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
 |
|
|
经济复苏遥遥无期 中国外商投资严重萎缩(图) |
|
李泰正
|
 三菱汽车7月表示,将透过解散合资企业,终止在华生产发动机。(视频截图) |
【人民报消息】中共幻想借助外商投资复苏经济,但是最新数据显示,今年第二季中国得到的外资直接投资(FDI)萎缩到只有87亿美元,比2022年1-3月当季高峰的10%还要少。这说明外商彻底放弃中国市场,中国经济复苏遥遥无期。而这一结果与中共实施严厉的「反间谍法」有关。
俗话说:有命挣钱,还得有命花钱。 拥有自由开放的经济体系和健全的法治环境,是吸引外资的重要因素。而中共近几年不断强调国安的重要性,加强对社会的监控,尤其是实施「反间谍法」,令法制与自由成为空谈,中国市场也失去了吸引力。
《日经亚洲评论》近日发表的报导指出,长期的经济停滞和对中美贸易摩擦的担忧,似乎抑制了海外资本的投资意愿。自从上海爆发疫情后,当局实施严厉的封锁措施,引发的经济动荡至今依然具有影响力,2022年4-6月当季的外商直接投资大幅下降。2023年第三季度,中国首次出现净流出。2024年第三季和第四季也出现了净流出,但2025年第一季出现了净流入。
报导指出,中国经济成长正在趋缓,持续高成长率的希望正在消退。第二季实际国内生产毛额年增5.2%,低于第一季的5.4%。由于中国房地产市场低迷,加之美国总统川普的关税措施导致出口大幅下滑,需求长期疲软。而且,中美之间的关税问题前景仍不明朗,世界两大经济体之间持续的对抗将影响投资规划。来自海外的资本和人员减少进入中国,可能会加剧缓慢中国的技术创新和生产力提高的步伐,从而延长中国的经济停滞期。
虽然中共已放宽制造业外商投资限制等措施,强调对外资的开放态度。但与此同时,中共于2023年7月开始实施「反间谍法」,此举凸显中共领导层虽然认同外资对中国经济崛起很重要,但对外商却不能完全信任。「反间谍法」吓跑了外资和外企,导致在华外商不得不减产或全面停止中国业务。
今年6月,美国花旗集团宣布将在华裁减约3,500个技术职缺。 7月,亚马逊确认计划关闭位于上海的人工智慧研究实验室。日本公司也在减少在中国的业务。三菱汽车7月表示,将透过解散合资企业,终止在华生产发动机。 6月,藏寿司表示,将关闭中国所有门市,退出中国市场。
「反间谍法」也令中共执法机关只要挂上「国安」的理由就可以肆意扣留外籍人士,外籍人士遭人以拘留的风险明显上升。
今年7月,中国法院以间谍罪判处阿斯拉制药公司一名日本员工三年、六个月监禁。
澳大利亚籍华裔记者成蕾(Cheng Lei)的案件也具有代表性。她于2020年被中共政府以「泄露国家机密」为由拘捕,直至2023年才被释放。
据美国之音2025年3月报导指出,2025年2月25日保护卫士发布报告——《在中国失踪》(Missing in China),揭示了中共政府如何利用「指定居所监视居住」,在不透明的法律体系下秘密拘押外籍人士,剥夺他们的基本权利,并作为政治工具进行「人质外交」,
「反间谍法」是由习近平当局借反腐、反间谍等名义加强控制中国社会的措施,外界批评此举是「开倒车」,认为将恶化营商环境,对外企在华投资造成寒蝉效应,导致中国经济加速崩溃。「中国美国商会」2023年4月的调查显示,约27%的受访者表示他们的投资布局优先考虑的不是中国而是其它国家。这一数据比去年高出四倍多。可中共见越是加强对社会的监控,越是给外国投资者造成越来越大的压力,迫使他们放慢或者放弃对华投资。
在中共专制体制下,法律只是政府的摆设,所有人的性命安全都没有安全保障,这也许也是外商放弃中国市场的主要原因之一。
(人民报首发)△
|
文章网址: http://www.renminbao.com/rmb/articles/2025/8/12/91800.html |
|
打印机版
如果您喜欢本文章,欢迎捐款和支持!
|
|
|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