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
 |
2023年10月26日發表
人氣:34,944 分享:
|
|
蘋果產業鏈去中國化? iPhone15中國零件萎縮至2% |
|
【人民報消息】 據日本經濟新聞報導,iPhone 15 Pro Max機型零部件中國占比萎縮至2%。有分析預測印度占比升高,未來可能取代中國,成爲新的蘋果產業鏈全球生產中心。
日經新聞16日報導,智能手機拆解調查公司Fomalhaut Techno Solutions,對蘋果九月開賣的iPhone 15系列4款機種拆解分析發現,iPhone 15系列中的旗艦機種「iPhone 15 Pro Max」零件成本,比去年開賣的iPhone 14 Pro Max增加12%至558美元、連續第2年創下歷史新高紀錄。
iPhone 15零部件占比美韓日名列前三 總計逾七成
日經新聞報導指出,iPhone 15 Pro Max機型零部件的比重,按成本計算,美系零部件占比約33%,高居第一;韓系占比約29%居次,日系比重維持在10%,排名第三;臺灣供應的零部件比重擴增至9%。中國供應的零部件占比則萎縮到了2%。
比較iPhone零部件中中美占比的消長,iPhone 12系列中國零部件占比4.7%,iPhone13系列中國占比4.5%,14系列占比3.8%,15系列占比則跌至2%,年年占比下降。反觀美國零部件iPhone 13系列占比22.6%,14系列占比32.4%,15系列占比33%,逐年占比上升。
學者:科技大廠逐步對「去中化」進行鋪排
臺灣法律科技協會理事長、海洋大學法政學院教授江雅綺接受自由亞洲電臺採訪指出,過去幾年,由於美中科技戰、貿易戰的緊張關係,各家科技大廠都有在做一些鋪排。
江雅綺說:「也許還不到完全的去中化,至少是降低風險。一開始,大家都會想到這麼龐大的供應鏈要整個撤出中國,是很不容易的。但是經過幾年下來,隨著時間演進,從數據上面就會看出差別。」
江雅綺提到,雖然沒有辦法一下子完全從中國的供應鏈整個切斷,確實有個慢慢、漸漸地減少這種供應鏈的脫鉤,還不到整個脫鉤,這種去風險化的安排就已經開始呈現在數據上了。
江雅綺說:「去風險、分散風險,廠房不是說搬就搬,但這些科技大廠持續有在做這件事。在中國也許還有一些供應鏈生產的工廠,還有一些合作廠商,但比重一直在降。」
蘋果CEO:蘋果超過95%產品仍在中國製造組裝
蘋果執行長庫克(Tim Cook)18日訪問浙江時接受媒體採訪表示,蘋果目前爲止,仍有超過95% 的產品仍在中國製造組裝,並在過去30年推動中國供應鏈的蓬勃發展,蘋果希望與供應鏈企業實現「雙贏」合作,包括環境保護、企業社會責任和教育等。
微信公衆號「科技每日推送」文章分析,蘋果非常重視中國市場,庫克一年內兩度訪華,多次表態「蘋果依賴中國」。但私底下,蘋果產業鏈正在去中國化。合格率成最大難題,除了中國供應的零部件占比逐年走低,在國內組裝的iPhone也越來越少。
臺灣經濟研究院產經資料庫分析師邱昰芳接受自由亞洲電臺採訪說:「日經新聞針對零組件成本比重判斷,主要因爲iPhone15芯片以及高階鏡頭、鋁合金機殼,都是由臺灣廠商供應,臺廠這些導入新規格零組件單價相對高,帶動臺廠在這部份比重反而提高。」
邱昰芳認爲,中國零部件成本比重沒有出現太大變化,中國供應商則有增加,蘋果會導入一些多元的供應商,以有效降低成本。
至於中國零部件在蘋果手機占比逐漸萎縮,邱昰芳分析:「跟技術層次有關係,另外就是蘋果選供應商會做品質要求和測試,在高階規格、相關零組件,可能先期投入研發時間相對長,會找過去比較有默契的合作商、長期合作伙伴。臺廠在這部份仍掌握關鍵零組件的優勢。中國廠商會積極切入到蘋果供應鏈。」
外界預測印度將成新的蘋果產業鏈全球生產中心
「科技每日推送」文章引用數據指出,2022年,96%的iPhone在中國組裝,剩下的4%則屬於印度,2020年印度占比只有1.3%。另有機構預測,今年印度組裝的iPhone,占比將超過7%。蘋果計劃2025年要將25%的生產轉移到印度。未來印度將取代中國,成爲新的蘋果產業鏈全球生產中心。
對此,邱昰芳認爲,印度在這一波才加入生產行列,生產比重相對低,還沒有辦法改變零組件成本的結構,生產基地的轉移效果,還沒有顯現在調查裡。
至於華爲最新推出的Mate 60系列手機,經第三方拆解數據顯示,Mate 60 Pro絕大部份零部件,已經實現本土供應,包括最核心的芯片、屏幕、系統,國產化率超過90%。
邱昰芳提到,美國針對芯片禁令,蘋果不在黑名單中,過去蘋果一向採用台積電芯片,供貨上也沒有太大問題,半導體以外部份更不在科技戰被限制的範圍。在後續科技戰氛圍下,華爲Mate 60系列重新進入市場時,反而對蘋果在中國的市占率會有一定程度的排擠。△(轉自自由亞洲電臺報導)
|
文章網址: http://www.renminbao.com/rmb/articles/2023/10/26/78358b.html |
|
打印機版
如果您喜歡本文章,歡迎捐款和支持!
