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体 - 正體 - 手机版 - 电子报

人民报 
首页 要闻 内幕 时事 幽默 国际 奇闻 灾祸 万象 生活 文化 专题 寰宇 维权 视频 杂谈
 
 
 
 
 

务必要看!这文章昆明血案后极受欢迎(多图)
 



诚信的维族漂亮小老板玛尔哈巴。

【人民报消息】(人民报记者萧厢修改整理)今年元月初,回故乡探亲前,我去了一趟二道桥大巴扎,找到了一楼B-2号铺面,给年轻漂亮的女老板玛尔哈巴说明了我要购买物品的种类、规格和数量后,就舒舒服服坐在店中椅子上,一边和她的妹妹玛依拉、朋友努尔古丽“谝传子”(聊天),一边等着她给我跑上跑下地去照单儿拿东西——因为我要的有些商品,她这儿没有。

没过多一会儿,刚当新娘子才几个月的玛尔哈巴,风风火火地跑了回来,哈哈,一顶俄罗斯风格儿童小皮帽、一把小热瓦甫琴、两套维吾尔小男孩儿绣花衣、一条维吾尔爱德莱斯绸小连衣裙儿,一样不差如数拿回,完全符合我的要求。我当即满意付款——不用再多话,她拿回来的,我就知道是质最优良而价最合理的。

她和她妹妹玛依拉,一直称我为“大哥”,而她们的妈妈帕提古丽,也跟着称我为“大哥”。她妈妈40多岁,她们姐妹,也就刚刚22——23岁。“大哥”已经不是“辈儿”和年龄上的称呼,而成了一种尊敬的称谓。

那么,我是怎么和她们一家子“混”得这样熟了呢?

说来也简单,头一年(2008年)中国新年前,我想要买几条维吾尔风格的围巾带回老家,送给女儿、妹妹们,但不太了解行情,心中没底,就在巴扎里瞎转。绰号“大眼睛”的玛尔哈巴,热情招呼我进她家铺子看看。哦,一口流利的普通话,一双真诚的大眼睛,鬼使神差地,也就应邀而进去了。没想到的是,玛尔哈巴一边利利索索、忙忙活活地给我拿各色头巾讲解介绍,不厌其烦地给我示范:用火烧了后有臭味儿的是毛织的,有异味儿的是化纤的,一边回答我的提问,告诉我说,去年,她本来梦想着考上中央民族大学的,但遗憾的是,只差几分未被录取,想了想,她索性不上那个录取了她的大学了,接下老爸经营的铺面,当起了小老板……

“哈哈,你要是上了大学,差不多会成为我的学生!”我乐了。

玛尔哈巴的自然、坦诚和大方、热情,使得我一下子感觉到与她的距离拉近,“似曾相识”了。而我买她的那些头巾,都是她帮着一条条精心挑选的,质量可靠,价格又真是合理。从此再买维吾尔风格的头巾衣物,一定就到她家铺子;有朋友来新疆,也要带到她家铺子。而我每次逛到二道桥,哪怕不买东西,也一定要到她家铺子里坐坐喽!就这样,我不但和她熟悉了,和她的妹妹、妈妈,很快也都熟悉了,再后来,还认识了她的丈夫、婆婆……

就这么简单吗?就这么简单!我和B-2摊位的缘分,和这一家娘儿仨的一种默契的信任,就是这么简单地建立、延续了下来。

你头吃大了吗——“无商不奸”呀!恐怕会有人这样担心。

阁下,刚才说过,我和玛尔哈巴“似曾相识”呀!你再听听我讲几个维吾尔巴扎的故事,也许,你就不会一概而论地评价巴扎上的维吾尔族人了!




