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体 - 正體 - 手機版 - 電子報

人民報 
首頁 要聞 內幕 時事 幽默 國際 奇聞 災禍 萬象 生活 文化 專題 寰宇 維權 視頻 雜談
 
 
 
 
 
 
 

江「七一講話」怎樣加速中共的蛻變?
 
孟玄
 
【人民報消息】據香港報紙報導,這次中共北戴河會議的關注點,是江澤民「七一講話」在海內外引起不同的議論,中共黨內左右兩派對此有強烈意見。對江澤民「七一講話」的爭論實際上已公開化。江澤民在會議中曾對有些爭議點十分動怒,而引起中央政治局的「諸侯成員」立即表態支持。

 外國傳媒對「七一講話」的有關報導,起先幾乎沒有重要的美國的主要大報給予充分的、系統的分析和評論。但是隨著中國國內無邊無止的宣傳,以及隱藏在背後的尖銳爭論,外國傳媒逐漸關切「七一講話」所蘊含的共產黨質變的重大意義。

 紐約時報十三日以「中國資本家入黨」爲題的專論中點明,在廿一世紀第一年內關係到中國未來發展最具關鍵意義的事件,就是「七一講話」… 中共領導層決定接納資本家入黨。這個決定的意義同時包含共產黨吸收、同化資本家可能性,也包含資本家籠絡、腐蝕共產黨的可能性。紐約時報外交專欄作家佛利曼寫道:「世界已經習慣中國出現的各種矛盾,但是七一講話絕對配的上被稱之爲「中國所有矛盾之母」。

 引起黨內左右兩派爭論的原因是,七一講話必然加速摧毀共產黨兩大根本意識形態柱石。其一是生產工具的國有化的原則,另一是階級意識以及消滅剝削資產階級的階級鬥爭理論。容許資本家入黨使中共「社會主義市場經濟」中的「社會主義」成份更消失無蹤了。用佛利曼形象的描述,有資本家在內的共產黨就好像號稱素食館子同時兼賣牛排,或是天體營中準穿比基尼裝一樣。兩者之間的矛盾是如此之根本,使共產主義原本的意義完全不可辨識了。所以這項決定的真正涵義是,「中國共產黨」的性質和名稱都已經蛻化成「中國執政黨」了。這個執政黨會盡一切可能保持其執政的地位,不惜壓碎任何反對勢力,容納任何資本家。

 江澤民在推出「三個代表」說時,就已經埋伏下「七一講話」的精神,緊接著會佈署九月舉行六中全會時修改黨章,以進一步落實七一講話的組織路線。可是他怎麼可能不知道此舉代表的離經叛道的意涵呢?

 促成七一講話的背景是: 中國經濟結構加速的變化已經使共產黨不得不被迫跟隨著質變。中國國內生產毛額百分之廿五以上來自於私有經濟部門、國營企業不斷的私有化、私有資產交易形成真正的股票市場。展望新證券市場形成以後,私營企業家更會如雨後春筍一般冒出來。中共面臨的兩難選擇變成,或是不惜維持意識形態的純粹性,排除資本家於黨的大門之外,或是作出妥協,承認現實,化被動爲主動。選擇前者,等於把企業家推向對立面,以這些人的能量,他們早晚會組織起共產黨之外的政治勢力,而共產黨會在經濟全球化的浪潮下越來越邊緣化。江澤民選擇後者,其實是沒有選擇中的選擇,除非共產黨準備僵死。

 資本家入黨之後,其影響力當然會更爲水漲船高,腐蝕黨的能力更會近水樓臺而同步升高。資本家憑什麼願意跟在其他所謂的共產黨核心骨幹力量之後,當小媳婦呢? 他們算盤打得精,成爲黨員之後,一定會有更多的生意上的利多才划得來,而執政掌權者錢權交易運作空間也會變得更爲順暢。由獨裁者和企業界利益複合體形成「中國執政黨」的大廈於焉完成。

 但是這卻不必然是壞事。亞洲幾個從軍事威權政體轉化的例子,如南韓、如臺灣都由獨裁漸變而質變爲民主政體。此一過程在中國這樣大的國度中,波折更多,更爲曲折。可是從中國二十年變化的軌跡看,中共的逐步內部轉化,的確朝向容忍社會多元化的方向蠕動。

 江澤民「七一講話」的突破性,已經被世界關心中國未來發展的學者專家們領會了,外界基本態度都是樂觀其成,但不放棄對中共腐化濫權的警覺和批評。

文章網址: http://www.renminbao.com/rmb/articles/2001/8/21/15242b.html
打印機版

如果您喜歡本文章,歡迎捐款和支持!

 
     


分享至: Facebook Twitter Google+ LinkedIn StumbleUpon Pinterest Email 打印機版
 
 
 
 
 
 

 
 
 
 
 
 
 
  
  
  九評共產黨
  歷史驚變要聞
  神韻晚會
  共產主義的終極目的
  魔鬼在統治著我們世界
  祕卷玄學系列
  高層祕聞內幕
  時事評論
  奇聞怪事
  天災與人禍
  政治小笑話
  環宇遨遊
  三退保平安
  還原歷史真相
  江澤民其人
  焦點專題
  神傳文化
  民間維權
  社會萬象
  史前文明
  官場動態
  國際新聞
  控告江澤民
  活摘器官與販賣屍體
  精彩視頻
  談東談西
  聚焦法輪功
  精彩網語
 
 
本報記者
 
 
專欄作者
 
首頁 要聞 內幕 時事 幽默 國際 奇聞 災禍 萬象 生活 文化 專題 寰宇 維權 視頻 雜談
 
 
Copyright© RMB Public Foundation Inc.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