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体 - 正體 - 手機版 - 電子報

人民報 
首頁 要聞 內幕 時事 幽默 國際 奇聞 災禍 萬象 生活 文化 專題 寰宇 維權 視頻 雜談
 
 
 
 
 
 
 

北京頒佈激勵措施白搭 中國青年寧可四不度日
 
【人民報消息】儘管北京當局頒佈諸多激勵措施,但居高不下的青年失業率和經濟壓力,以致越來越多中國青年仍選擇四不度日,也就是不戀愛、不結婚、不買房、不生子。 據中央報道,據中國民政部6月發佈的報告,全國婚姻登記數連降8年,已觸及37年來最低水平,去年僅683萬對新人登記結婚,最新中國人口普查年鑑指出,2020年中國的初婚平均年齡爲28.6歲,比2010提高近4歲。 在中國,越來越多年輕人,特別是90後和零零後女性,對於早婚的社會期望日益無動於衷,她們接受更多教育因此經濟更獨立。 像是山西省的29歲教師侯靜宜,過去3年父母爲她安排約20次相親,但她目前小姑獨處,也不覺得需迫切找個結婚對象,並說:「婚姻關乎自由。並非每個人都需要儘快結婚。」 化名克麗絲塔(Christa)的某製造企業主管也說:「結婚並不是必需的,我相信結婚會影響我的個人成就,尤其是我的事業。」 而近來中國經濟疲弱不振,也導致年輕人對婚姻缺乏興趣,尤其今年中國年齡介於16至24歲的青年失業率破紀錄達20.8%,化名珊珊(Shan Shan)的上班族說,謀生難,因此找工作的壓力讓她沒精力考慮婚姻。 化名小剛(Xiao Gang)的軟體工程師也說,擔心被解僱,科技業的大規模裁員迫使他經常加班,「當朋友邀請我和女孩一起出去玩時,我根本沒有精力去」。 另一方面,中國雖已廢止一胎化政策並鼓勵二胎、三胎,但是仍不利於在職場打拚的女性,加上中國的勞動立法不健全,難以保護女性生育權力以及勞動力市場的平等競爭權力。 倫敦國王學院(King's College London)劉氏中國研究院高級講師劉葉(Liu Ye,音譯)分析,中國職場的性別不平等仍根深蒂固。她說,這其中包括歧視性的性別配額,以及根據懷孕和對產假需求的可能性,予以篩選評估,迫使許多年輕女性必須在事業和成家之間抉擇。 即因如此,儘管今年5月中國計劃生育協會在20多個城市開辦,給予兩孩以上家庭住房、稅收和教育方面補貼,但當局的努力普遍年輕人不領情,更冷嘲熱諷稱毫無助益。 好比克麗絲塔直言「很荒謬」,並說:「很多像我這樣的年輕人都面臨著找工作上的困難。當一個人在經濟上都無法照顧好自己,拿什麼來組建家庭呢?」 因驚覺標榜不戀愛、不結婚、不買房、不生子的「四不青年」現象日益普及,共青團廣州市委發佈「當前我市『四不青年』現象有所抬頭 建議多措並舉加強青年發展型城市建設」的文件。 共青團廣州市委指出,繼「內卷」、「躺平」等描述青年因各種社會壓力,而產生喪文化情緒心理和行爲的詞語後,「不搞對象、不結婚、不買房、不要孩子」的「四不青年」逐漸大行其道。 回收1萬5501份有效問卷的調查發現,符合「四不」特徵的大學生、在職青年佔1215份,當局因而下達助力青年告別「四不」轉向「四要」的指示,也就是要談戀愛、要結婚、要買房、要孩子。 但中國網友反應冷淡說:「要把四不變爲四要,首先要弄清楚部分青年人躺平的原因,然後對症下藥,這比喊口號要管用得多。就業,住房,父母二老,甚麼時候不再像陰影籠罩在他們的頭上,他們才敢生動活潑。」 由於四不青年益增,以致中國出生率續降,人權觀察組織公佈的數據,中國總生育率從上世紀80年代末的每位女性生2.6個孩子,降至2021年的1.15個,去年是中國近60年來首次出現人口下降。 德州農工大學(Texas A&M University)社會學名譽教授鮑斯頓(Dudley Poston Jr.)表示:「中國正在陷入嚴重的人口危機…越來越成爲一個人口老齡化的國家。」 △
文章網址: http://www.renminbao.com/rmb/articles/2023/7/10/76709b.html
打印機版

如果您喜歡本文章,歡迎捐款和支持!

 
     


分享至: Facebook Twitter Google+ LinkedIn StumbleUpon Pinterest Email 打印機版
 
 
 
 
 
 

 
 
相關文章
 
  近期最受歡迎文章  (2023/7/10)
 
 
 
 
 
 
 
 
  
  
  九評共產黨
  歷史驚變要聞
  神韻晚會
  共產主義的終極目的
  魔鬼在統治著我們世界
  祕卷玄學系列
  高層祕聞內幕
  時事評論
  奇聞怪事
  天災與人禍
  政治小笑話
  環宇遨遊
  三退保平安
  還原歷史真相
  江澤民其人
  焦點專題
  神傳文化
  民間維權
  社會萬象
  史前文明
  官場動態
  國際新聞
  控告江澤民
  活摘器官與販賣屍體
  精彩視頻
  談東談西
  聚焦法輪功
  精彩網語
 
 
本報記者
 
 
專欄作者
 
首頁 要聞 內幕 時事 幽默 國際 奇聞 災禍 萬象 生活 文化 專題 寰宇 維權 視頻 雜談
 
 
Copyright© RMB Public Foundation Inc.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