|
|
|
|
近期最受歡迎文章
(2023/10/26) |
-
李克強突然去世 網友震驚 感覺風雨欲來 (162,245次) 2023/10/27
-
想當世界領袖?習近平幕後指揮四場戰爭 (154,672次) 2023/10/25
-
鄧小平與他的小女兒(圖) (151,866次) 2023/10/24
-
習說李書磊該打屁股 蔡奇主動認錯擔責 (137,219次) 2023/10/17
-
《南方日報》「紀念」習仲勛 習兒痛斥中宣部(圖) (136,253次) 2023/10/23
-
習李鬥由來已久 「李上習下」救經濟 犯習大忌 (133,233次) 2023/10/27
-
李克強去世 退位前與習暗戰三個細節 (133,039次) 2023/10/27
-
加州州長翹著二郎腿見習近平 中共啞巴吃黃蓮(圖) (127,454次) 2023/10/26
-
一名法輪功學員被活摘器官後的臨終證詞 (126,396次) 2023/10/25
-
驚人巧合?李克強猝死時刻與毛澤東一致 (125,289次) 2023/10/27
-
歷史罕見!李尚福和秦剛雙雙被免職 成為最短命部長 (124,510次) 2023/10/25
-
習近平親自指揮了哈瑪斯戰爭? (122,934次) 2023/10/8
-
獨裁與惡政的螺旋效應:再談「斯大林邏輯」 (122,881次) 2023/10/17
-
罷免國防部長是習近平動盪新趨勢的開始 (122,512次) 2023/10/26
-
內幕揭祕:習近平偏愛行宮之謎(視頻)
(122,486次) 2023/10/23
-
中國就業市場空前萎縮 大學畢業生薪資期望低落 (122,055次) 2023/10/22
-
"雙11"臨近低價惡戰打響 分析:經濟萎靡引惡性競爭 (121,788次) 2023/10/26
-
李克強在上海猝死 分析:疑點重重 (120,704次) 2023/10/27
-
保密法要修改 暴露習近平一軟肋(視頻)
(120,469次) 2023/10/26
-
美前副國安顧問博明:現在不是美中緩和的時候 (119,983次) 2023/10/12
-
李克強與習不同調 突然離世 網上一片驚疑 (119,870次) 2023/10/27
-
辛灝年揭穿小米加步槍的真相:中共執政沒有合法性 (119,732次) 2023/10/22
-
不只是「崇禎」下架,習近平文化思想控制下的中國出版人不安全感加劇 (119,404次) 2023/10/24
-
中國青年過半存款不足十萬元? 實際情況或許更糟 (119,310次) 2023/10/23
-
中共數百專家研究對臺灣動武後如何應對美國制裁 (119,289次) 2023/10/21
-
撐不住了!中共很失望 這些國家更失望(圖) (118,949次) 2023/10/23
-
加薩地帶的歷史與現實 (118,710次) 2023/10/12
-
幾成美國中情局副局長 超級間諜潛伏美國40年(視頻) (118,273次) 2023/10/7
-
官媒上 習近平「活訊」仍壓住李克強「死訊」 (118,151次) 2023/10/27
-
中南海內鬥不止 「李蔡不和」引關注 (117,780次) 2023/10/7
-
央視:兩年前破獲美國間諜案 分析:舊案翻炒宣傳《反間諜法》 (116,839次) 2023/10/24
-
最大敵人姓趙!習派膽戰心驚(視頻) (115,151次) 2023/10/20
-
疑影射習近平 「勤政的亡國君」中國下架 (114,982次) 2023/10/17
-
中國透視:習普夢 -- 歐亞大陸內循環 (114,507次) 2023/10/26
-
習近平與普京成為世界棄兒 有苦難言(圖) (113,315次) 2023/10/19
|
|
 |
 |
 |
|
|
|
Copyright© RMB Public Foundation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