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体 - 正體 - 手机版 - 电子报

人民报 
首页 要闻 内幕 时事 幽默 国际 奇闻 灾祸 万象 生活 文化 专题 寰宇 维权 视频 杂谈
 
 
 
 
 
 
 

从“国是”到“国事” 冥冥中暗含神意
 
作者:清源
 
【人民报消息】“国是”是传统汉语中专指国家大计、国家政策方针的专用词汇,是正规的书面用语,语境庄重、严肃,例如,“愿相国与诸大夫关定国是也。”——《后汉书.桓谭传》;“今年四月,定国是之诏既下。”——清.梁启超《谭嗣同传》;“国是如此,丈夫何以家为!” ——《老残游记》,而“共商国是”这样的词汇则是固定的,不能写成“共商国事”。

“国事”指国家事务,也可泛指一切跟国家有关的具体事情,如:“国事宜勤,暇时保养,切勿记念。” ——《红楼梦》。

从字面意思上看,“国是”的“是”字,其含义从一般意义上引申而来,有“到底应该怎么做”这层意思,而“国事”的“事”字则仅指客观具体的事情。从语境上理解,“国是”为国家政策方针等重大的决策,而“国事”则是比较具体的事务,由此“国是”与“国事”孰重孰轻是非常明显的。

在平时浏览古籍和 49年之前的报刊书籍的时候,看到的基本是“国是”一词,而“国事”则用之甚少。即使“解放”初期报刊上还在用的,而后来则基本是“国事”,就象没有“国是”了一样。现在台湾、香港等地区还是用“国是”这个词。2001年邪党的《人民日报》在报道“两会”时就出了笑话,他们的报道标题“政协委员同国家领导人共商国是”被读者连续打电话询问是不是排版错误,以至于编辑不得不另行撰文进行解释。其实,大陆的语文课本中也是讲过“国是”一词的,但是从《人民日报》这件事情来看,不但可以看出大陆文化教育本身的失败,也能够看出这些所谓的“党的喉舌”在破坏传统文化中的作用,正是他们自己整天拿“国是”当“国事”误导民众的,要不也不至于显得读者那么没有“文化”了,并且最终自己给自己弄出了麻烦。

《道德经》中说“治大国,若烹小鲜”,简单的意思是:治理国家,特别是制定基本国策的时候一定要慎之又慎,万分小心才行,要不一个随意的决定可能会给国家和百姓造成巨大的不良影响。看看邪党五十年来是如何“治理”国家的!别说那些基本是十年一次的全国性运动,邪党在日常“治理”中又何曾慎重考虑过国家和百姓呢?由此,笔者体会到由“国是”到“国事”的变化很有意思,这个变化恰恰说明了邪党拿国家大事不当回事,肆意妄为的实际情况。中国文字确实有独到的魅力,一个词语的变化竟然有这样的深刻意义在,这难道不是体现了冥冥中暗含的神意吗!

《正见网》 (原题目:从“国是”到“国事” 揭示邪党对国家的态度)

文章网址: http://www.renminbao.com/rmb/articles/2005/9/5/37487.html
打印机版

如果您喜欢本文章,欢迎捐款和支持!

 
     


分享至: Facebook Twitter Google+ LinkedIn StumbleUpon Pinterest Email 打印机版
 
 
 
 
 
 

 
 
 
 
 
 
 
 
  
  
  九评共产党
  历史惊变要闻
  神韵晚会
  共产主义的终极目的
  魔鬼在统治著我们世界
  秘卷玄学系列
  高层秘闻内幕
  时事评论
  奇闻怪事
  天灾与人祸
  政治小笑话
  环宇遨游
  三退保平安
  还原历史真相
  江泽民其人
  焦点专题
  神传文化
  民间维权
  社会万象
  史前文明
  官场动态
  国际新闻
  控告江泽民
  活摘器官与贩卖尸体
  精彩视频
  谈东谈西
  聚焦法轮功
  精彩网语
 
 
本报记者
 
 
专栏作者
 
首页 要闻 内幕 时事 幽默 国际 奇闻 灾祸 万象 生活 文化 专题 寰宇 维权 视频 杂谈
 
 
Copyright© RMB Public Foundation Inc.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