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返回  電子報 简体版
 
分析臺灣大罷免失敗背後原因,不僅是中共滲透
 
蒂紫
【人民報消息】2025年7月26日,台灣舉行史上最大規模的「大罷免」活動,24位國民黨籍立法委員和1位民眾黨籍市長的去留面臨台灣人民檢驗。投票所從上午8點開放至下午4點,之後開票;中央選舉委員會(中選會)將於8月1日正式公告結果。下午結果顯示,台灣對24名立委大罷免沒有成功。 一、罷免規則 罷免過關的門檻為「同意票達原選舉人總數的25%」,而且「同意票多於不同意票」。罷免通過者將立即失去立委資格,空缺於3個月內補選;罷免失敗的選區,選民則無法在該立委剩餘任期內再次針對其提出罷免案。 目前台灣立法院113席之中,執政的民進黨佔51席,國民黨52席加上民眾黨8席掌控了優勢地位。國會「翻盤」至少需要6席:若罷免成案的31名國民黨立委中,有6人確定遭罷免下台、且補選時由民進黨拿下席次,執政黨就會在立法院取得過半優勢。 德國之聲發文稱:開始投票前一小時,至下午5點,全數選區皆為「不同意」票高於「同意」票。台北市的王鴻薇選區票數差距較小,大約3個百分點;新北市的廖先翔、葉元之選區,差距則僅約1個百分點。其餘選區票數差距在7%至33%不等。 二、大陸網友支持台灣民主 在大陸,一位媒體人發起投票,問網友:「假如你是台灣人,支持民進黨——大罷免成功?還是支持國民黨——大罷免失敗?」有1.1萬人參與,結果竟然是希望民進黨罷免成功。 結果出來之後,大陸網友在X平台打氣:「中國人吃鉛喝糞,連維權的機會都沒有,中共禍害了中國人,我支持台灣人的選擇,大罷免成功!」 三、大罷免失利的原因分析 本次失利最廣泛的認識是:中共勢力滲透嚴重,國民黨拉票賣力。但通過街頭民調、專業人士分析,可以看出其他問題。 民進黨倡導大罷免的口號是:「選擇國民黨,台灣變香港。」國民黨口號是:「選擇民進黨,青年上戰場。」民進黨沒有把大罷免與保台、保民主聯繫起來,有點失策。 大罷免活動開始前後,台灣媒體進行了街頭採訪,支持民進黨的說:「這就是台灣民主,我們在行使自己的權力」。反對者則說:「選上一年就開始罷免,花這麼多錢,就是擾民。」 媒體街頭調查表明,很多台灣百姓對政治表現出表面關心,他們真正在乎的是自己的生活是否如意。 媒體評論員張禹宣在直播中評價:「這次失敗是因為除賴清德支持者外,其他民進黨委員並未出面拉選票。」這顯示台灣民進黨內部存在很大分歧。 四、謹防國家資本主義抬頭 26日的台灣大罷免結果還意味著在全球經濟下行的背景下,民眾更希望一個強有力的政府在經濟發展上更有突破,所以導致「國家資本主義」抬頭。 專家評價此理論為:強調國家干預、社會公平、權力集中與主權回歸的一種政治現象。最典型的就是中共政權。因此,即使民進黨指出國民黨「添共、賣台」也沒有打敗國民黨。 哈佛大學政治學者(Francis Fukuyama)評價:中國現象是「威權主義和民族主義的新變種」;德國馬克思學者 (Wolfgang Streeck)則認為:後資本主義是「國家與市場間權力再平衡」。 大陸網友則對「國家資本主義」的評價是: 「資本主義壓榨你8小時,國家資本主義壓你24小時還不講理。」 「錢都給國企,沒效率也不怕倒。」 「國進民退下,誰家孩子進了央企你不知道?」 「市場不是看不見的手,是紅頭文件。」 大陸人對中共的了解是最深刻的,台灣的「自由與民主」是大陸人可望而不可及的,希望台灣人民且行且珍惜。 (人民報首發) △
分享到: Facebook Twitter Google+ LinkedIn StumbleUpon Pinterest Email
 
 

讀者留言反饋:



讀者留言
 
人民報讀者
2025-08-22T15:34:47Z 【回覆】
一切都是天意,臺灣人就是好日子過多了,需要過哈苦日子!爛泥扶不上牆
人民報讀者
2025-07-27T08:37:18Z 【回覆】
民進黨沒有利用本輪執政的這9年(2016-2025年)將中共的邪惡嘴臉告訴全體臺灣人民(特別是青少年),才造成今次大罷免的慘敗。
人民報讀者
2025-07-26T15:57:03Z 【回覆】
我認識的一個在臺灣出生的90後對中共讚不絕口,這滲透洗腦統戰多厲害,臺灣人沒捱過鐵拳真是不知道疼啊
 
 
《福民公寓》有聲書開播引熱議 2025/7/28 (21,962次)
【唐青看時事】調停泰柬戰爭 川普一招見效(視頻) 2025/7/28 (32,532次)
【唐青看時事】大學生礦廠遇難 官方一語惹眾怒(視頻) 2025/7/28 (32,287次) 📝
臺灣歌手陳升自我封殺大陸市場:習大大給1億也不去 2025/7/28 (26,964次) 📝
臺灣大罷免完敗 原因複雜而深遠 2025/7/27 (14,533次) 📝
陸委會:北京「赤裸裸公開介入」726大罷免投票(圖) 2025/7/24 (14,169次)
眾議院通過法案 禁止美國防部製作將臺灣列為中共中國一部份的地圖(圖) 2025/7/22 (12,917次)
【唐青看時事】臺灣為何掀起「大罷免潮」(視頻) 2025/7/16 (31,190次)
陸學者異想天開 倡議西安事變2.0統一臺灣 2025/7/14 (17,436次)
 
