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体 - 正體 - 手机版 - 电子报

人民报 
首页 要闻 内幕 时事 幽默 国际 奇闻 灾祸 万象 生活 文化 专题 寰宇 维权 视频 杂谈
 
 
 
 
 

【唐青看时事】战狼打太极 中美暗战升温(视频)
 
【人民报消息】最近这一两个月,你是不是也感觉到一个变化:中美之间,好像突然不那么吵了。从釜山会面,到官员互访,气氛看起来是比过去几年柔和得多。 但别被这表象骗了。我自己的观察是,缓和是表面,竞争才是本质。美国找回了自信,底气更足,中共被迫战略退让。表面上看起来双方客客气气,实际上都在憋大招。 而且现在,川习会刚刚结束,中美竞争暗中仍在大打出手,战线一路从高科技,往下打到供应链、农业粮食,再延伸到稀土这种命脉材料。 今天我们就详细说说中美之间的战略较量。 中美“姿态缓和”的背后:是战略退让 最近中共在外交场合对美国的态度确实收敛了不少,不像前几年那样,动不动就战狼上身、到处吼。那是不是它真心想改善关系呢?别天真了,这基本上还是假象。 中共姿态变软,很大程度是被现实逼出来的。中国经济在往下掉,供应链往外跑,高科技又被卡脖子,现在是强撑不下去了,不得不收敛。 美国的情况则完全不同了:经济相对稳定、科技继续领跑,跟盟友的关系在修复,再加上贸易战的主动权握在自己手里,整体战略自信是往上走的。 这种实力上的差距,就逼著中共把过去那套“高压对抗”,换成现在这种“低姿态缓冲”。 时评人赵晓也指出了一点,经过这几年的较量,中共对实力对比已经看得更清楚了,这个差距不是缩小,而是拉大了。既然短期内根本挑战不了美国,那怎么办? 那就换打法:拖时间、避免硬碰硬、等机会。 他举了几个例子,像泰国跟柬埔寨的边境冲突,中共没有高调强出头,反而还肯定了一下美国的斡旋;釜山会晤选在美方基地举行,中共一句抱怨都不敢讲;对日韩等周边国家,也是尽量沟通、避免误判、别搞大事。这些都说明,中共现在的外交重心,从过去那种强调姿态、讲立场,慢慢转成先把实际利益保住再说。 赵晓还把现在的中美关系,拿来跟美苏冷战时期做比较。当年美苏通过军备控制,给自己争取一点喘息空间;现在的中美,也是一样,在竞争的框架之下,做一点点有限合作。说白了,双方都知道矛盾深到无解,但真要打起来,对两边都是巨大消耗,所以只能在竞争当中,维持一个基本秩序。 他的判断是,未来的美中关系,很可能会是,竞争是常态,冲突保持可控,合作只是阶段性的。 就是说,打不起来,但绝对谈不上和平;有些议题可以偶尔合作一下,但大框架下,竞争是无处不在。 而也正因为如此,当中共姿态变柔时,它真正加码发力的,其实是在更深的层面,比如高科技、供应链、农业、稀土……每一个战场都比以前更激烈。 接下来,我们就先从最敏感、火药味也最重的这一块讲起——高科技和网攻战。 高科技与网攻战:阿里巴巴事件引爆敏感神经 说到中美竞争,最敏感的永远是高科技和网络空间。因为这一块不仅关系经济,更是未来战争的“第一战场”。 这次引爆的焦点,就是中国电商巨头阿里巴巴。 11月14日,《金融时报》曝光了一份白宫部分解密的国家安全备忘录,说美国指控阿里巴巴向中共政府、甚至军方提供敏感数据和技术支持,包括美国用户的IP地址、WiFi信息、支付记录,还有人工智能相关服务。 更严重的是,阿里巴巴员工还被指向中共军方转移“零日漏洞”(zero-day)知识,就是那种开发者还没来得及修补的未知软体漏洞,这可是高度敏感的网络攻击工具。 这些不是普通数据,而是能用来锁定美国目标的军事级情报工具。 阿里巴巴马上否认,中共驻美大使馆也跳出来说“完全歪曲事实”。你会发现每次被抓包,中共的反应都是这套词。但问题是,这类指控已经不是第一次了,而且还越爆越多。 美国国会怎么看?众议院中国问题委员会主席穆伦纳尔(John Moolenaar)就说,这正好印证了国会长期的担忧,就是中共法律要求所有企业,不管在哪经营,都必须配合政府。 