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
 |
2023年1月6日發表
人氣:62,396 分享:
|
|
一位家庭主婦和一張綠松石色野餐桌的故事(圖) |
|
來自全美和世界各地的人們分享他們自己的綠松石桌小區故事。
| 【人民報消息】幾個小時之內,拐角那邊的鄰居來了;幾個星期之內,更多的鄰居聚攏來一起講故事聊天;幾個月之內,每週五晚的家庭聚會在這裏熱鬧了起來……這一切的發生來自於克里斯汀.謝爾(Kristin Schell)放在自家前院靠近路邊的那張漆成明亮綠松石色的野餐桌。
十年前,謝爾在得克薩斯州奧斯汀市中的家裏想到一個主意,放一張野餐桌在家前院靠近路邊的地方,然後,坐下來等待。她感到自己有點兒「心血來潮」,心裏卻滿懷着希望,這麼明目張膽地坐在大庭廣衆之下,能把鄰居招來嗎?
就這樣,鄰居來了,更多的綠松石桌在鎮子上出現了。故事就這麼展開了。
就在幾年前,謝爾開始製作播客並在節目中介紹了綠松石桌的故事,2017年又出版了一本關於該主題的書,《綠松石桌:在你自家前院尋找小區和聯繫》(「The Turquoise Table: Finding Community and Connection in Your Own Front Yard.」)
當人們從中汲取靈感開始他們自己的前院小區時,綠松石桌也被賦予了生命。除了通過The Turquoise Table網站和各種社交媒體平臺建立的強大在線小區之外,目前,已有兩千多張綠松石桌遍佈全美50個州和全球13個國家和地區。
謝爾這個不同尋常的舉動對小區建設所產生的影響,持續地爲她帶來驚喜。
「對發生的這一切,我沒有任何的預期」,她說,「我想要的只不過是能讓鄰居們圍坐在桌子旁。」
一個好主意
謝爾將野餐桌漆成亮麗的顏色,並將其放置在衆目睽睽之下,源於一種內心深處的渴求。十年前,謝爾是一名全職媽媽,家裏有四個正在上中小學的孩子。
她說,「我發現我就像是住在麵包車裏,而不是和家人在一起。我們的對話和互動總是急急忙忙。」
忙碌,讓她感到無法和家人有正常的溝通,甚至與她的朋友也失去了聯繫。
「我們會在足球比賽的場外邂逅,或者在商店裏打聲招呼——『哦,我們什麼時候一起去喝咖啡吧』——可是幾個月過去了,沒有時間去喝這杯咖啡。」她說。
起初,她也並不認爲這有什麼不對勁的。
「我認爲這很正常——我所有的朋友也都在經歷着同樣的事情」,謝爾說,「有四個孩子和一條狗在身邊,我從未想到過會感到孤獨。」
她參加了讀書俱樂部、葡萄酒羣組、媽媽的歡樂時光——「所有那些娛樂活動」,她說——但這些都不能滿足她的需求。
謝爾意識到她缺少的是:小區(的歸屬感)。她說,「這張桌子成了我的解決方案,對此我一直心存感激。」
從自家的這張桌子開始,謝爾了解到「發生在桌子周邊的一些神奇和特別的事」,她稱之爲「偉大的凝聚者」。
邀請鄰居來桌邊小坐
在謝爾的心目中,一張餐桌就像是一個家庭的中心那麼的重要,謝爾將一張桌子擺放在前院的草坪上,等待事情的發生,也算是順理成章了。
事情是這樣的:街的拐角處住着一位名叫蘇珊的女士,在研究一個關於她父親的項目,她的父親曾在軍中服役。第一次來到綠松石桌旁是在一天的早上,蘇珊深深沉浸在回憶錄、論文和錄音中,需要得到稍許的休息。一封被誤送到她家的垃圾郵件,成了她出去散步的藉口。
蘇珊看到謝爾坐在綠松石桌旁,看到這亮麗的顏色,她立刻興奮起來,這讓她想起自己以前一位喜歡綠松石色的小學老師。她便開始與謝爾交談,謝爾告訴了她自己的想法。
「妳是我遇到的第一個人!」謝爾不由得這樣告訴蘇珊。
每週四的早上,謝爾便坐在外面的桌子旁,因爲只有那時她有空。她就這樣堅持着持續地坐下去,好讓人們熟悉起來,在那時能在那裏見到她。
「起初我有點緊張——這有點奇怪不是嗎」,謝爾笑道,「反正是我做了。」
沒有期望有誰會停下來,但還是希望有誰能停下來,她就這樣一個週四一個週四地坐下去。
蘇珊問謝爾是否認識別的鄰居,漸漸地,他們一起開始與附近一些喜歡聊天的年長房主有了聯繫。
「(故事)就是這樣的開始了。」謝爾說。
當有些家庭想要每週聚會一次,常規的週四早上就與「前院星期五」結合了起來。
然後,就有朋友隨時的短信發來:「我需要點桌邊時間!」通常是在一天結束的時候,謝爾說,「晚飯後,當碗碟還在水槽裏堆着,孩子們還在惹人煩,你已經夠了,(有人發來短信)『我們能在桌邊見嗎?』」
「好了,媽媽的暫停時間到了!」她說。
謝爾說,隨着時間的推移,「(和鄰居的)關係加深了」。
「我們經歷了失去、生活的改變、婚姻的離異。在現實生活中,本來是關起門來自己解決的問題,現在有了一個可以分享和信賴的地方。」她說。
一段時間過去,謝爾注意到,她的桌子已不是唯一的綠松石桌了,其他人也開始效仿,綠松石桌便在城鎮的不同地方出現了。
「你會看到人們坐在桌邊喝咖啡,或者保姆帶着孩子停下來吃零食。這成爲一個人們能坐下來聊天的友好場所的象徵。」她說。
謝爾說道,綠松石桌小區發起的原因之一是,當鄰居看到你前院有一張綠松石桌時,他們會問一個「爲什麼」,因爲「這真的有些奇怪,而且顯然是故意放的」。
「這也簡單」,她說,「野餐桌是如此平常,這也是讓很多人如此喜愛它的原因。」
謝爾相信,當人們看到這個如此簡單易行的作法時,一定會想他們也能這樣做。△(有刪減)
(英文大紀元記者Hazel Atkins /翻譯 李芳)
|
文章網址: http://www.renminbao.com/rmb/articles/2023/1/6/75402b.html |
|
打印機版
如果您喜歡本文章,歡迎捐款和支持!
