
 
 
 

 
 
相关文章
 
更多文章导读
 
 
 
 
 

1. 贺龙之子海军中将贺鹏飞突然神秘死亡之迷 (37,652次)

2. 记者姜维平被判九年刑的「闯祸」文章之一 (36,233次)

3. 披露宋祖英与江泽民「绯闻」 《焦点访谈》制作人遭严处 (图) (30,559次)

4. 江泽民要如何架空胡锦涛 (27,234次)

5. 大家想知道薄熙来真正的底吗 (27,101次)

6. 十六大人事最新名单─江泽民的留任方案 (25,932次)

广东九运豪华宴席江泽民进补壮阳婴儿汤
7. 广东九运豪华宴席江泽民进补壮阳婴儿汤 (25,476次)

8. 曾胡两派系在河南省委换届中斗得你死我活 (25,317次)

9. 十六大权力分赃──中共五大派系错综复杂 (图) (25,297次)

10. 江泽民之子向李鹏叫板? (25,251次)

11. 中共元老姬鹏飞原来是自杀身亡 (25,188次)

万里:不推翻共产党才怪呢!(图)
12. 万里:不推翻共产党才怪呢!(图) (24,729次)

大陆遍地惊现千年不遇的「三条腿」现象(图)
13. 大陆遍地惊现千年不遇的「三条腿」现象(图) (24,539次)

14. 从十六大四套班子方案看中共撕杀战犹酣 (24,294次)

15. 总书记大保玩小姐养情妇者 中共性乱踏入新阶段 (图) (23,698次)

16. 江朱矛盾公开化 (23,603次)

17. 警卫部队异动:中南海又出大事 (23,577次)

青春美丽的她被「狂风暴雨」吞噬 (图)
18. 青春美丽的她被「狂风暴雨」吞噬 (图) (23,149次)

19. 李鹏主持中央工作?──特大新闻即将震撼世界 (23,055次)

20. 江泽民一次梦寐般成功的政变──本文披露后曾引起江泽民的暴怒 (22,439次)

21. 江泽民广州喝汤补气之始末 (22,248次)

22. 江泽民父子财产知多少 中共内部文件披露惊人 (21,990次)

23. 对江泽民而言 2001年何止是悲哀的一年 (21,954次)

24. 第一夫人的功友来信──王冶坪怒斥江泽民 (21,505次)

25. 李鹏踩在江泽民头上 中南海忽起风云 (21,495次)

26. 陪江泽民观赏《天鹅湖》 贾庆林呼噜声震惊四座 (21,182次)

27. 中央正蕴育胡、李、温三驾车 曾庆红太子党集团大气难成 (20,732次)

28. 周恩来的复杂脸谱 (20,260次)

29. 女歌星被中央首长的儿子「包」了 (图) (19,800次)

九月十一日,UFO惊现恐怖攻击现场 (图)
30. 九月十一日,UFO惊现恐怖攻击现场 (图) (19,759次)

31. 裸女照片——谁的“观念”出了问题 (19,243次)

32. 北京流行的顺口溜 (19,209次)

33. 一句「名言」道出江曾与左右派拼死相争的根本症结 (19,140次)

纪实新闻:高干之女为何蜕变成卖淫惯犯
34. 纪实新闻:高干之女为何蜕变成卖淫惯犯 (19,135次)

35. 江泽民警告朱熔基──中共的老大是我而不是你 (图) (18,966次)

 
本报记者
 
 
专栏作者
首页 要闻 内幕 时事 幽默 国际 奇闻 灾祸 万象 生活 文化 专题 寰宇 维权 视频 杂谈
 
 
Copyright© RMB Public Foundation Inc.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