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体 - 正體 - 手機版 - 電子報

人民報 
首頁 要聞 內幕 時事 幽默 國際 奇聞 災禍 萬象 生活 文化 專題 寰宇 維權 視頻 雜談
 
 
 
 
 
 

北京上海實在令我失望 (圖)
 
【人民報消息】在美國呆了三年沒有回過中國了,印象裏的中國已是高樓林立,今非昔比,相當現代化了,至少北京,上海這樣的大城是這樣。以前聽說有些回國的人說這不適應哪不適應,常常笑話他們矯揉造作,然而當我再次踏上這片土地時,卻驚訝的發現自己竟也開有了很多抱怨。

首先是基礎設施的落後,我這裏說的是大城市而不是鄉村。首先是上海,雖說上海有浦東這樣摩天大樓林立的現代化地區,但只要開車在市區走幾十分鐘就會看到坑坑窪窪的路面,破舊的樓房,擁擠的街道,骯髒的街區。北京也是一樣。讓人感到現代化的地區是那麼的有限,即使在現代化的地區,還是有很多破損,不清潔的設施。看到這些開始理解爲什麼外國人的鏡頭裏爲什麼中國總是一幅破破爛爛的景象,畢竟百分之九十九的地方稱不上現代化的,而且這些地方給來自於西方國家的人的震撼遠遠大於象浦東這樣的地方。

中國的基礎設施還有這樣一給特點:喜歡做表面文章。比如在北京許多新修的道路確實不錯,然而道路一旦拐進某個衚衕,道路便顯得坑坑窪窪,破損骯髒的角落隨處可見。從衚衕在拐進居民樓裏,更是象進了貧民窟,燈光昏暗,牆壁斑駁,然而一進入人家裏又是另一番景象,大多的人家都裝修燈壁輝煌。這可能是中國現有的社會制度的體現,大的道路屬於國家,面子上的事不能不做好,住家戶是私人的,當然會料理很好,在國家的與私人之間的可暫稱爲「公共」的地方當然是沒人管了。美國卻恰恰相反,主要的道路是當地政府修建的,用的也多,所以狀況一般,但越到私人住家戶,道路修的越好。

第二衛生條件惡劣。到上海正至夏季,空氣悶熱而潮溼,走在街上常常會聞到讓人做嘔的味道,有的是下水道,有的是街邊餐館潑出的髒水,有的是腐爛的垃圾。餐館裏,一進去就會聞到潮溼的木頭,香菸,和飯菜混合的空氣,令人沒有胃口。北京相對好得多,但北京的空氣污染和上海一樣嚴重,呼吸新鮮空氣的最好地方是在家裏,閉緊門窗,打開空調。北京還有他獨到的地方就是灰塵,上海的灰塵被水氣凝固在地上,北京由於乾旱,沙塵暴,即使在密封最好的房間裏,長時間摸不到的東西都象是土裏挖出的文物。如果美國和中國相比,美國可以說是一塵不染。

最讓人難以忍受的是中國的醫院,在美國醫院的設施可以比的上五星級飯店,住院和住進五星級酒店沒什麼區別,可中國中國的醫院就象野戰醫院,病房牆壁斑駁,裝修及其簡陋,病床就是個鐵架子,打吊瓶的架子象是從廢品收購站撿來的。

第三貧富懸殊,人與人冷漠。首先可以看出的是社會上還是有很多窮人,也有不少富人。這樣社會就會有等級,富人享受的服務,可以出入的場合是與窮人無緣的。窮人往往在各種服務中受人歧視。有錢人可以享受到更好的服務,不被歧視。

由於窮人太多,富人就要儘量把自己與普通人區分開來,這就是中國人爲什麼那麼追求名牌,要喝美國人都很少沾的XO,穿着考究,這些都是身份地位的象徵。然而象在美國這樣一個均貧富,一視同仁的國家,這些都是沒有意義的,以中國人的標準,美國人簡直是穿着邋遢。比如我在美國買衣服也看牌子,但原因往往是那個牌子的衣服實
符合我的體形,比如POLO的襯衫穿在中國人身上象口袋,我從沒買過。

中國人的冷漠表現在人都不會笑,不管是電臺的主持人還是賓館裏的服務員。在美國,生人見面往往要微笑着打招呼,更別提公共場所裏的服務員了。然而中國大飯店裏服務員只要你不是西裝革履,他就會象防賊似的盯着你,好像她是飯店的主人,你是個不速之客。

在大街上問路,多數人是不說話的,象啞巴,只是用手一指方向。記的我們有一次去芝加哥,向一個小夥子問路,他說跟我走,結果害的我們拎着大包小包跟他走了半個小時。美國人就是常常是熱情過了頭。

中國人開車更是一絕。在美國開車,只要有行人下了馬路牙子,就要停車等候,不管是不是有人行橫道線,行人沒有上到對面的馬路牙子前,車都不會動。然而,在中國司機看到有行人過馬路,不是減速,而是加速向前衝,嚇得行人向後躲讓,即使有真不要命的行人,司機也要衝到面前,一個打把躲過去,總之是鬥智鬥勇的遊戲,我不能輸給你。馬路上的線也是沒有意義的,司機經常騎在線上開,併線也是強行併線,很少打燈。坐車的沒有幾個人系安全帶,安全帶上面全是灰塵。

北京上海的出租車也顯得很破舊,我讓從美國回來的人猜我們坐的出租車有幾年新,他說至少十年,我說最多兩年,一問司機是一年半。記得剛剛改革開放時還有一些日產汽車,坐起來還很舒服,現在全換成國產的桑塔納,捷達,富康,顯得破破爛爛的。這樣的車在美國最多500美金。