|
|
|
|
近期最受歡迎文章
(2023/1/6) |
-
由"特異功能"到"神佛世界"(圖) (552,829次) 2022/12/20
-
紅斑狼瘡不藥而癒 法輪大法顯神奇(圖) (224,638次) 2022/12/18
-
《人民日報》知名記者楊良化染疫死亡(圖) (215,577次) 2022/12/17
-
惡俗維基案 被告家屬遭死亡威脅(圖) (194,735次) 2022/12/26
-
因網上言論 南開大學副教授被精神病(圖) (192,811次) 2022/12/21
-
甘肅小寶寶術後失明失聰 家屬投訴無門(圖) (191,642次) 2022/12/27
-
多所醫學院專碩生抗議 要求同工同酬(圖) (191,578次) 2022/12/18
-
3年封控代價大 民衆向政府討說法(圖) (191,544次) 2022/12/19
-
中國新年前 傳王藏妻子王利芹出獄(圖) (191,235次) 2022/12/22
-
2022年中國羣體抗爭事件回顧(圖) (191,201次) 2023/1/1
-
不理煙花禁令 民衆藉助抗議活動維權(圖) (188,563次) 2023/1/6
-
福大命大!把死亡災難永甩身後的英國奇人(圖) (168,199次) 2022/12/16
-
印度傳統祕方拔牙 打開了人眼界(圖) (67,578次) 2023/1/5
-
3歲男孩911死難者轉生 更多具前世記憶的孩子(圖) (64,105次) 2022/12/25
-
死去的丈夫轉生成鸚鵡歸來(圖) (63,856次) 2022/12/29
-
天知地知 你知我知(圖) (63,592次) 2023/1/3
-
清代進士傳奇 一生與愛妻結三世婚緣(圖) (63,533次) 2022/12/26
-
女子欲跳橋輕生 着裝不便的警員果斷展開救援(圖) (63,422次) 2023/1/1
-
出生七年才說話 輪迴轉生爲一人(圖) (63,236次) 2023/1/2
-
植物界"美猴王" 讓你大開眼界(圖) (62,607次) 2023/1/3
-
一位家庭主婦和一張綠松石色野餐桌的故事(圖) (62,396次) 2023/1/6
-
多藏厚亡 嗇吝自傷(圖) (62,061次) 2022/12/30
-
斯里蘭卡僧侶轉生到天主教家庭(圖) (61,732次) 2023/1/4
-
不做邪淫苟且事 福報自來(圖) (61,427次) 2022/12/16
-
救人延壽 行善轉運(圖) (61,419次) 2023/1/6
-
乘人之危者 遭慘報(圖) (61,345次) 2022/12/23
-
舅舅轉生成外甥 佛教徒此生再當和尚(圖) (61,004次) 2023/1/3
-
誤會人容易 理解人卻很難(圖) (60,990次) 2022/12/21
-
幾位知名通靈人的成敗故事 給人類的啓示(圖) (60,938次) 2022/12/24
-
藝術家在岩石上繪製超逼真動物(圖) (60,871次) 2022/12/25
-
在主人不懈關愛下 一匹盲馬破三項世界紀錄(圖) (60,813次) 2023/1/4
-
盧懷慎家風清廉(圖) (60,764次) 2023/1/5
-
船伕信神 孝道感天(圖) (60,660次) 2022/12/23
-
珍貴畫面曝光 美夫婦巧遇駝鹿雙角脫落瞬間(圖) (60,643次) 2022/12/31
-
蘇瓊爲百姓申冤理枉 奸邪無處藏身(圖) (60,556次) 2022/12/29
|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