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体 - 正體 - 手机版 - 电子报

人民报 
首页 要闻 内幕 时事 幽默 国际 奇闻 灾祸 万象 生活 文化 专题 寰宇 维权 视频 杂谈
 
 
 
 
 
 
 

记者姜维平被判九年刑的「闯祸」文章之一
 
作者:赵月(姜维平)
 
【人民报消息】编者按:这是姜维平化名赵月发表的「闯祸」文章之一,原载《前哨》一九九九年六月号。


大连苏军纪念塔迁移风波

千万元付流水官场另类腐败


矗立于大连市斯大林广场有四十六年历史的苏军烈士纪念塔已决定迁移,目前工程还在紧张施工之中。虽然市长薄熙来绞尽脑汁,精心策划,终于如愿以偿,但此事却在大连众多市民中引起轩然大波。围绕看该不该迁移展开的争论─虽然对政府的决策似乎没有任何作用,但它的意义已超过事件本身─令人感叹,发人深思。


一份人大代表的提案

大连是座刚满百年的年轻城市,虽然近年城市建设在薄熙来市长的主持下有了相当规模的发展,受到来访的中外人士的高度赞扬,但历史古迹寥若晨星,仅存的旅顺日区近代战争遗址,不仅远不能和国内西安、北京等古都相比,而且带有浓厚的殖民地耻辱色彩,令游人心惰沉重。苏军烈士纪念塔,是目前仅存的能够唤醒历史、警示世人的建筑物,多年来被大连市民所珍爱。

然而,近年有一份由《东北之窗》杂志记者高某牵头发起的所谓《关于重新规划改建人民广场的建议》,尽管没有在大连市十二届人大二次会议上郑重其事地提出,却密密麻地写满一百个人大代表的名字,忽然飞到大连市委、市政府各主要领导的案头,引起了高层的关注。

据此间消息人士透露,高某是个名不见经传的年轻人,但其父亲是部队作家《半夜鸡叫》一书的作者,有一定的社会关系;他本人并不知何因和市长薄熙来过从甚密,政治仕途近年看好,以记者的身份四处活动,显得底气十足。其供职的《东北之窗》杂志社在中共十五大前曾策划了为薄熙来歌功颂德的传记《世界上甚么事惰最开心》一书,接着又为薄熙来的太太谷开来捉刀代笔炮制了《我为马俊仁打官司》一书,因而名扬海内外。

他在这份议案中提出迁移铜像的理由:

一九九九年,在我们党和国家的历史丘,是具有极其重要意义的一年,全国人民将满怀喜悦,迎来中华人民共和国建国五十周年,这是中国人民胜利的节日,也是中国发展的历史标志。隆重庆祝共和国五十华诞,是我市各族人民的共同心愿。为表达全市人民剀共和国的忠诚与热爱,弘扬伟大的爱国主义精神,激励全市人民更加意气风发地去创造美好的未来,我们建议在国庆之日举行隆重、盛大的升旗仪式。

人民广场是我市地方权力机关──人大常委会和市人民政府的所在地,也是我市历史上多次举行重大活动和国庆庆典的地方,在此处举行升旗仪式不论从政治意义,还是传统习惯上来考虑,都是市内其他任何广场所不能替代的。代表们认为广场南部的苏军烈士纪念塔正在广场的中轴线上,与市政府遥遥相望,如在此地举行升旗仪式:一、便于仪仗队直接从市政府大门沿中轴线行进,二、由于市政府与升旗地点有一段距离,利于展示仪仗队行进的雄姿;三、由于塔前有一个小广场,因而在此地升旗,便于较多的人观瞻。

基于这样的理由,他提出建议:一是将矗立于广场南部多年的苏军烈士纪念塔迁到旅顺口区,在迁移后的塔址净地上树立举行升旗仪式所用之旗杆。他承认,苏联红军在反对法西斯的战争中立下了不朽的功勋,许多苏军战士的鲜血洒在中国东北的大地上,立塔纪念,寄托了中国人民的哀思,表达了对烈士的深切缅怀。但是由于近年来广场的功能不断扩展,已成为举办庆典、开展活动、休憩娱乐的重要所在。因之,庄严、肃穆的纪念塔已与周边的环境与氛围极不协调。为发挥广场日益增多的功能作用,又不失对苏军烈士英灵之敬,我们认为应将纪念塔选址另迁。

