貞觀之治,唐太宗成一代英主。他前後統治二十三年,前十年是黃金時期,是他登基之後,納諫止苛,體恤民艱,勤儉治國所致。他心中有老百姓,知道「民猶水也,水可載舟,亦可覆舟」;他體恤民之疾苦,亦獲得民望。當他做了錯事,施了苛政,能聞諫及止。他有一個見過敢諫的名臣魏徵。 貞觀十一年,自滿思逸,身邊羣小自然逢迎,魏徵連上四疏,諫他要「居安思危」、勿「親小人而疏君子」等等。他雖然納了諫,還是納了十四歲的武則天爲才人。貞觀十七年,魏徵病死,言路止,盛世也隨之而衰。貞觀十九年,太宗御駕親征高麗受挫,嘆道:「魏徵若在,不使我有此行也」,覺悟已經太遲了。 以古鑑今,毛澤東挽救紅軍於潰敗之際,繼而開闢敵後解放區;打敗蔣介石,創建了中華人民共和國;他視唐宗宋祖,「稍遜風騷」,一旦功成志滿,只喜逢迎拍馬「擁護偉大英明領袖」,聽不進逆耳之言。一個人說了算,實際施行專制獨裁,以至晚年屢犯錯誤,結局比李世民更悲慘。 人治促成絕對腐化 英武如唐太宗、毛澤東,當他們創業之初,或能「以人爲鏡」,納諫止苛,或倡「言者無罪,聞者足戒,有則改之,無則加勉」,均可千古作鑑。唯其基礎同爲人治,一旦國勢強權位固,失去自我控制,國家又沒有人民及其同僚、下屬監督的規範可以約束他們,他們的絕對權力,促成了他們的絕對腐化。古今「英雄」,幾無例外,教訓極爲深刻。 藉人治制度鞏固權力 江澤民興起於「六四」,蔭庇於鄧小平,人爲地成爲黨的「一元化」領導「核心」,集黨、政、軍大權於一身。鄧小平去世後,又幸逢香港順利迴歸;十五大鞏固統治;江、克會談取得成果,他今後是否會自我膨脹,志得意滿之餘,自覺或不自覺地走上專制獨裁之途?他獲人治制度上來,借人治制度鞏固統治,今後憑人治制度實行專制獨裁,是極爲便當的。 拒改革難逃歷史規律 與人治制度俱來的是權力的絕對化,絕對權力,絕對腐化,已爲古今歷史證實,是歷史的必然。 江澤民無李世民、毛澤東不世之功,但其權位建立在人治制度基礎之上,是一樣的。中共和江澤民不以歷史教訓爲鑑,不進行黨和政權體制上的民主改革,將難逃歷史規律的制約,得不到善終難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