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
 |
2024年11月5日发表
人气:9,413 分享:
|
|
中共频催生 民众反感:生娃真是好事 还用天天催?(图) |
|
 大批网友嘲讽:「如果生孩子是件好事,还用得著天天催生吗?」示意图,图为2007年3月28日中国青海省西宁市儿童医院妇产科加护病房。(Getty Images) |
【人民报消息】中共为提高生育率不遗余力,除了中共国务院近期推出多项生育和住房奖励措施外,也传出基层部门给民众打「催生」电话的消息,甚至还有「催生办」直接登门拜访并训斥年轻人「不生小孩是千古罪人」;而中共官媒为了配合政府政策,发文称「孕育会使女性变得更聪明」,更是引来大批网友嘲讽:「如果生孩子是件好事,还用得著天天催生吗?」
据美国之音报导,10月30日,中共国家卫健委旗下公众号「健康中国」发表《女性生孩子的四大好处》的科普文章,称怀孕能缓解痛经、减少子宫肌瘤和巧克力囊肿的风险、降低癌症发生率并让女性更聪明。该文被认为是对「一孕傻三年」说法的反驳,旨在呼应中共国务院10月28日出台的强化生育政策。
催生招数多
但「怀孕让女性变得更聪明」的说法一出,立刻登上微博热搜,并引来大批网友声讨:「政府为了催生真是无所不用其极,什么招都想出来了」。
有网友说:「真的觉得女人很好骗吗?如果生孩子是件好事,还用得著天天催生吗?」也有人说:「我聪明,所以我不信忽悠」;还有三甲专科医院的妇产科医师也跳出来反驳说,不只一篇文献证明,怀孕以后女性的大脑结构会发生结构性的转变,会让脑灰质明显缩小,产生注意力不集中、短期记忆下降、判断力下降等症状,但这些都会随著孩子慢慢长大而恢复。「退一万步讲,即使怀孕不会让女性智商下降,那长期的睡眠不足总会吧?看到这条热搜,我只想说4个字:吃相难看!」
更有甚者,有网友张贴重庆「催生办」登门拜访的视频,工作人员自我介绍就是以前的「计生办」(计划生育办公室),然后大声喝斥青年赶快生:「结不结婚我不管,但你一定要生小孩,在外面多找几个女朋友多生几个行不行,你33岁还不生小孩是犯罪」,甚至身边带著一名女子跟青年介绍说,「她专门帮人生小孩,可以生五个,帮你完成指标。」
中国《财新网》日前也报道,有基层部门直接致电居民询问怀孕计划,疑似「催生」,四川、福建都有女性对于频繁接到「你怀孕了吗?」、「上次月经什么时候?」等电话,觉得被冒犯。据报这些「催生电话」跟当局实行「人口动态监测」和社区生育服务的部分措施有关。
这些光怪陆离的手法,都是为了刺激中国生育率。根据中共国家统计局今年1月公布的数据,2023年末中国人口为14亿零967万人,较前一年减少208万人;出生人口则进一步减少至902万人,比2022年少了54万人,反映中国人口近年来加速萎缩。
强化生育政策
中共国务院10月28日发布「关于加快完善生育支持政策体系,推动建设生育友好型社会的若干措施」文件,希望通过「强化生育服务支持」、「加强育幼服务体系建设」、「强化教育、住房、就业等支持措施」、「营造生育友好社会氛围」等四方面的13项措施,有效降低生育、养育、教育的成本,刺激中国生育率。
国家卫健委介绍,目前全国已有23个省份实施不同层级的生育补贴制度,并将提高3岁以下婴幼儿照护、子女教育费用的个人所得税扣除额,从每个子女每月1000元提高到2000元;同时,超过20个省份也把辅助生殖服务纳入医保支付范围,支持生育困难群体。各地并普遍延长产假至158天及以上,设立15天左右的配偶陪产假、5至20天不等的父母育儿假。此外,还将加强公办托育服务,开展高额彩礼、大操大办等突出问题专项治理,倡导新型婚育文化。
一些地方配合政府政策,展现积极的态度,纷纷出台各种财政补贴方案。山西吕梁民政局公告,自2025年1月1日起,给予35岁前结婚的女性1500元的结婚奖励,且生育一、二、三孩的家庭可分别获得人民币2000元、5000元、8000元的生育补贴。
江西省赣州市上犹县10月25日出台文件,表示对于生育二孩、三孩的家庭给予一次性生育奖励7000元、13000元人民币,并对生育后三年内在上犹县购房的,分别给予1万元和2万元的住房补贴。产假优待则从188天增加到218天,并可享受在岗期间的工资、绩效与福利待遇等。
教育、住房支出高
但这些看似优惠的措施,在中国女性的眼里,却并不怎么具有吸引力。来自南京的马女士今年39岁,育有一个4岁的孩子。她对美国之音说,她不会想生第二胎或第三胎了,因为小孩的教育支出很高,政府的奖励措施一点也提不起她的兴趣。
她表示,中国的父母都很重视子女的教育,不希望输在起跑点,所以基本上每一个家长都会给孩子补习,英文是一定要补的,其他的像是音乐类的,男生通常会学小提琴,女生学钢琴、古筝,还会去学至少一项体育,像是游泳、兵乓球或羽毛球,而舞蹈、散打(类似武术、功夫)也有很多小孩在上,「补四科是最基本的,而且都是在学龄前就送进去了。」