提案继续写道,旅顺口区曾是苏军多年驻守之地,并留下了许多中苏友好的佳话,将纪念塔迁至旅顺,一、可以让苏军烈士的英灵回到他们的战友当年战斗、工作、生活的地方;二、可慰藉当年与苏军结下深惰厚谊的旅顺口区人民;三、可与旅顺现有的「友谊塔」、「胜利塔」组成「友谊、胜利、纪念」全方位的塔式纪念系列,成为旅顺日区新的旅游景观和人文景观。四、可将当年纪念苏军反法西斯功绩和中苏两国人民之间的友谊的纪念性建筑相对集中,便于国内外游客观瞻。对迁移后的塔址净地,高氏表示,可树立旗杆,并建造高水平的底座,精心设计,合理规划周边环境,营造为一个举行升旗仪式、进行爱国主义教育的场所。二是修建大型音乐喷泉,提高广场的文化档次,形成高雅的艺术氛围。定时播放中外名曲,陶冶市民情操,满足大连市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对高雅艺术的追求,在视觉与听觉上均给人以美的享受。三是整治广场环境,重新规划公交车站点。纪念塔迁走后,重新规划、改造的人民广场将是一个融人文景观与自然景观于一体的、具有世界级水平的都市广场,相比之下,广场中部公交车停来停去,乘客上上落落,并时有拥挤现象发生,就显得很不雅观、很不协调。因此建议在中山路上重新规划公交车站点,以保持广场优美的环境与良好的秩序。四是选植名贵树木,增加绿化的立体效果。人民广场绿草如茵,置身其中,赏心悦目,视野开阔,但倘能选种各类名贵树木,既可增加观赏性,又可增加绿化的立体效果,而且一棵绿树在光合作用中释放出的氧气,相当于一块较大草皮释放的氧气,于是广场的空气更为清新。

他的议案最后表示,国庆五十周年即将到来,以他为首的大连市百名人大代表衷心希望市政府能在共和国五十周年生日的时候,成功地举行隆重的升旗仪式。

紧接其后的是来自大连各阶层的人大代表的亲笔签名,洋洋洒洒,颇具代表性,而且每个名字后面都有一个能够拨打并找到他们的电话号码。


大学教授斥高某痴人说梦

大连某大学一位著名教授对上述议案中提出的动迁理由逐条进行了驳斥。他表示,所谓「让苏军烈士的英灵回到他们的战友当年战斗、工作、生活过的地方」是欺人之谈,因为当年苏联红军是在整个旅大参加反法西斯战斗的,旅顺不过是旅大市(后改大连市)的一个组成部分。所谓「可以慰藉当年与苏军结下深情厚谊的旅顺口区人民」,更是痴人说梦,偷换概念,因为旅顺人是大连人的一部分。依照高某的说法,过去的四十六年光阴,耸立在大连斯大林广场的苏军铜像离别了与其结下患难之情的大连人已近半个世纪和旅顺人更是没有关系,这一点显然说不过去。可见高某的语言游戏并不高明。建议的第三点「可与旅顺现有的『友谊塔』、『胜利塔』组成『友谊』、『胜利』、『纪念』全方位的塔式纪念系列」,更没有道理。凡是游览过旅顺近代战争遗址的人都清楚,从总体布局上看,旅顺古迹大都带有耻辱性的日俄战争或甲午战争的特点的,尤其所谓「白玉塔」是日本人为了炫耀战绩而建立的,「万忠墓」是日本殖民者当年残杀、灭绝中国百姓的罪证……这显然和纪念反法西斯顺利的苏军烈士纪念塔根本性质不同,怎么能说「可相对集中」为了国内游客的观瞻呢?他表示,高某的建议无视最起码的大连地理知识和历史概念,用偷梁换柱的骗人手法达到不可告人代目的,十分拙劣。