说白了,只要是中国公司,就逃不掉“军民融合”这一套把戏。 穆伦纳尔还呼吁,美国政府和产业界必须采取行动,把中国企业获取美国市场、美国创新的通道,统统切断。今年5月,他还联合议员要求美国证券交易委员会(SEC)把25家中国企业从美股摘牌,阿里巴巴就在名单上。 国会的态度很明确:这不是商业问题,是国家安全问题。 中情局前中国分析负责人丹尼斯.怀尔德(Dennis Wilder)也警告说,共军的网络渗透规模,是他见过“广度和深度都前所未有”的。目标包括美国机场、港口、太平洋军事运输节点,还有本土关键设施。目的就是为未来可能的军事冲突做准备。 而就在阿里巴巴被指控的同一周,另一件事让华盛顿更加警觉。美国AI公司Anthropic公布,他们阻止了一起“主要由AI自主执行的网络间谍行动”,幕后组织被认为是中共国家支持的黑客团队“GTG-1002”。 虽然这个事件和阿里没有直接关系,但两件事叠在一起,就让美国更确认一件事:北京正在利用先进技术系统地渗透美国网络。 所以我觉得,阿里巴巴事件不是单纯“一家公司被抓包”。它更像是一个信号:美国现在会把中国科技企业视为“军事风险”,而不是一般民企。 对于美国来说,高科技与数据安全,就是新冷战的第一道防线。而对中共来说,中国科技公司,本来就不是单纯的民企,它们是国家机器的一部分,是网络战的延伸。 特斯拉与通用的“去中国化”工程 在高科技和网络安全战这么紧绷的背景下,美国企业也开始“自保”了。最明显的,就是两家美国大车厂:特斯拉和通用汽车。它们现在都在快速把供应链从中国往外搬。 先来看《华尔街日报》11月15日的报导。特斯拉已经明确要求供应商,在为美国工厂生产车辆时,不要用中国制造的零部件。 知情人士透露,在马斯克的主导下,特斯拉和供应商已经替换掉一部分中国制造的组件,并计划在未来一到两年内,把剩下的相关零部件全部改成在中国境外生产。 特斯拉其实从疫情后就开始减少美国厂对中国产零件的依赖,川普上调关税之后,这个“摆脱中国”的速度更是一路加速。 路透社早在今年4月就报导过,为了应对关税风险,特斯拉过去两年已经明显增加对北美供应链的依赖。 最近还有一个关键因素,中国与荷兰之间的争端,导致汽车芯片供应“卡壳”。这让特斯拉内部“加速供应链多元化”的讨论一下子又升温了。 再来看通用。路透社11月12日引述四名知情人士说,通用已经对数千家供应商下了指令:把供应链中所有与中国相关的零件,彻底清除。 而且,消息人士称,通用给部分供应商设定了最后期限:2027年之前,必须完全解除与中国的采购联系。 报导说,通用是在2024年底开始向部分供应商发出这个指令的,但随著今年春季美中贸易战迅速升级,这个行动变得更加紧迫。通用高管强调,这是强化公司供应链“韧性”的大型战略调整。 消息人士还透露,这次行动主要针对用于北美生产车辆的零件和材料,因为通用的大多数汽车都在北美生产。通用倾向于从北美工厂获取零部件,但也接受来自中国以外其它国家的供应来源。 川普政府的关税政策,再加上中共收紧含稀土元素汽车零部件的出口管制,美国车企和供应商现在都处在“救急模式”。 美国车辆供应商协会(MEMA)负责人科林.肖(Collin Shaw)说,汽车制造商和大型供应商一直在通过减少来自中国与其它“敏感国家”的供应比例,来降低风险。但他也坦白,中国的原材料和基础零件网络,是二三十年建立起来的,要在几年内拆掉,这不可能那么快发生。 农业新战场:大豆采购承诺遭质疑 讲完科技、供应链,我们再来说说另一块非常关键、也很敏感的领域——农业,尤其是大豆。 10月30日,美国财政部长斯科特.贝森特(Scott Bessent)对外宣称,中方同意在未来三年、每年采购2,500万吨美国大豆,并承诺在明年1月之前先买下1,200万吨。 听起来是个超级大单,对不对?但美国农业部(USDA)11月14日公布的最新数据,马上给这份“大承诺”泼了一大盆冷水。 数据显示,在釜山会谈之后,中国只买了33.2万吨美国大豆,连承诺的3%都不到。