河北洪災百姓屋頂求救,上游洩洪加大災情;涿州三年兩淹,
河北洪災百姓屋頂求救,上游洩洪加大災情;涿州三年兩淹,
中國猶如末日場景上演!地震突發、洪水淹城!北京、河北、內蒙古、
中國猶如末日場景上演!地震突發、洪水淹城!北京、河北、內蒙古、
杭州「糞水」藻類背鍋,百姓不買帳!官方急撤7官員,百姓更怒了!
杭州「糞水」藻類背鍋,百姓不買帳!官方急撤7官員,百姓更怒了!
網警嚴查聊天記錄!末日瘋狂!全天候監控民眾言論【 #曉坤話時局 】|
網警嚴查聊天記錄!末日瘋狂!全天候監控民眾言論【 #曉坤話時局 】|
災難連環爆!颱風韋帕餘威狂掃福建,廈門、漳州一片汪洋!
災難連環爆!颱風韋帕餘威狂掃福建,廈門、漳州一片汪洋!
神祕八月會議!中共內部將有大動作?10年前瘋狂、10年後悲催,
神祕八月會議!中共內部將有大動作?10年前瘋狂、10年後悲催,
 
杭州「糞水」藻類背鍋 官方急撤7官員(視頻) 2025/7/29 (33,648次)
美中第一天經貿談判超5小時 川習會成行障礙重重 2025/7/29 (21,950次)
北京雨災30死 習近平下重要批示被駡「來得太晚」 2025/7/29 (24,039次)
中國大學學費飆升驚人 學歷貶值如廢紙一張 2025/7/29 (22,386次)
釋永信的政治後臺到底是誰? 2025/7/28 (29,699次) 📝
馬興瑞是習近平和彭麗媛的人?出事的根底被挖出(圖) 2025/7/28 (37,162次)
《福民公寓》有聲書開播引熱議 2025/7/28 (21,962次)
釋永信做這事越紅綫 觸北京逆鱗?馬興瑞或步其後塵 2025/7/28 (25,828次)
中國佛教協會註銷釋永信戒牒 網民:有些人在瑟瑟發抖 2025/7/28 (22,098次) 📝

釋永信38年不倒有啥大背景? 網民深挖背後大佬 2025/7/28 (25,866次)
【唐青看時事】調停泰柬戰爭 川普一招見效(視頻) 2025/7/28 (32,532次)
【唐青看時事】大學生礦廠遇難 官方一語惹眾怒(視頻) 2025/7/28 (32,287次) 📝
粵基孔肯雅熱4824例傳12市 張文宏:人也是傳染源 2025/7/28 (21,658次) 📝
臺灣歌手陳升自我封殺大陸市場:習大大給1億也不去 2025/7/28 (26,964次) 📝
釋永信涉刑事犯罪被帶走 前宗教局長王作安傳被查(圖) 2025/7/28 (37,407次) 📝
天下奇譚(319) 李老先生一生行善 得子中探花振興家業 2025/7/27 (22,619次)
中國上半年GDP增長5.3%?分析:造假驚人恐不足1% 2025/7/27 (21,617次)
中國僱傭軍披露俄烏戰爭慘烈細節 回國被國安傳喚十幾次 2025/7/27 (22,453次) 📝
天下奇譚(318)行雨奇事 2025/7/27 (21,613次)
內幕:胡錦濤遇刺後 設置絕密保命系統 2025/7/27 (34,368次) 📝
9成大陸網友支持罷免臺灣親共立委 2025/7/27 (22,830次) 📝
傳釋永信被帶走調查 臥室曾現多個攝像頭 2025/7/27 (30,237次) 📝
中共嚴控VPN 突破封鎖翻牆有技巧(圖) 2025/7/26 (38,857次) 📝
分析臺灣大罷免失敗背後原因,不僅是中共滲透 2025/7/26 (21,238次) 📝
天下奇譚(317)為何張天師從不路過歸安縣? 2025/7/26 (20,838次)
3萬餐費白條拖5年 中共政府是世界最大「老賴」 2025/7/26 (21,486次) 📝
【唐青看時事】對抗中俄 歐洲霸主重生(視頻) 2025/7/26 (32,186次) 📝
傳何衛東何宏軍未死 被24小時看管生不如死 2025/7/26 (24,647次)
廣東基孔肯雅熱疫情驚動中央 病例破4000已溢外省 2025/7/26 (20,921次)
中央高層非鐵板一塊 習近平治下不臣之心大有人在 2025/7/26 (24,972次)
天下奇譚(316)雷神顯靈 劈死之人無一冤枉 2025/7/25 (20,926次) 📝
東北大學6學生慘死 最新事故調查通報出爐 2025/7/25 (21,572次)
中歐峰會破局背後是習近平為保權力的選擇 2025/7/25 (21,981次) 📝
氣候與文明:環境是沉默的老師 2025/7/25 (20,649次)
毛澤東耍詭計 要劉少奇一條命 2025/7/25 (24,263次)
 
人民報網站服務條款
 
關於我們
 
反饋信箱:[email protect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