外交部、俄罗斯显然蒙在鼓里

大连市一位不愿透露姓名的人士表示,从表面上看,迁移铜像是这一百名代表反映的民意,是广大市民积极参政议政的集中表现,但仔细研究,却有两个疑点,第一,前不久刚刚结束的大连十二届人大二次会议上有许多代表通过大会提出了一大批富有建设性的意见,都引起重视,而在他的印象中没有这个提案。第二,据几位已签字的不愿透露姓名的人士称,这个提案是高某事先拟好后四处串连代表们陆续签署的,并公开声称由薄授意,然后直接将此件送交市委市政府副秘书长以上级别的主要领导手中。

今年二月,大连市长薄熙来亲自督办了《关于迁移大连市苏军烈士纪念塔的请示》,外交部领事司在征求了俄罗斯等国家的同意后,由外交部主要领导批示,于二月二十一日签署批准了这一迁移建议。显然,这些领导都是通过这份人大代表的建议和该市政府的请示报告了解和定夺此事的。问题的关键在于,从表面上看,从官方到民间都合法化地履行了必要的手续,但是只要你深入民间随意寻访,绝大多数的大连人都是在近日铜像四周围上脚手架时才大吃一惊的:在人们的回忆中早已根深蒂固、难于忘怀的苏军烈士纪念塔不得不搬家了。


铜像前变露天讲坛大骂薄熙来

四月十一日上午,苏军纪念塔已被巨幅塑料布挡住,大吊车轰隆隆地开始行动,有关方面安排的施工人员对铜像纪念碑进行切割、编码、搬迁,于是,风闻消息的市民多达百人分成两拨聚集在广场上围观议论。

笔者作为近年在大连有实业投资的生意人,虽然不像一般大连人那样对此情有独锺,但不知为甚么,脑海中始终不愿意把这个铜像从大连的记忆中抹去,总有一种挥之不去的恋旧情绪。因此,我也挤在人群中听个仔细。

一位年过半百的老伯表示,苏军铜像是大连历史的象征,是大连城市的骄傲,是中俄友谊的结晶,尤其和市政府办公楼隔道相望,是要告诫官员不要忘掉历史。现在和富有的日本商人做生意时,不要卑躬屈膝,不要点头哈腰,不要吃里扒外,不要有奶便是娘,他猛烈抨击薄熙来不懂历史,数典忘祖,劳民伤财,是个典型的败家子。

另一位中年男子指出,当前由于国企改革,下岗职工较多,有许多人连吃饭都成问题,薄熙来市长应当将有限的财政资金拿出来,解决再就业问题,解决国企困境问题,解决市民吃饭问题,然而,他把钱用在这个动迁工程上,令人费解。不知道江泽民、朱镕基知道不知道。「如果江泽民知道,一定骂他是败家子。」这位工人指出,「办这么大的事情,应广泛争取大连人民的意见,几名人大代表能反映我们不同的看法吗?他动迁铜像,老百姓有几个知道内情?」

一位戴眼镜的干部模样的中年人表示,薄熙来动迁和改造这个铜像,一拆一建,要从财政资金中支出一千多万元人民币。「一千万元,能搞多少个扶贫工程,能搞多少个希望工程,能够救助多少个穷人!」另一位年轻女子愤怒地斥责说:「中央一再强调上半年要确保安定团结,稳定压倒一切,但薄熙来却好大喜功,种完小草又种树,修完广场又搬迁历史,令人厌恶。」不过,也有一个中学生怪声怪气地说.「薄熙来做得对,一个臭当兵的雕像真难看,黑乎乎的有甚么可惜的,早就该砸了,换个美人鱼甚么的,多好!」


