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体 - 正體 - 手机版 - 电子报

人民报 
首页 要闻 内幕 时事 幽默 国际 奇闻 灾祸 万象 生活 文化 专题 寰宇 维权 视频 杂谈
 
 
 
 
 
北京的良心(14,210次)
江泽民无后(14,615次)

富有感染力的中国领导人──记共和国总理朱镕基
 
【人民报消息】外电这样评价中国的总理:朱镕基是一位非常富有感染力的中国领导人,他表现了贯有的果断、敏锐、大刀阔斧、不退缩的气势。一位俄罗斯记者感慨地说:“有这样一位爱国爱民的总理,中国政府一定会在新的世纪开创更加伟大的事业。”

关心时事的读者,一定还会记得三年前的3月,刚刚当选为共和国总理的朱镕基面对中外记者庄严宣誓:“不管前面是地雷阵还是万丈深渊,我都将一往无前、义无反顾、鞠躬尽瘁、死而后已。”从那以后的两年间,朱镕基总理这句深情、真诚、掷地有声的话深深地感动着全国人民。

在另外一次记者招待会上,他又深情地说:“回想当年,中国是何等的贫穷,但是,我们还是喊出了‘起来,不愿做奴隶的人们’,并且为此进行了前赴后继的英勇斗争。”“救亡的歌曲,现在我还记得清清楚楚,每逢唱这些救亡歌曲的时候,我的眼泪就要流出来,我就充满了要为祖国慷慨赴死的豪情。”

这时,全场的人们都看到他眼里的泪光。全中国人的心,都在和他的心一起怦然跳。

出身贫苦的共和国第五任总理

1928年10月,朱镕基诞生在长沙县安沙镇和平村堂坡,这里山清水秀,泉水长流。

据朱镕基在湖南老家的亲属介绍,朱家的祖上来自安徽。其后移居湖南长沙县的安沙镇和平村堂坡。这里距离长沙市30多公里,从朱镕基曾祖父一辈开始,朱家开始小有发达,成了方圆百里内颇有些名望的书香门第。但是到了朱镕基父亲这一辈,家道已经很破落了,在当地仅有数亩薄田。朱镕基的父亲名朱希圣。在朱希圣出生之前,朱镕基的祖父已因病去世。也许是由于受民初“实业救国”的时尚影响,朱希圣看淡功名利禄,对自然科学甚有兴趣。可惜的是,由于自幼体弱多病,到了为学时代,不幸染上了肺病,过早去世。

临终前,朱希圣也只能是费力睁开眼睛,满怀忧虑地望着妻子那日渐隆起的身体长叹不已:今后孤儿寡母的漫长生活道路中会有多少艰难和酸辛?

62年后,朱镕基以中共上海市委书记兼市长的身份,在上海川沙县为39对新婚夫妇主持了婚礼。当他在祝辞中说道“我预祝你们白头偕老,早生贵子……”的时候,不由得怀念起自己那可怜的母亲和从没有见过面的父亲,回想起自己那孤苦的童年生活。

回到住处后,当身边的工作人员劝他早点休息时,他感慨地说:“看到这些年轻人高兴的样子,我想到了好多过去的事情,我这个当市长的从小没享过福,就因为这个,我要尽我的努力,让上海人民的日子过得一天比一天更好。”

朱镕基生不逢时,童年时代的湖南,民不聊生,灾难频频。当时正是1927年大革命失败后中国处在战火纷飞,动荡不安的年代。也许,这个苦命孩子命中注定要吃比常人更多的苦。令他刻骨铭心的是在那悲惨的岁月里由于劳累过度,贫病交加的母亲终于抗拒不过命运的折磨,在朱镕基不满10岁的时候,因病撒手尘寰,把朱镕基孤零零一个人留在世上。母亲出殡的那天,朱镕基撕心裂肺的哭喊,深深地震撼了乡亲们的心,许多人也为孤苦的朱镕基流下了同情的眼泪。

幸有好心的伯父朱学方视朱镕基如己出,毅然承担起抚养朱镕基的责任,但伯父又中年丧妻……。如果说“鳏、寡、孤、独”是人生四大不幸的话,那么朱镕基和他的长辈们的遭遇就占了其中之三。正是这悲惨的家世和因此而给他造成的苦难童年,使得朱镕基少年早熟,并在逆境中渐渐养成了坚强不屈、百折不挠的性格。

