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人民报消息】(人民报记者杜承锦综合报导)土卫六(Titan,又称为泰坦)是环绕土星运行的一颗卫星,是土星卫星中最大的一个,也是太阳系内体积第二大的卫星,其体积甚至比太阳系九大行星之一的水星还大(虽然质量没有水星大),在太阳系中土卫六的大小仅次于木星最大的卫星木卫三。 据维基百科介绍:土卫六是由荷兰物理学家、天文学家和数学家克里斯蒂安•惠更斯在1655年3月25日发现的。惠更斯把这颗卫星称为「Saturni Luna」(土星的月球)。 土卫六的英文名称「泰坦」(Titan)和其它另外7颗当时已知的土星卫星的名称,都是由约翰•赫歇尔爵士命名的(约翰•赫歇尔爵士的父亲威廉•赫歇尔是土卫一和土卫二的发现者)。约翰•赫歇尔爵士在1847年出版的《在好望角天文观测的结果》一书中把这颗新卫星命名为「提坦」。在古希腊神话中,「提坦」是指曾经统治天国的克罗诺斯和他的兄弟姐妹们的统称。 而在许多欧洲语言中,「titan」一词表示「巨大的」,「了不起的」。如1912年沉没的一艘巨型邮轮即被命名为泰坦尼克号(Titanic)。 过去科学家们非常渴望能够探测土卫六的地表是一个什么样的世界。但是直到2004年人类对土卫六表面的了解仍然非常缺乏。2004年11月26日,卡西尼探测器的一次飞越土卫六的观测中,发现土卫六光滑的表面上只有很少的冲击环形山,这些环形山在光线的作用下明暗对比强烈。卡西尼探测器的分光器发现土卫六地表的亮区和暗区发射的太阳光波长一样,这就意味着它们可能由相同的物质组成(或者至少是覆盖着相同的物质)。至于到底是什么物质,人们依然不清楚。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