马女士说,以一堂课一小时差不多落在100块人民币来计算,各科一个礼拜至少一堂的话,有些还会有两堂,代表一个月光是补习费就要将近2千块钱人民币。一个孩子尚且如此,如果生三个,达到政府所谓的三孩目标的话,每个月光是补习就要至少6000元,尚不包括幼儿园学费、旅游娱乐等,对一个家庭来讲,是很大的负担。
她表示,孩子的接送、照顾也是一个很大的问题,现在很多都是一胎化下的父母,代表一个家庭要抚养四个老人,再加上小孩,压力真的很大,「现在几乎没有生三个了,基本上一个就好」。
40岁、在广州从事传媒工作的徐女士,则是立志跟先生当不生孩子的「丁克族」。她也对美国之音说,在中国培育孩子的费用太贵,自己负担不起「天价幼儿园」。另一个问题是住房,尽管中共官方一直倡导划分片区、就近入学,但「学区房」的问题始终无法根治,一些有比较好的师资和教育资源的学校,也就是所谓的重点小学,其附近的房价就变得非常高,「天价学区房」也应运而生,所以为了孩子的教育,家长首先要花大钱去买一个非常昂贵的房子,而在孩子长大后,走入社会恋爱结婚,有房有车成了必备的条件,又是另外一笔很大的开销。
不想被孩子束缚
徐女士说,过去中国人的观念是「养儿防老」,但现在的世代已经不会这样想,包括她自己也是。她认为,生孩子就要对孩子负责,既然不能提供给他一个良好的教育环境,让他在内卷的竞争压力下过上「人上人」的生活,那干脆不要让他来到这个世界上。
徐女士还补充道,她现在自己的生活压力已经很大了,比较想要轻松自在地过日子,把钱花在自己身上,想要买什么就买什么,想要去旅游就去旅游,不想被孩子束缚。
中共过去长期实行一胎化政策,当年在计划生育推行之初,晚婚视为是减少生育的首要举措,因此,当代中共若想恢复生育的活力,自然也要从鼓励适时婚配开始。然而,根据「中国人口和就业统计年鉴2023」的数据,截至2022年,中国单身人口超过2.4亿,到2024年底,很可能会变成3亿,差不多每四个人中,就有一个是单身。
中共民政部11月1日公布的数据也显示,今年前三季度全国登记结婚的夫妻共474.7万对,比去年同比减少94.3万对。
住在上海、38岁未婚的张小姐告诉美国之音说,现在中国的经济并不好,她自己的工作压力很大,外面租房的租金又高,疫情后担心工作不保都已经来不及了,实在是没有时间和心情去约会。而且结婚的话,男方必须准备好房子,上海的房价又很贵,年轻人根本买不起,「哪敢结婚,结婚了又哪敢生育?」
她说,中共各种荒腔走板的事情很多,催生是非常蠢的动作,「别的事国家拿捏,但我老百姓不犯法,生育与否是我自己的事,外人干预不了,就是这样!」
社会转型
台湾中华战略前瞻协会研究员卢宸纬在接受美国之音采访时指出,中国的低生育率现象经历了从政府强加的一胎化政策,逐渐演变为如今「不敢生」与「不愿生」双缺的内生性问题。这一转变主要受两大因素影响:一是中国整体社会经济环境的变化,二是女性性别价值观的转变。
她表示,中国青年世代面临很大的现实压力,看不到未来的希望,类似心理学「习得性无助(Learned helplessness)」的说法,意旨再怎么努力也无法突破结构性限制,最终也是徒劳无功。在这种情况下,要他们去发展人生后续的结婚生子阶段,去承担生养孩子的长期成本与开销,会变得比较犹豫,因为要平衡工作和家庭这两方面,对他们是一个很沉重的负担。
卢宸纬还表示,中国大陆目前还是一个以父权为重的社会结构,其文化价值观与职场价值观也是如此,但中国女性的性别意识已经跟以前不一样了。女性在既有结构中,对于她们自己所受到的限制或压迫,或是传统分工加诸在她们身上的刻板印象与角色期待,有著更多的觉察跟反思,这是一种趋势。
强调自我实现
卢宸纬说:「还是有许多女性愿意走入婚姻,然后生养孩子,但是有越来越多的女性,她更看重拥有自己的梦想,然后把重点放在自我实现,活出自己要的样子,而不是只是像过去那样,只是去回应、顺应社会对传统性别分工、性别角色的那个期待,然后去把婚育当成优先的选项。」
她说,如果这种文化价值观或职场价值观没有获得根本性的改变的话,女性生完孩子再回到职场的处境可能只会变得更加不利,资方会认为雇用女性的成本很高而降低雇用女性的意愿,但社会上又会认为政府都已提供了那么多这么好的措施予以支持,为什么女性还不愿意生?这样一来,反而加重社会对女性有更多的刻板印象,以致女性可能要去承担更多的责难,这是比较令人担心的恶性循环。
|
文章网址: http://www.renminbao.com/rmb/articles/2024/11/5/86290.html |
|
打印机版
如果您喜欢本文章,欢迎捐款和支持!