朱镕基从小学到中学学习成绩拔尖,发展全面,期终考试平均分数常常在98分以上,朱镕基在高中毕业时写给同学的临别赠言“人生聚散本来无常,偶然聚合便顷刻要分离,虽然遗憾,又何必悲伤,命运难期,何处不能相逢……”朴实无华的寥寥数语中,已明显看出他比同龄人成熟,他那“男儿志在四方”的使命感和“耿耿此心依旧”的人品跃然纸上。

旷世奇才治大国

朱镕基开始在政坛上受到人们的关注始于1987年,中共中央决定调他任上海市委副书记。

当时,作为中国最大城市的上海,在南方改革开放飞速发展的状况下,正处在急于“重振雄风”的迫切中。并且作为计划经济重镇长期积累下来的交通拥挤、住房紧张、环境污染的弊端以及甲肝流行等天灾人祸,加之刚刚出现的个别企业职工待业在家的现象,令上海市民的情绪颇不稳定,人们自然而然把关注的目光投向了他们未来的父母官。然而,朱镕基一无根基二无背景,如何才能在这座充满矛盾和机遇的大都市得到人民的信任?

1988年4月,上海市九届人大一次会议开幕,上海人要为自己选出新一任上海市长。4月25日,身着驼色西装、领系黑红相间领带的朱镕基,信心十足地站到了800多名上海市人民代表面前。他说,如果我当选这座中国最大城市的市长,我将使上海市政府成为“廉洁、高效率的政府”。一句话,引来全场掌声雷动。

朱镕基顺利当选为上海市市长后,给上海人留下了“直率、严厉”的第一印象。人们在电视上见到朱镕基,印象最深刻的是那张瘦削又带些冷峻的脸,不苟言笑,显得很精干。及至知其是外地人,又有一种好奇———其实上海市历任领导都不是上海本地人,但不知为什么在朱镕基身上,这一感觉尤为突出。很多上海人都产生一种从未有过的新鲜感,因为这位新市长的风格看上去和上海人温和求稳的性格相差太远了。朱镕基当时曾有过一段动情的“就职演说”,让很多上海人至今记忆犹新。其中有这么一句话:“我是一个孤儿,从小没有父母,我不怕得罪人”。“不怕得罪人”因此成了朱镕基的一个标签。他这么说,也是这么做的。

他铁面无私、不怕得罪人的名声因此在沪上传开。他正党风、治甲肝、兴经济、建立证券市场、规划浦东开发,并在整治交通、清理污染和解决住房困难等老百姓最关心的问题上做出了显著成绩。他正是凭借他那种雷厉风行的作风,使上海的很多城市设想和规划成为现实。

1990年,邓小平来到上海,一住就是20多天。当外界都以为邓小平这次到上海仅仅是普通的“避冬”时,邓却在紧锣密鼓地进行着许多工作。在这20多天中,他多次与朱镕基谈话,所谈的话题十分广泛,从上海的改革开放到浦东的发展,从国家经济形势到治理整顿的政策,从中国进出口到世界经济发展的格局,从工作作风到思想理论……通过这次交谈,邓小平更深入地了解了朱镕基,赞扬他是个“懂经济的人”,并觉得他“有观点、有干劲、有魄力”。

1991年4月,在七届人大四次会议上,朱镕基当选为国务院副总理,并于1992年当选为中央政治局常委,进入中国最高领导层。

朱镕基走马上任副总理后,就被人们寄予厚望,委以重任。许多同事开玩笑说朱镕基是“救火队长”。哪里情况紧急,哪里问题棘手,他就赶往哪里解决难题。

朱镕基一上任就遇到积重难返的“三角债”问题,他积极调查研究找出“三角债”的成因,以固定资产投资为突破口,全国统一时间同时注入几百亿资金,层层连环清欠债务,终于将这个令人头疼的“老大难”问题妥善解决了。