喀什的土陶店铺。

那是很久以前的事情了,但我永远不会忘记这件在别人心里可能很不起眼儿的记忆。

1991年11月初,我在南疆于田县出差,听说这里的干果,比如杏干、桃干,杏脯、桃脯,都挺不错的。就请当地朋友带路,想到巴扎上选购一些。可惜,没赶上巴扎天,在街上买不到像样的。而我朋友呢,让司机一脚油门,我们索性闯到了那个维吾尔族村子里。

嚯,这家老乡家可真是够穷的了,屋里没有一件像样的家具,地面上的虚土有一两寸厚,房屋的“笆子墙”上裂着大缝子,透过去,能看到小院子里的几只鸡在啄食……

主人是一位60岁上下的白胡子老汉,非常和善地招呼我们进了家门。维吾尔司机向他说明来意后,老汉立刻从里间屋搬出几个大口袋,让我挑选。好了,爽快而慷慨的老汉“一口价”,每种都只要6毛钱一公斤——比在乌市便宜得不成比例!此时,我倒有些不好意思多买了,说好了总共买5公斤。于是老汉开始给我左一样右一样地装袋。过秤的时候,我心里更加局促不安了,因为那简直就是一个象征性的动作:秤杆儿根本没打住,高高地挑到了头,老汉赶紧用手按住,就“算”5公斤了!但,这还没完呢——老汉把口袋放到了地上,低头一看,我的那条面口袋,只装到了一半儿多一点点儿。二话不说,老汉又左一捧、右一捧地把各种干果一个劲儿地往口袋里塞,直到口袋满到只能用一根细绳勉强扎住口儿,才算不再硬塞了,却依旧是只“算”5公斤,老汉说什么也不肯再多收一分钱!

唉,当初为什么不说买10公斤呢!

我已经在不同的场合,把这个故事讲了快18年了,有多次讲到动情时,眼泪止不住流下来!

那老汉家难道不需要钱吗?他家是那么穷!我一个汉族人和这个维吾尔族老汉素昧平生,以后也再没有见过他。可是,那老汉简直等于是白送了我一大袋子干果呀,死活不肯再多要一分钱!他,图的是个啥哟?……

好了,你可能会说,这不是巴扎上发生的事情,说明不了问题。那么,下面这个别人在巴扎的故事,你又该如何去理解呢?




赶巴扎去。



巴扎上的好小子!

“巴扎”,波斯语,一般都翻译成“集市”、“农贸市场”,但是,经过有关民俗专家调查研究,“巴扎”一词的确切语意应该是“大门外面的事情”,也就是说,巴扎,不仅仅是做买卖的地方。

曾有一个朋友,跟我发过这样一个牢骚:有一次,他要带队到沙漠进行探险活动,得预先买上一麻袋黄萝卜。哈哈,走到民丰县一个乡村的巴扎上,见到一位白胡子老汉的面前,正好摆着一袋儿。嗯,质量、价格都十分满意,但是,老汉的回答,却让他立即傻啦——

“你不能全买走,你只可以买一些!”老汉口气坚定。

“为啥?我全买了,你不就可以回家了吗?”朋友一头雾水。

“不行,这一袋子黄萝卜,我是要卖一天的!”不容商量。

“哎,你还可以再回家里拿一袋子来呀!”朋友仍不死心。

“那不行!那样子,我会很累的……”

我的这位可怜的朋友非常无奈地跟我说:“你瞧,放着现成的生意不肯做,非要在巴扎上磨叽一天,你说,他图了个啥?”

我回答:“不懂了吧?那是一种生活态度:在老汉心里,每周一次赶巴扎,挣钱是次要的,享受巴扎、享受生活,那才是最重要的事情呢——瞧瞧人家,多么洒脱的生活态度!阁下,那位可敬老汉的黄萝卜,你买了没有?你一定得买一些,那绝对是货真价实的!”

没错,让我们揣摩一下:那位白胡子老汉心中琢磨的应该是,巴扎上可能会遇到老朋友,会见到远近亲戚。哎——即便是见不到熟悉的人们,那么,巴扎上的那种繁闹的氛围,那种欢腾的情景,跟顾客说几句话,和陌生人打个招呼,都是值得享受、耐人回味的呀!

你可以去想象一下,那位白胡子老汉下午回家的时候,他的黄萝卜很可能并没有卖出去多少,可是他依然乐呵呵地赶着毛驴车,哼着或者高声唱着民歌小调,满脸的自得和满足……

这位白胡子老汉,应该是一位普通农民了,那么,巴扎上开店铺的人们,又会是怎样的呢?