美联社报导,而且北京方面从来没有公开确认这笔采购协议,只是说双方“就扩大农产品贸易达成共识”。听起来很模糊吧? 美国农业部长布鲁克.罗林斯(Brooke Rollins)说,即便中国确实承诺采购美国大豆,他们也可能只会在价格足够诱人的情况下才会购买。 农业经济学家坦纳.埃姆克(Tanner Ehmke)更点出了关键,他说中国今年已经从巴西和南美大量囤货,巴西大豆价格更便宜,美国大豆贵一些,因此中国没有太大动力向美国买。 换句话说,嘴上说要买,但会不会买?要看价格,而不是政治承诺。 这对美国的豆农来说,当然是坏消息。大豆价格最近因为贸易不确定性又掉了,让美国农民面临更大压力。美国内部也开始讨论是不是要用关税收入,来补贴受影响的农民。 总的来说,美中农业战这一块非常不稳定。“承诺”和“现实”之间的落差,会不会成为下一轮摩擦的引爆点?现在还不好说。但可以确定的是:大豆这条线,接下来一定会继续被放大检视。 稀土战线:中共暂停不是放松 我们再来说说中美竞争里最“命脉级”的战场——稀土。 稀土这种东西看起来不起眼,但作用很大。战机、导弹、电动车、电机磁体、芯片设备里的关键零件……这些高端装备,只要缺一项稀土材料,整个系统可能就转不动。所以稀土绝对是战略级的资源。 彭博社11月14日报导说,有知情人士透露,美国和中共在稀土谈判上,其实还没谈出真正的结果。双方正在谈判所谓的“一般许可证”,但迟迟没有敲定。 美方认为这一许可证应该让稀土出口恢复正常、降低风险;但北京到目前为止,没有对许可证的细节表态。 彭博社还提到,华盛顿把这次暂停等同于“取消限制”,但北京完全没有承认,甚至连回应都没给。 这种缺乏明确性的状况,让稀土出口商处于观望状态。几家企业表示,他们仍在继续等新的指导意见。 在最近的美中贸易谈判之后,中方暂停了几项10月9日刚发布的重磅管制,包括: .含中重稀土的产品 .稀土加工设备 .稀土相关技术资料(图纸、工艺、参数) .含中国稀土超过0.1%的海外产品 .锂电池材料、石墨负极材料相关设备 .合成金刚石及超硬材料 表面上看,暂停了一年的确宽松了不少,但你再看北京没有动的地方,就知道事情不简单: “禁止向美国军事用户出口所有两用物项”,这条完全没动。 2025年4月上路的稀土许可制度继续照常执行 钨、铟、铋、钼等关键金属的出口管制也完全没变。 也就是说,中共暂停的,是“外层的枝叶”。没暂停的,是真正能卡美国脖子的核心部位。 保卫民主基金会(FDD)在一篇文章中提醒美国政府,应把这次暂停视为一个战术窗口,要趁机推进与澳洲、日本、加拿大合作建稀土供应链;扩大盟友外包(ally-shoring);加快本土矿产许可改革;建立短缺预警系统。 那接下来,中美会往哪一步走?是继续维持这种“可控竞争”?还是某个领域先撑不住,突然冒出新的冲突点?欢迎在留言区留下你的看法。 欢迎订阅YouTube频道:https://www.youtube.com/@tangqingnews 欢迎订阅GJW频道:https://www.ganjingworld.com/channel/1eiqjdnq7go2ebXA2yTPUSg631de0c ——《唐青看时事》制作组 △
文章网址: http://www.renminbao.com/rmb/articles/2025/11/18/93051.html
打印机版


分享至: Facebook Twitter Google+ LinkedIn StumbleUpon Pinterest Email 打印机版
 
 
 
 
 
 
 
 
 
  近期最受欢迎的文章 
2025年11月18日
 
 
本报记者
 
 
专栏作者
 
首页 要闻 内幕 时事 幽默 国际 奇闻 灾祸 万象 生活 文化 专题 寰宇 维权 视频 杂谈
 
 
Copyright© RMB Public Foundation Inc.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