以后他又解决了中国经济中存在的许多难题。如平息股票热、房地产热、工业产品严重积压问题;1992年、1993年的严重通货膨胀;破“三铁”(铁饭碗、铁交椅、铁工资);1994年初推出的金融、税收等五大改革;1993年开始厉行“宏观调控”政策等等,均取得了很大成效。朱镕基于1996年底很乐观地表示:“全年总的经济形势,我认为没有什么大问题。”“今天,我可以说已经走上了持续、快速、健康的快车道。”中国的经济发展终于闯过了激流险滩,开始走向顺境。

在整顿金融和房地产业、推行分税制等过程中,有些既得利益者把朱镕基视为“计划经济的守卫者”、“经济集权主义者”。但以天下为己任的朱镕基丝毫不为所动,顶着压力不断前进。1996年岁末,朱镕基在北京看话剧《商鞅》,商鞅以惊人的勇气掀起改革之潮流,终为顽固派羁绊,最后被车裂而死。看到这里,朱镕基为剧情所动,凄然泪下。

当时,正值深沪股市以令人不可思议的速度暴涨,朱镕基指出,必须“把游戏规则严密起来”,于是中央政府做了三件事,一是立法;二是立规;三是加强股民风险意识。12月16日,《人民日报》发表评论员文章,深沪股市果然全面下跌。此时,股民不理解中央的做法,纷纷责怪朱镕基,甚至说:“现在中国股市,既无‘牛市’,也无‘熊市’,全都是‘猪(朱)市’。”面对这种“骂人不带脏字”的指责,朱镕基心中当然不会好过,他解释道,本来想完全干预,但考虑升得越多、跌得越低。我们想,晚跌不如早跌。

九届全国人大一次会议开过,关注中国事务的目光都集中到了新任总理朱镕基及其内阁成员身上。朱镕基虽非受命于危难之时,但其面临的形势却相当严峻,用他自己的话说是在闯雷区。

在这个“地雷阵”中,没有人知道有多少颗“地雷”以及它们埋在什么地方。我们所知的,是朱镕基在中外记者招待会上宣布的8颗“地雷”,这就是“一个确保,三个到位,五项改革”。一个确保:确保1998年,中国的经济发展速度达到8%,物价涨幅小于3%,人民币不贬值。三个到位:用3年左右时间使大多数国有大中型亏损企业摆脱困境进而建立现代化企业制度;3年时间里改革金融系统,实现中央银行强化监管,商业银行自主经营;进行政府机构改革。五项改革:粮食流通体制改革;投资融资体制改革;住房制度改革;医疗制度改革;财税制度改革。

同时,朱镕基总理郑重表示,科教兴国是本届政府的最大任务。朱镕基清楚地看到,中国的现代化需要寻找一条高效益、高质量、低消耗的经济增长之路,经济发展、社会进步、民族腾飞都在呼唤着科教兴国。

朱镕基常常将一句古人的名言挂在口头:“吏不畏我严,而畏我廉;民不求我能,而求我公。”出任共和国总理后,朱镕基更是深信,他的“无往而不胜的政府”首先必须是一个高效廉洁有权威的政府。人们注意到,朱镕基的新内阁,高学历的技术专家占多数。总理、四个副总理和五个国务委员,全都具有大专以上学历,其中不少出于名校。这一届内阁成员不仅知识结构比以往进一步改善,主要

文章网址: http://www.renminbao.com/rmb/articles/2001/8/9/14967.html
打印机版

如果您喜欢本文章,欢迎捐款和支持!

 
     


分享至: Facebook Twitter Google+ LinkedIn StumbleUpon Pinterest Email 打印机版
 
 
 
 
 
 
 
 
  近期最受欢迎的文章 
2001年8月9日

1. 梁新:下三滥江泽民赴俄作秀图片真丢中国人的脸 (41,359次)

2. 乖乖!江泽民出访马耳他露出的上牙是谁的?(30,533次)

3. 我看江泽民挺好的,为什么那么多人讨厌它?(30,267次)

4. 亢奋的江主席就是这样分门别类对付女人的(28,807次)

5. 李瑞环万里乔石叫板 江泽民还真没了辄!(25,126次)

6. 击垮邓氏家族 江泽民终成黄金梦(24,950次)

