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体 - 正體 - 手机版 - 电子报

人民报 
首页 要闻 内幕 时事 幽默 国际 奇闻 灾祸 万象 生活 文化 专题 寰宇 维权 视频 杂谈
 
 
 
 
 
 
 

张翁福泽人间 造福后代(图)
 
张英的父亲张秉彝在自家菜圃地下发现了金银百万两,作为日后赈灾救荒之用。图为清 董诰《菜圃风暄》。(公有领域)
【人民报消息】清代大学士兼礼部尚书张英是安徽桐城人。他的字为敦复、梦敦,这名字实际上记下他的前生——王敦投生张家的两次缘分。 张英的父亲张秉彝是明末秀才,在儿子出生前,梦见神送来一位衣冠楚楚的贵人,说他是晋朝的王敦。 《晋书》说王敦对晋室的建立有大功,但是他图非分之想,仗恃自己的势力而放肆骄纵,逾越本分,侵犯欺凌皇室;他妄图窃国,杀害忠良,遂而走上绝路。 张秉彝梦见王敦入梦的那个晚上,家中果然生下一儿。这个儿子渐渐长大,器宇轩昂,而且聪明伶俐。可是,十岁时儿子却忽然死去,张秉彝悲痛不已。 数年后,张秉彝又梦见前次那位衣冠楚楚的贵人来到,对他说:「我周览天下,找不到福德如翁之家,这次再来你家,不再离去了。」不久,张英诞生,言行容貌举止果然和前一子一模一样,所以张秉彝就给他取字为「敦复」,也叫「梦敦」,名唤英。 张秉彝之后又得一子。他教导两个儿子读书,并培养他们的好品行。 张秉彝至老都未能在科考中得功名,家计日渐困难。有一天,他在锄地种菜时,发现一个地窖,里面堆满金银,不下百万两。他自问:「我这个书生,福气如此薄弱,突然获得这些巨款,怎能承受这个福气呢?」 于是他决定将金银原地封存在菜圃下,留作往后行善助人之用。直到他年老病重时才告诉两个儿子这件事,并嘱咐他们:「必须等到荒年,才能挖出来救济饥民。你们务必好好完成我的遗愿,如果违背我的教诲,起了不当有的贪念,后代将不会兴旺!」两个儿子泪流满面,允诺父亲坚守遗训。 张秉彝去世数年后,地方上遇到严重的饥荒,张英和弟弟遵照先父的遗嘱,在菜园里挖开地窖,果然看到父亲所说的金银。 于是他们前去拜见当地邑令,陈述先父的遗愿,愿意拿出地窖里的金银来救济饥民。邑令本是贤明有德之人,正因为无法救济饥荒而苦恼,听了他兄弟俩的话后大喜,亲自前往监督取出张家菜圃地下的金银。取出来的金银有百万两,邑令全数用来救济饥荒,获救的人多得无法计数。 事情结束后,邑令要为他们俩兄弟请求朝廷褒奖,但两人都坚决地拒绝了。 不久,康熙六年张英登进士金榜,选庶吉士,授编修,后来官至文华殿大学士兼礼部尚书。后来他的儿子也相继拜为大学士,一时兄弟子侄由科举而跻身显贵之位。 从张英到他的来孙(玄孙之子)共六代人有十三位进士,其中十二人入翰林院。清圣祖康熙十六年,张英入直南书房为康熙帝侍讲。 在朝廷的讲经堂上,张英对民生利病,四方水旱,知无不言。康熙帝称赞说:「张英始终敬慎,有古大臣风。」 张英怎样期许自己呢?在他的书房有一幅自书的对联,这样写道:「读不尽架上古书,却要时时努力;做不尽世间好事,必须刻刻存心。」 张英告老还乡后,依然时时刻刻存心有助于人。他将一年所得的生活费用分成十二股,一月用一股且尽量节约用度,然后把剩余的钱存放起来,一旦知道谁家生活困难,或有急难急需用钱时,便取出钱来接济他人。(参考资料:《清史稿.张英列传》)△
文章网址: http://www.renminbao.com/rmb/articles/2025/1/30/88401.html
打印机版

如果您喜欢本文章,欢迎捐款和支持!

 
     


分享至: Facebook Twitter Google+ LinkedIn StumbleUpon Pinterest Email 打印机版
 
 
 
 
 
 

 
 
 
 
 
 
 
 
 
  
  
  九评共产党
  历史惊变要闻
  神韵晚会
  共产主义的终极目的
  魔鬼在统治著我们世界
  秘卷玄学系列
  高层秘闻内幕
  时事评论
  奇闻怪事
  天灾与人祸
  政治小笑话
  环宇遨游
  三退保平安
  还原历史真相
  江泽民其人
  焦点专题
  神传文化
  民间维权
  社会万象
  史前文明
  官场动态
  国际新闻
  控告江泽民
  活摘器官与贩卖尸体
  精彩视频
  谈东谈西
  聚焦法轮功
  精彩网语
 
 
本报记者
 
 
专栏作者
 
首页 要闻 内幕 时事 幽默 国际 奇闻 灾祸 万象 生活 文化 专题 寰宇 维权 视频 杂谈
 
 
Copyright© RMB Public Foundation Inc.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