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人民报消息】(人民报记者杜承锦综合报导)3月26日美国天文学家宣布他们在冥王星更外侧的太阳系边缘发现了一个距离太阳12.9亿公里、约合83个天文单位(一个天文单位相当于地球到太阳的平均距离)的粉红色冰封小天体,目前天文学界将这颗矮行星命名为2012 VP113。这是在冥王星以外的天体荒地空间「内奥尔特星云」中被发现的第二颗矮行星。据了解,发现2012 VP113的两名美国天文学家分别是来自华盛顿卡内基研究院(Instituto Carnegie)的斯考特谢菲尔德(Scott Sheppard),以及来自夏威夷双子塔观测台(Observatorio Gemini)的查得维克特鲁德西(Chadwick Trujillo)。他们在报告中指出,在我们所熟知的太阳系边缘发现了一颗新的矮行星,这颗矮行星的出现或许意味着太阳系的范围会被重新定义。 据美联社报导,这个最新发现的小行星是华盛顿卡内基科学研究所透过在智利的全新地面望远镜和夏威夷双子座天文台所追踪到的。 2012 VP113位于冥王星更外侧的太阳系边缘地区的「内奥尔特星云」(inner Oort cloud)范围内,以前科学家曾认为那里没有行星,是一个天体荒地空间,直到2003年发现了被命名为「塞德娜」(Sedna,神话中创造北极海洋生物的女神)的古怪矮行星,才打破了「内奥尔特星云」没有行星的错误说法。 科学家认为,新发现的2012 VP113也和「塞德娜」一样是一颗矮行星,它被昵称为「拜登」(Biden),这个由粉红色冰块和岩石组成的小行星在围绕太阳运转。其直径约280英里(约450公里),是「塞德娜」的一半。其温度约零下430华氏度,冷到令人骨头发颤。相比之下,地球直径约7,900英里,距离太阳9,300万英里。 「塞德娜」和「拜登」这两颗矮行星的所在地是太阳系外围的「内奥尔特星云」,那里被认为是ISON等彗星的发源地,ISON彗星去年因太靠近太阳而分崩解体。 但并非所有位于「内奥尔特星云」内的矮行星都可透过天文望远镜观测到,因为它们太遥远了。这两个被发现的矮行星都是它们在最靠近太阳时被才发现的,因为此时可允许太阳光接触到这些行星并反射给在地球的天文台。 2012 VP113目前已成太阳系已知的第三颗矮行星,另两颗是「厄里斯」(Eris)和「塞德娜」,但2012 VP113拥有一个偏心且长型的轨道,可将其带到远离太阳420亿英里的地方。「塞德娜」最多可远离太阳840亿英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