7. 咂咂!扫帚星江泽民到哪儿出访哪儿就有灾(24,661次)

8. 机密:共党八十大庆江泽民遇刺吓破胆(24,503次)

9. 民谣:老江到处看(24,320次)

10. 京郊考察李鹏遇刺 江泽民丢车保帅(23,482次)

11. 方鸣:江泽民想到美国作秀,没了门(20,390次)

12. 遇核心关怀,宋祖英终于光艳夺目(19,570次)

13. 陈希同之子提出翻案:矛头直指江绵恒(19,472次)

14. 高干为遮丑而杀警卫并追认其为烈士(19,085次)

15. 放冷箭马屁精扳倒李嘉廷 表清白江泽民忍痛割爱(18,767次)

16. 不应再抱任何幻想 历史终将作出审判(18,667次)

17. 从江氏父子的肥瘦看云南省长李嘉廷的被捕(图文)(18,533次)

18. 从李瑞环被软禁说起(18,069次)

19. 幽默:一份只能在海外公开的采访纪录(17,792次)

20. 建军节礼物:大陆军官嫖娼记功 车毁人亡重金安抚(17,753次)

21. 这样喜人的新闻看了老变少(17,596次)

22. 戒荤!江主席净爱和年青的挤眉弄眼(17,477次)

23. 华盛顿邮报:中共更年富力强的领导将在几年内把江泽民踢出历史舞台 (16,990次)

24. 古墓千年 惊现北斗七星阵(16,971次)

25. 中共军方下最后通牒 江泽民被「逼宫」(16,877次)

26. 小笑话:谁的智商最低?(16,876次)

27. 江泽民扑向俄罗斯总统时总是那样的热情奔放 (图文)(16,773次)

28. 大爆高层内幕 前解放军情报部部长姬胜德被判死缓(16,772次)

29. 小笑话:马上做掉 (16,752次)

30. 北戴河会议激流暗涌 胡锦涛江泽民生重大分歧(16,741次)

31. 吴帮国上海传密旨 江泽民恐慌建「皇陵」(16,715次)

32. 方鸣:“不露内秀”和“不漏露羞”(16,682次)

33. 急件!给江泽民同志的一封信(16,258次)

34. 女记者马尔他拦轿喊冤 江泽民一怒蛤蟆像尽显(15,957次)

35. 赖昌星妻子曾明娜无条件释放(图文) (15,955次)

36. 近之则臭 顺之则变 入之则黑 爱之则邪(15,934次)

37. 皇上脚臭 急死太监(15,830次)

38. 江泽民在马耳他两次巧遇战战小姐(15,667次)

39. 中共三代人的基本特征 (全新版)(15,536次)

40. 小笑话:一级战备(15,515次)

41. 看中共调整天津市委、海南省委领导班子名单后的唠叨(15,441次)

42. 哀华民:可钦可敬、流芳千古的中国总领事 (15,416次)

43. 共产主义是暴力的宗教(15,317次)

44. 中宣部反左为江泽民保驾 邓力群《中流》被下令停刊 (15,217次)

45. 神奇的人类预感 (15,192次)

46. 染毛头上罩 肉沟发间留(15,028次)

47. 朱小华供认五亿元给高干送礼:王兆国一万五购入豪宅二幢(14,917次)

48. 小笑话:歪打正着(14,890次)

49. 江泽民的本事──马尔他二骂女记者(14,882次)

50. 李长春后院遭突袭 广东诸侯挑战江核心(14,750次)

51. 读者来信和编辑的回信: 如何寻找这篇文章(14,672次)

52. 北京能赚钱吗──随奥运而生的恐怖(14,657次)

53. 饿着肚皮“唱大戏”:江泽民“歌舞治国”要不得 (图)(14,645次)

54. 赚钱!中共武警医院扒人皮窃器官令人汗毛竖起(14,635次)

55. 江泽民无后(14,615次)

56. 江泽民:爹亲娘亲不如二奶亲!(14,589次)

57. 香港正邪大对决──苍天腰斩“114”(14,460次)

58. 中共荒唐世界第一 传送人民日报可判间谍罪(14,440次)

59. 张志新的舌头断了:我的舌头还在(14,422次)

