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体 - 正體 - 手机版 - 电子报

人民报 
首页 要闻 内幕 时事 幽默 国际 奇闻 灾祸 万象 生活 文化 专题 寰宇 维权 视频 杂谈
 
 
 
 
 

李克强生前劝诫习近平未果 遗留亲笔信致台湾人民
 
【人民报消息】 (人民报记者文谨报导)上海企业家胡力任7月31日再度公开了一封中共前总理李克强生前的亲笔信。胡力任说,这是李克强写给台湾人民的信,表达了他对台湾人民最真实的情感,对两岸关系的深切忧虑与理性思考,以及对台湾社会的尊重与希望。在这封信中,披露了李克强曾经向习近平进言放弃武统台湾,但习近平执意以强硬的方式去解决台湾问题。 此前,胡力任公开了一封李克强写给全体中国人民的信和李克强对2019年香港事件所做的详细手记。这一次,他将公开另一封具有重大历史意义的信件。 胡力任说,这是一封李克强亲笔写给台湾人民的信。这封信在他生前从未有机会公开发表,既非官方文件,也不是外交措辞,而是他在任内遭到边缘化时,写下的一封真实信件。以下是这封信的全文: 亲爱的台湾人民: 在这万籁俱寂的夜晚,我提笔写下这封信。不是以国院总理的身分,也不是作为体制内的政治人物,而是作为一个走过风雨,历经沉浮,一个对民主的未来仍抱有希望的中国人,向你们倾诉我心底最真实的想法。 我知道我们之间相隔著一道越来越深的海峡,隔著制度,割著历史,隔著战争的阴影,也隔著命运的裂痕,更隔著误解与不安,隔著曾经的期待与现实的落差。台湾从来就不是一块普通的土地,它是华人世界最早完成民主转型的地区,是现代制度文明的一面镜子,也是许多大陆知识分子心中既遥远又熟悉的存在。 你们之所以坚持自我,是因为你们清楚,自由的价值不在于口号,而在于一张真实有效的选票,一份可以批评权力的自由,以及一种生活的次序,公义与尊严之中的踏实感。 我曾无数次在心中思索,如果我们能做得再好一点,如果大陆的制度能真正体现法治公平、自由与人文光环,是否就无需诉诸武力,而是凭借制度的温度、文化的吸引力,去赢得理解、赢得信任,最终实现融合。这不是乌托邦的幻想,而是我始终坚信的方向,也是我在任期间不断努力追寻,却始终未能完成的目标。 我曾推动31条惠台措施,开放教育、医疗、科研、就业等领域,希望凭借物质举措,让台湾青年自愿来大陆发展、生活、落地生根。 我始终认为,统一必须依靠制度的吸引力,而不是通过强权压服,更不是掠夺与征服的手段。可惜,我失败了。我亲眼看见制度僵化,思想进步,社会教育一步步侵蚀民心。看见香港这座原本自由开放的城市,被沉默与恐惧所笼罩。看见媒体噤声,青年沉默,看到一个原本有机会迈向现代文明的国家,被极权的恐惧政治扭曲了方向。 与此同时,我也看到台湾社会对「统一」二字,愈发敏感与警觉。我理解你们的疑虑与抗拒,因为不是你们不愿走近,而是我们没有变得值得信赖。更让我痛心的是,一些批著和平统一外衣的台湾政客,频繁往来与大陆与台湾之间,打著交流合作的旗号,实则谋取私力,敛财成风。他们不是沟通的桥梁,不是和平的使者,而是两岸之间信任的破坏者。我对这些人,只有深深的鄙夷与失望。他们玷污了「统一」之名,也掩盖了真正渴望对话与理性的声音。当「统一」成为少数人的利益游戏,这条路便注定无法通向真实的融合。 近些年,武统的声音愈演愈烈,军演接连不断,战机划过海峡,政论节目里充实的铁血誓言。但这一切,真的能换来彼此的信任吗? 我在一次国安会议上曾直言,制度若失人心,便失天下,战争纵能摧毁肉体,也征服不了灵魂。但这些话语,最终没能撼动最高决策者既定的方针,强硬成了唯一被允许的表达方式,克制反而成了不被信任的软弱表现。 今天的大陆,已经偏离了我心中的愿景,我深知,留给我说话的机会所剩无几。于是我写下这封信,不为辩解,不为宣传,只为留下一个声音,一个中国人,曾努力说出真话。 台湾人民,我想对你们说,统一不应是命令,而应是一种邀请,是否接受,应当由你们自己决定。并不是所有大陆人都渴望用武力压服你们,也不是所有人都遗弃了理性与文明。你们所守护的,是我们未曾拥有,但始终向往的那种制度。 如果这个国家终有一日,能真正走向法治、自由与理性,也许那时,我们不再是彼此隔岸相望的彼岸人民,而是能在制度平等、文明共识中坦然相对的彼此。 那一天,才是我心中真正的「统一」。我写这封信,不是为了寄托幻想,更不是想粉饰历史的裂痕,而是想在这个沉默的时代,留下一个记号。我们本可以选择一条不同的路,那是一条通往尊重、理解与文明的路,一条避免冲突与撕裂的路。但最终,我们走上了另一条充满胁迫与误解的道路,它带来的不是统一,而是更深的分离。 如果未来的中国,仍保有反思的勇气,请记得,在那个充满高墙与噤声的年代,曾有人努力打开一扇窗,照进一束不同的光。愿你们平安、坚定、自由,也愿我们的下一代,能在一个没有敌意的世界里,以平等的身分彼此相似,不带成见的走进历史。 2023年春月 李克强写于一个沉默如冬的夜晚 胡力任说,李克强在生前留下了大量的私人笔记、讲话记录和书信手稿。这些材料总数超过五百份,内容涵盖了重大政策思考、内心感悟以及对中国未来的忧虑与期盼。其中最珍贵的部分,由他的一位密友秘密保存了下来。未来,他将在《真实中国》中陆续公开这些重要文献。 △
文章网址: http://www.renminbao.com/rmb/articles/2025/8/1/91645.html
打印机版

如果您喜欢本文章,欢迎捐款和支持!

 
     


分享至: Facebook Twitter Google+ LinkedIn StumbleUpon Pinterest Email 打印机版
 
 
 
 
 
 
 
 
 
 
 
 
 
 
 
 
  近期最受欢迎的文章 
2025年8月1日
 
 
本报记者
 
 
专栏作者
 
首页 要闻 内幕 时事 幽默 国际 奇闻 灾祸 万象 生活 文化 专题 寰宇 维权 视频 杂谈
 
 
Copyright© RMB Public Foundation Inc.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