风水大师的胡言乱语

早在几年前,笔者从香港刚到大连投资搞装修工程,就发现一个秘密:星海湾商务区原本是大连水产养殖总场等几家国企集中的厂址,后在大连市经委副主任李树根的亲自带动下苦干实干,经过几年时间。由城市垃圾填海造地活生生地在盐滩上制造出一片肥美的土地。它东临名地质学家李四光生前发现的莲花地形──白云山庄,西接途经美丽的黑石礁、星海公园的旅顺南路,南面是一片浩翰无际的大海,北面是大连城市腹地,故此风水宝地,升值潜力无限。薄氏一九九三年任市长以来,对此加大开发招商力度,一夜间,他身边的官员们从记忆中抹去了李树根的形象和政绩,归功于「薄熙来杰作」。他们在和我谈生意时,开口闭口都是薄熙来创造了星海湾的奇迹,今我忍俊不禁。薄熙来他不仅沉醉于下级编织的现代神话中不能自拔,而且对古老传统的封建迷信深信不疑。他在一次向外商介绍星海湾基础设施概况和优惠政策的招商会上,兴奋地大谈他请来的一位台湾风水大师对此地神秘高深的议论,断言此地风水上乘,钱源滚滚,大吉大利。

据大连市消息人士透露,就是这位所谓的台湾「风水大师」,在星海湾靠三寸不烂之舌,把大连的一些地方官员说得神魂颠倒,亦使薄熙来五体投地。薄熙来不仅修建了全国最大的高达十九点九七米的华表,且请此人到大连市政府办公室作客,并请其指点仕途迷津。风水先生在市政府周围漫步一圈回来后故作深沉地表示:开门见碑(悲)不吉利。市政府对面是一个苏联大兵手持枪枝把门,人才走不出去,你的仕途严重受阻,而且,纪念碑的台阶上如果有人持枪暗算你,刚好正对你的办公室,百发百中,实在危险。此话不多,但铿锵有力,句句如针扎到薄熙来的疼处。自从八十年代初薄熙来放弃当一名新闻记者的梦想,由社科院新闻研究所毕业,经其父中共元老薄一波的山西老乡、前大连市委书记崔荣汉力荐,到了大连市金县当上一个七品芝麻官,终于执掌中国北方最漂亮的大连市市长大权,其中甘苦只有薄熙来自己深知。


文人抬轿,欲速不达

薄氏由其自身的家庭背景和独特人生经历而深知权力在中国的作用,故他的政治欲望绝非小小市长所能满足。他原拟在中共十五大上进军北京中南海,当上中央委员或候补委员,至少当上辽宁省省长或外交部长。因此,他的舆论先行大本营──《东北之窗》一帮小兄弟,慷慨解囊,包吃包住,陪同采访,请来大名鼎鼎的女作家陈祖芬炮制了洋洋数万言的所谓薄熙来的传记《世界上甚么事情最开心》一书。并支付稿酬八万元。然而,人算不如天算,虽然此书出版的时间恰到好处,赶在十五大开幕前产生巨大轰动效应,但没想到薄氏欲速不达,没有当上中央委员和候补委员,连个正式会议代表都没有位置。更令其生气的是,与他共事多年的对其不屑一顾大有微辞的原中共大连市委书记曹伯纯却堂堂正正地坐在主席台」,好是风光。后来,沈阳市委书记张国光荣升辽宁省省长,又使他的最后一个残梦彻底粉碎。

显然,他对仕途上巨大的挫折没有充分的心理准备,从北京开完十五大一回到大连,就立即感染肺炎,一病不起,缠绵月余。那位接近薄熙来的知情人士透露,病中,薄熙来对那位台湾风水大师的话反复回味,更觉句句有理。于是他又请来这位大师,求其神算前程。其指点说,一是要在市政府大楼后面新开一个后门,二是要将此苏军铜像彻底搬走。前一点薄熙来一句话很顺利地做到了,而后一点却颇费思量。薄熙来和历任的大连领导不同,他具有相当高的文化素质和丰富的历史知识,故此,一度陷入痛苦的两难境地。如不迁,自己每天端坐案前,巨石压胸,难于走出自我,如采纳他的意见,不仅要招来当地官员的非议,而且要触犯老百姓的众怒。怎么办?薄氏又想到了《东北之窗》那帮「铁哥们」。


