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体 - 正體 - 手机版 - 电子报

人民报 
首页 要闻 内幕 时事 幽默 国际 奇闻 灾祸 万象 生活 文化 专题 寰宇 维权 视频 杂谈
 
 
 
 
 

末日疯狂 网民言论遭全天候监控(图)
 
全国都是摄像头
【人民报消息】(人民报记者金欣综合报导)中共2020年开始在香港实施国家安全法,吓走了国际投资商,硬是把香港这个富得流油的国际金融中心港口变成了冷清的臭港。中共于2023年在中国经济不景气的情况下,突然掀起国安至上的氛围,吓的外商赶紧搬离中国,转移到越南、马来西亚等东南亚各国,使得中国经济进一步恶化,各行各业出现了倒闭潮,失业情况越加严重,导致民不聊生。然而中共并未吸取教训,近期又有新的动作,下令各大互联网平台进一步加强对聊天软件内容的监控,要求全面接入关键词搜索与二次数据分析系统。中国互联网平台的言论被再度收紧。此举极有可能使中国的经济大环境进一步恶化。 据大纪元报导,有多位受访网民与业内人士透露,中共正将人工智能技术广泛部署于微信、QQ、抖音等主流社交平台后台服务器,对用户的聊天记录、语音、图片等信息进行持续扫描与深度识别。有网民仅因发出「一尊」二字,即遭警方约谈数小时。 北京网民陈先生7月23日告诉大纪元记者,不久前,他因在微信群中发送「一尊」两个字,接连被海淀公安分局传唤两次。他回忆称:「派出所网警直接问我,你说谁不行?干嘛说他(习)啊?我根本没提到老习,还是被叫去问了五个小时。对方还说『你只要一提到他,我们就得处理』,我感觉他们也很无奈。」 陈先生还透露,警察在过程中无意中表示,北京已有数万名网警专职网络审查与数据分析,工作强度「甚至超过刑警和片警」。「这些人从早到晚看屏幕,分析成千上万条聊天记录和帐号行为。既然北京如此,其它城市与北京应该差不多。」 网络安全领域人士周飞(化名)表示,微信等平台已接入网信办统一部署的「智能舆情监测系统」,不仅对公开动态实时监控,也会重新扫描后台储存的语音、文字、图片等内容。他说:「以前聊天记录只是备份,现在是反复分析,哪怕是几年前的记录,只要触发敏感词就会被标记。」 身在海外的周飞进一步介绍,网信办今年起推广多套新型AI审查系统,可识别谐音、拼音、表情符号及图像中的文字,后台系统全天候运行。每条可疑信息都会生成报告,并交由专人审查。他说:「现在连点赞、转发、浏览频次等行为也被记录与量化。后台会追踪你在群里说了什么、谁给你点赞、你转发了哪些内容,全都存在数据库里。」 河南网民吕先生表示,他在多个平台已被封号十余次:「有时我还没发言,帐号就被封。有朋友留言,自己能看到,别人却看不到。这说明平台设了『隐形屏蔽』,你的发言根本传不出去。」 这种「看得见自己,别人看不见」的机制已成为微博、抖音、小红书等社交平台的普遍现象。表面看帐号正常,实则已遭「限流」或「沉底」,几乎无法再传播信息。 IT业内人士高强(化名)指出,此轮审查力度远超以往,涉及腾讯、字节跳动、快手、阿里等多家大型平台。他说:「只要发生风吹草动,网信办会立即发函,要求删帖、封号、交出用户信息,有的平台甚至设立专人团队全天候配合政府。」 高强警告说:「现在不是你说了什么才会被查,而是你以前说过什么,平台也会主动回溯分析。哪怕只是转发、点赞,也会被算法标记,形成行为档案。」 据大纪元的报导说,过去三个月,中国社交平台上的政治性发言显著减少。曾广泛流行的谐音字、拼音首字母缩写、表情符号替代等「避审」方式也被识别封杀。如今,用户更多通过转发海外截图、自媒体页面,或干脆保持沉默来规避风险。 一位不愿透露姓名的社交平台前员工表示:「我们每天收到来自网信办的封锁清单,指明哪些关键词、话题需要处理。平台不看你说得合不合理,只要沾到敏感词,就自动封号或限流。」 根据中共互联网络信息中心(CNNIC)发布的第55次《中国互联网络发展状况统计报告》,截至2024年12月,中国网民总数达11.08亿,互联网普及率为78.6%,其中手机网民占98.6%。这意味著,几乎每一位网民的社交活动都处在全天候的技术审查之下。 高强最后提醒公众:「现在不是封你一个帐号那么简单了。如果言论被归类为『有组织』或『传播广泛』,不仅封号,还可能被传唤、行政拘留,甚至刑事起诉。」 对此,大纪元的读者表示,中共的做法「越来越像朝鲜了」、「多年不用中国大陆垃圾社交软件,网警都开始镇压你了,你还为大陆垃圾社交软件制造流量替它们赚钱?真是傻的可以」、「我从来不用什么微信、抖音之类的间谍软件。十多年前,我还中国时,有一次在新闻的跟贴提到国外的医疗比中国好,马上就有个带红星帽的所谓网警跟贴警告:『我知道你在哪,再说就找你麻烦』」、「真是末日的疯狂。所以大家要谨慎理智,熬过最黑暗的时候,曙光就会来临了。」△
文章网址: http://www.renminbao.com/rmb/articles/2025/7/25/91536.html
打印机版

如果您喜欢本文章,欢迎捐款和支持!

 
     


分享至: Facebook Twitter Google+ LinkedIn StumbleUpon Pinterest Email 打印机版
 
 
 
 
 
 
 
 
 
 
 
 
 
 
 
 
 
  近期最受欢迎的文章 
2025年7月25日
 
 
本报记者
 
 
专栏作者
 
首页 要闻 内幕 时事 幽默 国际 奇闻 灾祸 万象 生活 文化 专题 寰宇 维权 视频 杂谈
 
 
Copyright© RMB Public Foundation Inc.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