第四挾洋貨以騙國人。走在商場裏到處是「美國xxx牌」,全是我在美國全沒聽說過的牌子。在公共汽車上,小紙旗的廣告上寫着珍珠港是第二部泰坦尼克,其實珍珠港在美國是相當失敗的一部片子,不但票房差,而且早已被人淡忘。

走在中國大街上的外國人也遠沒有在自己國家裏的謙遜態度,一個個趾高氣揚,挎着一個個長的並不好看的中國妞。酒吧裏,由外國人堆裏必然有幾個夾着香菸的中國女孩,一幅應對自如的神態。酒吧的中國男女奇裝異服,消費着30元一杯的飲料,抽着香菸,臉上一幅寞然的神態,在巨大的噪音中默默無語。時而有穿着性感,夾着香菸的女孩子穿梭其間。人們彷彿不是在娛樂,而這裏的美國文化就是他們生活的全部。人們的臉上缺乏我在拉斯韋加斯見到人們的喜悅和自信。大街上的廣告,不管是洋房別墅,還是內衣領帶,都要用洋人的形象,可見中國的民族自信心。

政府對APEC會議,大運會,奧運會的熱情超過去其他任何事情的關注,似乎開好一個國際會議就能提高中國的形象,然而外國人來中國照樣看到不光是浦東,更多的是破爛的街道,擁擠的交通,不遵守次序的車輛,沿街的乞丐。

當在浦東機場要搭機離開時,終於感到又回到美國了,諾大的一個現代化機場,裝修豪華,建在海水裏,卻顯得很空曠,乘客寥寥無幾,倒是很象美國的公共場所。但願她的命運不要象珠海機場。


文章網址: http://www.renminbao.com/rmb/articles/2001/12/16/17762.html
打印機版

如果您喜歡本文章,歡迎捐款和支持!

 
     


分享至: Facebook Twitter Google+ LinkedIn StumbleUpon Pinterest Email 打印機版
 
 
 
 

 
 
相關文章
 
更多文章導讀
 
 
 
 
 

1. 賀龍之子海軍中將賀鵬飛突然神祕死亡之迷 (37,652次)

2. 記者姜維平被判九年刑的「闖禍」文章之一 (36,233次)

3. 披露宋祖英與江澤民「緋聞」 《焦點訪談》製作人遭嚴處 (圖) (30,559次)

4. 江澤民要如何架空胡錦濤 (27,234次)

5. 大家想知道薄熙來真正的底嗎 (27,101次)

6. 十六大人事最新名單─江澤民的留任方案 (25,932次)

廣東九運豪華宴席江澤民進補壯陽嬰兒湯
7. 廣東九運豪華宴席江澤民進補壯陽嬰兒湯 (25,476次)

8. 曾胡兩派系在河南省委換屆中鬥得你死我活 (25,317次)

9. 十六大權力分贓──中共五大派系錯綜複雜 (圖) (25,297次)

10. 江澤民之子向李鵬叫板? (25,251次)

11. 中共元老姬鵬飛原來是自殺身亡 (25,188次)

萬里:不推翻共產黨才怪呢!(圖)
12. 萬里:不推翻共產黨才怪呢!(圖) (24,729次)

大陸遍地驚現千年不遇的「三條腿」現象(圖)
13. 大陸遍地驚現千年不遇的「三條腿」現象(圖) (24,539次)

14. 從十六大四套班子方案看中共撕殺戰猶酣 (24,294次)

15. 總書記大保玩小姐養情婦者 中共性亂踏入新階段 (圖) (23,698次)

16. 江朱矛盾公開化 (23,603次)

17. 警衛部隊異動:中南海又出大事 (23,577次)

青春美麗的她被「狂風暴雨」吞噬 (圖)
18. 青春美麗的她被「狂風暴雨」吞噬 (圖) (23,149次)

19. 李鵬主持中央工作?──特大新聞即將震撼世界 (23,055次)

20. 江澤民一次夢寐般成功的政變──本文披露後曾引起江澤民的暴怒 (22,439次)

21. 江澤民廣州喝湯補氣之始末 (22,248次)

22. 江澤民父子財產知多少 中共內部文件披露驚人 (21,990次)

23. 對江澤民而言 2001年何止是悲哀的一年 (21,954次)

24. 第一夫人的功友來信──王冶坪怒斥江澤民 (21,505次)

25. 李鵬踩在江澤民頭上 中南海忽起風雲 (21,495次)

26. 陪江澤民觀賞《天鵝湖》 賈慶林呼嚕聲震驚四座 (21,182次)

27. 中央正蘊育胡、李、溫三駕車 曾慶紅太子黨集團大氣難成 (20,732次)

28. 周恩來的複雜臉譜 (20,260次)

29. 女歌星被中央首長的兒子「包」了 (圖) (19,800次)

九月十一日,UFO驚現恐怖攻擊現場 (圖)
30. 九月十一日,UFO驚現恐怖攻擊現場 (圖) (19,759次)

31. 裸女照片——誰的「觀念」出了問題 (19,243次)

32. 北京流行的順口溜 (19,209次)

33. 一句「名言」道出江曾與左右派拼死相爭的根本癥結 (19,140次)

紀實新聞:高幹之女爲何蛻變成賣淫慣犯
34. 紀實新聞:高幹之女爲何蛻變成賣淫慣犯 (19,135次)

35. 江澤民警告朱熔基──中共的老大是我而不是你 (圖) (18,966次)

 
本報記者
 
 
專欄作者
首頁 要聞 內幕 時事 幽默 國際 奇聞 災禍 萬象 生活 文化 專題 寰宇 維權 視頻 雜談
 
 
Copyright© RMB Public Foundation Inc.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