一位老伯泪流满面

堂堂的市长和一个小刊物的记者是如何私下活动运作的,其内幕也许永远不会大白于天下,但善良的市民们在官方报纸看到的却是清一色的只有赞同没有反对的文章。大连晚报四月十二日一篇题为《铜像搬迁的背景》的文章一再强调此事有一百名人大代表提议,并得到外交部的批准,而且新址会留存塔的详细资料,铜像将在旅顺口区恢复原貌,但广大市民对此仍存有疑虑。如今,在大连市苏军纪念塔前,每天都聚集成百名的男女老少市民,他们从不同角度目击这一大连重大的历史事件的发生和发展过程。同一天早晨,六点三十分,铜像已被包起并用铁框固定好,几个建筑工人正在紧张地分割铜像身体与下面铜质底座连接处。六点五十分铁架开始拆除,七点三十分铜像已拆净,开始进行最后的分割。当吊车吊起铜像顶部,刺眼的电焊弧光闪耀,密集在塔顶的已经习惯于和铜像朝夕相伴的和平鸽不时飞起,戚戚呜叫。男女老少屏住呼吸驻足凝望,突然,有一个年逾古稀的老者泪流满面声音哽咽。他对笔者说:「完了,大连再也吓不住日本人啦!」我问他为何如此伤心,他回答说:「旧中国日本统治大连四十年,大连人吃尽日本人的苦头。现在,不论日本人多么有钱,来到大连都在这个苏军铜像前禁不住胆颤、心惊,不敢忘记过去。而现在,这种起到震慑作用的铜像不存在了。」


毛主席像都没了,何况俄国大兵

有一位年轻人对他的恋旧情结不以为然,他说;「嗨,哭甚么,毛主席像都没有了,何况俄国大兵。现在只要有钱可赚,有花坛和草坪,有喷水池,能享受物质生活,就行了贝。」我注意到,在场的大多数市民都神情迷惘、沉默不语,从他们的表情上难以猜出他们的全部心事。

然而,那一组数字却是实实在在、清清楚楚的:铜像高六米,重七点八O吨,塔高三十米,重约三百吨,全塔由一千零六十四块石块组成,全部拆掉之后能够重新再现旅顺口区吗?即使迁于彼地,毕竟是一九九九年的建筑物,而不是历时四十六年历经风雨的历史古迹了。

虽然我不太相信有关薄氏迁移铜像的动机由风水大师而引起,但有一位不愿透露姓名的德高望重的大学教授的话却使我颇为赞同。他说:「薄熙来市长最大的失误在于,他把大连没有当成中国的一个城市,而是当成一个『国家』在治理和建设。因此,他动迁富有地方历史特色的苏军纪念塔而变成类似天安门前的升旗广场,并在星海湾修建了全国最大的显示封建帝王之气的华表,党和国家领导人怎么会提拔重用他呢!」

文章网址: http://www.renminbao.com/rmb/articles/2001/12/6/17543.html
打印机版

如果您喜欢本文章,欢迎捐款和支持!

 
     


分享至: Facebook Twitter Google+ LinkedIn StumbleUpon Pinterest Email 打印机版
 
 
 
 
 
 

 
 
 
 
 
 
 
  
  
  九评共产党
  历史惊变要闻
  神韵晚会
  共产主义的终极目的
  魔鬼在统治著我们世界
  秘卷玄学系列
  高层秘闻内幕
  时事评论
  奇闻怪事
  天灾与人祸
  政治小笑话
  环宇遨游
  三退保平安
  还原历史真相
  江泽民其人
  焦点专题
  神传文化
  民间维权
  社会万象
  史前文明
  官场动态
  国际新闻
  控告江泽民
  活摘器官与贩卖尸体
  精彩视频
  谈东谈西
  聚焦法轮功
  精彩网语
 
 
本报记者
 
 
专栏作者
 
首页 要闻 内幕 时事 幽默 国际 奇闻 灾祸 万象 生活 文化 专题 寰宇 维权 视频 杂谈
 
 
Copyright© RMB Public Foundation Inc.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