60. 江核心「创新」打压朱熔基 政治局簇拥高吊江泽民(14,393次)

61. 北京赢了!当我冷静下来之后……(14,339次)

62. 江泽民大树将倒 上海帮阵脚大乱(14,329次)

63. 江泽民 朱镕基 李鹏 胡锦涛 为权力核心舞台而战(14,300次)

64. 北京的良心(14,210次)

65. 朱熔基不应仅停留在“我不是上海帮”的政治表态上(14,147次)

66. 张爱萍的期望能实现吗?(14,145次)

67. 中国部分天灾人祸(2001年6月至7月)(14,138次)

68. 高瞻:我被告知不能说(图文)(14,111次)

69. 富有感染力的中国领导人──记共和国总理朱镕基(14,020次)

70. 国安部调查十六大中委候选 结果令中央毛骨怵然(14,011次)

71. 最新大陆民谣:十二般变化(14,004次)

72. 中共台联部挖出大鼹鼠 江泽民暴跳如雷(13,985次)

73. 何清涟:在中共要栽赃陷害时我逃离(13,932次)

74. “红楼冤案” ──《焦点访谈》、《人民日报》等撒谎造谣的背后(13,929次)

75. 江系上马阻力重重,权力分配行情未定(13,899次)

76. 江泽民和他的“三个代表”(13,868次)

77. 上海出大事故 黄菊徐匡迪仕途受考验(13,852次)

78. 高瞻自由了,那美丽的春燕何时归来?(13,837次)

79. 小笑话:鬼故事(13,819次)

80. 湖北中共干部挥霍百万 海参崴看脱衣舞(13,782次)

81. 远华红楼到底黄不黄?(13,782次)

82. 邓力群率领一群共产党员痛批江泽民(13,746次)

83. 江泽民申奥成功的秘诀:以色行贿萨马兰奇(13,717次)

84. 克林顿“忌妒”江泽民(13,701次)

85. 「江主席登上天安门」的闹剧是这样上演的(13,691次)

86. 伊春林场十万工人暴动 中南海惊恐万状无条件投降(13,674次)

87. 朱熔基与江泽民上海帮划清界线(13,571次)

88. 歌谣:中共的绝技——封口(13,555次)

89. 在中国我是这样泄密的(13,545次)

90. 中共军方已成独立政治势力 江泽民马下坐江山忍气吞声(13,534次)

91. 五十二所大学“非法”集会 中南海极为紧张(13,485次)

92. 江泽民军中大整肃 解放军再次面临危机(13,448次)

93. 总理也要噤若寒蝉!(13,420次)

94. 华盛顿邮报:赤裸裸的流氓政府──中共官员首次披露江泽民镇压法轮功三步曲(13,416次)

95. 为什么中国人变得不聪明了? (13,395次)

96. 奥运救不了北京政府(13,357次)

97. 南玉:穷途末路拜树头,江泽民唔得闲喽!(13,321次)

98. 性的沉沦与毁灭 (13,305次)

99. 江苏出怪异: 烈日当空下冰雹 (13,275次)

100. 开拓权威新领域 江泽民催遣政、军急先锋(13,254次)

101. 为何俄罗斯卖给印度的武器比给中国的先进?(13,253次)

102. 中共帐下可有赤兔?(13,233次)

103. 中共处理“间谍案”的手段还嫩了点儿(13,212次)

104. 红黑两道自相残杀?青海警校离奇爆炸案(13,201次)

105. 古罗马帝国迫害基督教的历史惊心动魄(13,175次)

106. 胡锦涛归纳「五多」现象 江泽民大谈十个问题(13,157次)

107. 江泽民孝敬俄国老爹的贡品──美丽的兴凯湖(13,153次)

108. 方鸣:魔力非凡的“七一”裹脚布(13,140次)

109. 中国官方媒体首次暗示胡锦涛是跨世纪接班人 (13,122次)

110. 方鸣:法国记者三拳打到江泽民的要害(13,105次)

 
本报记者
 
 
专栏作者
 
首页 要闻 内幕 时事 幽默 国际 奇闻 灾祸 万象 生活 文化 专题 寰宇 维权 视频 杂谈
 
 
Copyright© RMB Public Foundation Inc.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