维吾尔老医生——阿塔米拉斯。

那是2007年5月的事儿了。我随同“环塔拉力赛”的队伍来到了于田县。工作间隙,免不了逛逛自己喜爱的巴扎,因为无论在哪儿的巴扎上,你不管和谁目光相遇,至少都会收获一个纯朴而真诚的微笑。我信步走进了一家店名和人名都叫“阿塔米拉斯”的维吾尔老医生开的药店,中草药、成药,还有这位老医生自己配制的玫瑰茶、药茶和玫瑰酱,都引起了我极大的好奇心。看起来这位老医生在当地是很有名气的,店里熙熙攘攘的顾客,你来我往,好不热闹!老医生察言观色对症开方,儿子和徒弟照单抓药,然后塞到门外的粉碎机里,一按电门“轰隆隆”,一剂药配制成功,买药人满意而去……

嘿嘿,有意思!我不免问起了行情。哟,无论哪种茶,都是6元钱一盒,而玫瑰酱,也是6元钱一瓶——价格合理!我兴致勃勃的当即各买了一盒、一瓶。嗯,我的行军壶里,又要有新茶啦!

不想回到宾馆,几个朋友凑上前来,纷纷打听是在哪里买的,一听价格,眼睛全都“绿”了,缠着我带他们再去一趟——好呗!

更想不到的是,有两个朋友分别要买一箱玫瑰酱、一箱玫瑰茶,而老医生仍然“一口价”:每瓶(盒)——6元钱,不还价!

两人据“理”力争了半天,老医生就是不肯让步不还价。我在一旁可看得不耐烦了:“你俩买还是不买?买,把钱交了,走;不买,把货放下,走!”俩人极不情愿地交了钱,各拎一箱出了店门还在嘟着嘴儿不高兴。我呢,可又发话了:“你们俩呀,偷着乐去吧,在城市还上哪儿去找这样讲诚信的老商人哟!人家秉承的商业道德是:第一,我的商品货真价实,就卖6元钱,一步也不让;第二,我是一视同仁的,你买一盒或买一箱,我都给一种价格。哎,你们想想吧,如果人家把价格给你提到12、13块钱一盒,你跟人家讲了半天价,到了儿还得掏7、8块钱才能买到一盒,到底哪个划算?到底哪种人实在!”

呵呵,俩人脸上,顿时“多云转晴”喽!

恪守传统商德的维吾尔店主和摊主,在各地巴扎上到处可见。

你在巴扎上,经常可以看到一排妇女,在卖同一种自家加工出来的酸奶子、小点心之类的饮料、小吃。我在库车、新和、沙雅、拜城等地的巴扎上,都曾经从旁边观察过这样的“娘子军”。没有顾客的时候,她们凑到一起吱吱喳喳很亲热地拉着家常,一旦有了顾客,她们依然气定神闲,你问哪家的、你买哪家的,都无所谓。而她们的货物,质量、价格都几乎一样,没有谁动歪脑子去降价、加价让别的“同行”尴尬,更没有谁去“撬”别人的“行”抢生意。而顾客一旦离去,她们就又亲亲热热地聚在一起“吱吱喳喳”,如同姐妹。

东西卖不完咋办?嗬,这还用问吗——再拿回家去不就完了嘛!




巴扎上的美食小吃。

从前,你注意点儿观察,很可能见到这种有趣的情景,一个或几个维吾尔人,光着脚儿,而肩上各自背着一双漂亮的皮靴,从乡下走到乡镇或城里,去赶巴扎。进入巴扎前,他们会找个地方坐下来,拍干净脚上的土,穿上皮靴,然后神气活现地踱着方步,悠闲地逛来逛去,兴致勃勃地看看这里的衣物、布料,瞧瞧那里的家具、工艺品……问问价钱,比比质量。再和认识的或不认识的游人、老乡开心地说说话,点点头儿打个招呼。接近中午时分,找一个卖凉粉的摊子,从容淡定坐下来,掏出怀里的馕,要上一碗凉粉,多洒些醋、辣子,有滋有味儿地吃上一顿。然后抹抹嘴,扬长而去。逛够了走出巴扎,再悄悄地脱下靴子扛到肩上……就这样,这些维吾尔汉子享受了一整天的赶巴扎乐趣,只吃了一碗凉粉,再什么也不卖,什么也没买。

