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体 - 正體 - 手機版 - 電子報

人民報 
首頁 要聞 內幕 時事 幽默 國際 奇聞 災禍 萬象 生活 文化 專題 寰宇 維權 視頻 雜談
 
 
 
 
 
 

今年北戴河會議的主題-- 王丹評論
 
【人民報消息】六月九日江澤民在全國黨校工作會議上發表講話,七月十六日新華社全文播發。這篇講話在北戴河會議召開之前見報,就中共一貫宣傳手法來講,顯然是在爲北戴河會議的主題造勢。

在此之前,各界普遍猜測,今年的北戴河會議將重點討論臺灣問題,以應陳水扁上臺的突發事件。但從江澤民講話中可以看到,臺灣主題在北戴河會議上將會淡化。江澤民在講話中再次強調堅持鄧小平理論和黨的基本路線,基本方針、基本綱領,堅定不移地集中精力把經濟建設搞上去,顯然已經重新把經濟問題置於統一大業之上;而且通篇講話沒有過去幾個月來常見的對臺灣問題的強烈措辭,反倒表示要培養一些對臺灣民情熟悉,善於開展對臺工作的人才。這顯示中共已經從臺灣變天以後的休克狀態中甦醒過來,開始正視現實,尋找更爲彈性的對臺工作路線。這種與臺灣新政權的互動尚需一段時間來適應,所以北戴河會議還不會拿出太成熟的意見,臺灣問題自然也就不會再是突出的議程。

從江澤民講話分析,北戴河會議的真正主題應當是第四代領導集體的接班問題。江澤民長篇大論地講來講去,無非是表示要培養合格的接班人,這是涉及到江澤民在至少是半退的狀態下能否依舊對政局發揮影響的問題,所以才會得到江澤民的如此重視。從目前情勢分析,胡錦濤成爲第四代領導集體的核心應當是已成定局,問題是胡錦濤出身於團派系統,與胡耀邦一系人馬淵源甚深,團派在黨內歷來以開明形象著稱,胡錦濤會不會在掌權之後走自由化道路是令江澤民擔心的。胡本人又一貫低調,平時很少講自己的話,處處表現出服從謙卑的姿態,反倒令人在莫測高深之餘會體認到胡的城府之深。這一點江澤民也不會沒有感覺。

江澤民在講話中最重要的一點就是把他提出的三個代表理論提升到立黨之本,執政之基,力量之源的高度,並說這是經過了長期思考的以彰顯其重要,並公然表示堅持毛澤東、鄧小平的理論,就是要堅持三個代表論,等於把自己的理論置於毛、鄧之上。樹立自己地位之心幾乎已經大聲喊出,其用意無非是從法理上把下一代領導集體約束在自己的框架內。因此不難預料,北戴河會議將開成一次全黨向江澤民表示效忠的肉麻式的會議。

(以上是自由亞洲電臺特約評論員王丹作的評論。)

文章網址: http://www.renminbao.com/rmb/articles/2000/8/20/2427.html
打印機版

如果您喜歡本文章,歡迎捐款和支持!

 
     


分享至: Facebook Twitter Google+ LinkedIn StumbleUpon Pinterest Email 打印機版
 
 
 
 

 
 
相關文章
 
更多文章導讀
 
 
 
 
 
 
 
 
 

1. 自由亞洲電臺專訪李洪寬談《小參考》和《大參考》 (20,910次)

2. 專政絕無日月,民主才有青天! (15,483次)

3. 《阿詩瑪》的命運 (14,236次)

4. 江澤民三部署延續政治生命力 (13,590次)

5. 北京軍區某軍人:《出師表》 致江陛下 (13,301次)

6. 江澤民——人類歷史上最醜的怪角 (13,029次)

7. 中央黨校教授痛批江澤民,呼籲徹底改造中國共產黨! (12,025次)

8. 學習、學習、學習、學習、再學習,實踐、實踐、實踐、實踐、再實踐(圖文) (12,019次)

9. 透視中南海:反江同盟,是虛構,還是現實? (11,821次)

10. 「三個代表」說明江澤民走向修正主義 (11,765次)

11. 江澤民——中國歷史上最大的賣國者 (11,619次)

12. 江澤民十六大交班卻可能拒絕交出軍權 (11,548次)

13. 今年北戴河會議的主題-- 王丹評論 (11,528次)

14. 李洪寬──突破新聞封鎖的游擊戰士 (11,219次)

15. 王丹:腐敗分子是共產黨的中流砥柱 (11,020次)

16. 四川動用網警查出發表批評政府文章的教師 (11,003次)

17. 武漢計劃生育工作員施酷刑處死超生嬰兒 (10,724次)

18. 是誰在不斷地製造大貪官? (10,208次)

19. 五國際知名作家抗議江澤民逮捕貝嶺 (10,092次)

20. 三峽大壩質量起爭議 驚現48處裂縫 (10,084次)

21. 遠華案原總裁賴昌星揚言報復 (9,773次)

22. 江澤民指示對「中功」進行嚴密監視 (9,603次)

23. 天災人禍威脅中國三大江河源頭地區 (9,335次)

 
本報記者
 
 
專欄作者
首頁 要聞 內幕 時事 幽默 國際 奇聞 災禍 萬象 生活 文化 專題 寰宇 維權 視頻 雜談
 
 
Copyright© RMB Public Foundation Inc.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