|
|
|
|
近期最受欢迎文章
(2024/11/5) |
-
习近平被削权后疑遭党内军内羞辱 (66,169次) 2024/10/16
-
习近平军权易手 张又侠再添新证 (64,638次) 2024/10/23
-
传秦刚最新消息:因傅晓田举报而自杀 保留副部级待遇 (64,614次) 2024/10/15
-
李升蔡降 习近平再度高调反改革(图) (63,672次) 2024/10/30
-
张又侠突访越南 信号异常 (63,302次) 2024/10/25
-
「一尊」特权消失 帝制失败(图) (63,079次) 2024/11/5
-
习赴福建蔡奇罕见未陪同 信号强烈 (62,866次) 2024/10/17
-
习军权被削落后会遭什么危险吗 (60,053次) 2024/10/20
-
习反扑 政治局会议高调反腐 四中全会落空 (59,909次) 2024/10/29
-
办案不力 北京副市长高朋落马(图) (58,026次) 2024/10/22
-
习近平不甘失权备战翻盘? (57,381次) 2024/10/21
-
蔡奇吹捧党魁也在降调 (56,951次) 2024/11/4
-
朱镕基王岐山露面 丁薛祥柔性站队 (56,527次) 2024/11/3
-
习近平参观六尺巷 忧权力不稳处境不妙 (56,242次) 2024/10/18
-
中共党魁到访安徽 是恐吓火箭军还是表达「退意」 (53,899次) 2024/10/20
-
要革了共党的命?各地纷纷再现白纸革命 (53,732次) 2024/10/23
-
何衞东指令被忽视 各军种表态证谁是军中老大 (52,889次) 2024/11/3
-
多个正国级被翦「党羽」,中共官场不断翻旧帐 (52,422次) 2024/10/25
-
党魁湖北调研蔡奇再缺席 官媒报导现诡异 (52,183次) 2024/11/6
-
范长龙张又侠皆曾访问越南 官媒报导有不同 (51,379次) 2024/10/28
-
拼经济还是拼台海? 习近平释放矛盾信号 (48,291次) 2024/10/17
-
中共前司法部长唐一军涉贪被捕 被指家风不正 (46,950次) 2024/10/18
-
小说:红朝毁灭记(4)接班人遇刺(图) (41,654次) 2024/10/23
-
小说:红朝毁灭记(1)江泽民上位(图) (38,598次) 2024/10/17
-
习权力危机加剧 被逼退迹象又增新例(图) (37,463次) 2024/10/27
-
小说:红朝毁灭记(2)炮轰总书记 (35,848次) 2024/10/18
-
中南海诡异信号连发 习近平失势迹象逐渐清晰化 (35,684次) 2024/10/19
-
小说:红朝毁灭记(3)王立军化妆出逃(图) (35,188次) 2024/10/21
-
小说:红朝毁灭记(6)变态的酷刑 (34,975次) 2024/10/31
-
最新卖国罪行 中共割让9万平方里土地给印度(图) (34,657次) 2024/10/29
-
人类的出路(一)人类已经危险了 (34,489次) 2024/10/16
-
人类的出路(三)究竟为什么 (34,337次) 2024/10/21
-
人类的出路(二)做人的标准 (34,302次) 2024/10/17
-
小说:红朝毁灭记(5)令狐无间道(图) (33,968次) 2024/10/27
-
刺激了个寂寞 地方政府企业欠款超12万亿! (33,837次) 2024/10/27
|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