在他们心目中,巴扎,不只是买卖、交易的市场、区域,更是交友、沟通的平台、场地。

维吾尔人往往遵守着一条祖传的信条:自己的财产,有三分之一是属于朋友的。在巴扎上,你真的就会经常享受到这样的待遇:比如你买了一公斤桃子,摊主快快活活地把秤杆儿挑得高高的,然后再顺手从袋子里掏出几个给你加上。而你在购买之前,是完全可以挑一个先尝尝的——这么说吧,如果一个不自觉的人想占小便宜,光在各个摊子上“品尝”,就可以把肚皮塞得个沟满壕平了,没有人会跟你说长道短计较的。

换句话说,不管你买不买、买多少,也不管你是哪个民族的,你已经被他视为心目中的朋友了!若你不满意了,退货、换货,也还都好商量。

有一次,我在和田巴扎上,见一位端着茶碗喝茶的胖胖的维吾尔妇女,神情自怡而满足。嗬——有意思!我满头大汗、兴致勃勃地端起数码相机,镜头对着她,而她却跑出了我的取景框。原来这位女同胞没发现有人在偷拍她,但却看到了我满头大汗,于是立生恻隐之心,于是把她自己碗中的茶晃了又晃,倒在了地上,再从壶中又斟满了茶,仔仔细细涮了好几遍,又倒到了地上,最后再把茶斟满,双手捧着递到了我手里——这个问题我已经问过了许许多多的人了:如果是你的话,你怎样对待这碗热茶?众人的回答是一致的:喝!对呀,当时接过这碗滚烫的香茶,我道声“勒合买提(谢谢)”之后,一饮而尽,哎哟,烫得我呀,是呲牙咧嘴!但是心里,一直暖到了今天!

只有自家人,才会用一个茶碗交替着喝茶。而那位胖胖的女同胞,只有一个茶碗,她,显然没拿咱这个汉族人当外人。

2008年9月初,我和3位湖南朋友路过阿拉尔市,在巴扎上吃午饭,顺便在旁边的烤羊肉摊子上要了几串儿。不想咬了一口,几个人全都“哎哟”了一声,嘴大张、眼全闭啦!可能是这儿的四川人偏多,投其所好,烤羊肉也就多加了一道佐料——花椒粉。而这位摊主可能是,错把那3个湖南人给当成四川人了吧?我们要的烤羊肉串儿居然也给撒了太多的花椒面儿!从来没听说烤羊肉要加“花椒面儿”的!我们被麻得愁眉苦脸儿。叫来了那位维吾尔摊主,机灵的小伙子一看表情,马上明白了一切,立即厚道地告诉我们,非常抱歉,马上给你们换不带花椒粉的——二话没有!

在各地的巴扎里,在维吾尔人群中,在他们的“大门里面”也好,“大门外面”也罢,迎面而来,吹拂到你心中的,往往都还是暖暖的乡情,浓浓的友情,还有深深的——亲情……

好喽,巴扎故事还有很多,今天就说到这里。△

(编者注:这篇2009年7月写的文章原题为《巴扎——大门外面的事》原作者是“老鬼”,也许是2014年3月1日云南昆明血案被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中央政法委书记孟建柱定性为维族人干的,让一些汉族同胞感到不公,所以2014年3月6日该作者在其自己的博客上重新发表。人民报记者对此文章进行了较大的删节、修改和整理。)

文章网址: http://www.renminbao.com/rmb/articles/2014/3/9/59081.html
打印机版

如果您喜欢本文章,欢迎给予捐助,哪怕3元5元也是鼓励和支持。让我们一起打拼未来!

 
              


分享至: Facebook Twitter Google+ LinkedIn StumbleUpon Pinterest Email 打印机版
 
 
 
 
相关文章
 
 
更多文章导读
 
 
 

精准的描述:中共国官和吏的区别(图)
1. 精准的描述:中共国官和吏的区别(图) (422,265次)

央视直播 刘云山傻眼 张高丽臊红(多图/视频)
2. 央视直播 刘云山傻眼 张高丽臊红(多图/视频) (403,103次)

看图找答案:被解散的特警为何蒙面(多图)
3. 看图找答案:被解散的特警为何蒙面(多图) (395,300次)

非常罕见图片:李瑞英专机上采访老江(多图)
4. 非常罕见图片:李瑞英专机上采访老江(多图) (345,389次)

江核心的光辉!中国国家形象报告 (多图)
5. 江核心的光辉!中国国家形象报告 (多图) (315,932次)

李鹏傻呵呵陪绑 老江见英子泄光(图)
6. 李鹏傻呵呵陪绑 老江见英子泄光(图) (308,182次)

7. “马航客机很可能被击落” (293,262次)

这架飞机上的紧急定位变送器诡异失灵(图)
8. 这架飞机上的紧急定位变送器诡异失灵(图) (290,969次)

9. 《解体党文化》之四:被改造思想后人们的表现(下) (248,802次)

绝非偶然!惊现刘少奇要
10. 绝非偶然!惊现刘少奇要"把共军变成国军"(下)(多图) (239,833次)

举世绝无仅有图片:江泽民现况(多图)
11. 举世绝无仅有图片:江泽民现况(多图) (237,337次)

12. 《解体党文化》之五:宣传中常见的党文化 (235,874次)

恍然大悟!习近平用这种方式纪念胡耀邦(图)
13. 恍然大悟!习近平用这种方式纪念胡耀邦(图) (226,951次)

14. 《解体党文化》之三:灌输手段(中) (217,367次)

一张图得知习近平与俞正声的关系(图)
15. 一张图得知习近平与俞正声的关系(图) (204,418次)

习近平发指示3小时后 新华网疯了(多图)
16. 习近平发指示3小时后 新华网疯了(多图) (196,439次)

17. 《解体党文化》之五:宣传中常见的党文化(下) (188,855次)

刘伯承作的梦让他愧疚一生(多图)
18. 刘伯承作的梦让他愧疚一生(多图) (185,688次)

19. 《解体党文化》之四:被改造思想后人们的表现(上) (182,980次)

韩剧火到让王岐山猛醒 赵本山有点悬(多图)
20. 韩剧火到让王岐山猛醒 赵本山有点悬(多图) (182,299次)

习近平,江用绑架胡锦涛的手法对付你(上)(多图)
21. 习近平,江用绑架胡锦涛的手法对付你(上)(多图) (177,253次)

习近平,江用绑架胡锦涛的手法对付你(下)(多图/录音)
22. 习近平,江用绑架胡锦涛的手法对付你(下)(多图/录音) (176,532次)

党借刘云山的嘴打击习近平(图)
23. 党借刘云山的嘴打击习近平(图) (171,321次)

死磕云南书记 张春贤称江反人类(图)
24. 死磕云南书记 张春贤称江反人类(图) (170,342次)

周滨的三只“白手套”(图)
25. 周滨的三只“白手套”(图) (166,915次)

26. 《解体党文化》之三:灌输手段(下) (162,486次)

李克强报告脱稿 张德江弃江与习保持一致(图)
27. 李克强报告脱稿 张德江弃江与习保持一致(图) (158,568次)

网友们是这样述说和期待的(图)
28. 网友们是这样述说和期待的(图) (150,685次)

忽如一夜春风来 今夜中国无人眠(图)
29. 忽如一夜春风来 今夜中国无人眠(图) (148,925次)

朝鲜战争的真相足以让人震惊(图)
30. 朝鲜战争的真相足以让人震惊(图) (147,256次)

财新网消失的特稿:富商周滨的叔叔们(多图)
31. 财新网消失的特稿:富商周滨的叔叔们(多图) (145,367次)

听到提问周永康,吕新华表情…哈!(多图)
32. 听到提问周永康,吕新华表情…哈!(多图) (139,146次)

务必要看!这文章昆明血案后极受欢迎(多图)
33. 务必要看!这文章昆明血案后极受欢迎(多图) (117,776次)

政协发言人打开窗户谈周永康(图)
34. 政协发言人打开窗户谈周永康(图) (113,600次)

奇石隐藏的天机你不能不知(图)
35. 奇石隐藏的天机你不能不知(图) (94,337次)

 
本报记者
 
 
专栏作者
首页 要闻 内幕 时事 幽默 国际 奇闻 灾祸 万象 生活 文化 专题 寰宇 维权 视频 杂谈
 
 
Copyright© renminbao.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