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体 - 正體 - 手機版 - 電子報

人民報 
首頁 要聞 內幕 時事 幽默 國際 奇聞 災禍 萬象 生活 文化 專題 寰宇 維權 視頻 雜談
 
 
 
 
 
 
 

入地府改變了命運 怪胎傳述轉生因緣勸世人(圖)
 
懷忍忍
 
圖爲清 董誥畫蓬壺集勝 冊《秋巖蕭寺》。

【人民報消息】中國古代有許多輪迴轉生的傳聞記載,因何轉生?如何轉生?轉生到何處?作男作女因何而定?壽命長短能否改? 壽命長短能否改?轉生男女如何定? 寧海趙氏的兒子趙生十六歲,年紀輕輕卻得了一場大病。一日,他神魂恍惚之間,忽然看見他已經死去的父親在地府當侍御公。 父親看到他,訝異地說道:「兒呀你怎會誤入地府來呢?吾和你一同去見這裏當家的城隍神。」 不一會,當侍御官的父親帶着趙生到了官署,守門人幫他們投了名片,城隍神以賓客之禮迎接他倆。 侍御告訴城隍神,一旁的趙生是他前生的兒子,年紀輕輕不知何故竟然入了地府。城隍神爲他檢視生死簿的記載,然後告訴他:「公子可以回陽,再活十年。」 城隍神並說:「壽數在生命簿上,並非完全固定不動的,一生努力行善,是可以改變的,延壽是有可能的。」 當下,有差吏來報:「姜節婦到。」 城隍神命人大開中門,很恭謹地到門口迎接。趙生定睛看着來人「姜節婦」,是個七十餘歲的老村婦。這時城隍神對老婦說:「汝堅定心志,四十年守寡不改節,當託生到某處當夫人。」 姜節婦迫切問:「來生我能得個男身當男子嗎?」 城隍神答道:「本份應當如此,前去轉生切莫胡塗了把前因給忘了。再來生的話,應當可以投身作個顯達的官吏。」說完話立即命人奏樂歡送節婦出地府。 趙生從昏迷中醒來,原來自己昏睡了一晝夜。而這一晝夜間,村南果然有個姓姜的節婦在昨日病歿。趙生從冥府歸來後就力行善事,活到八十餘歲。 怪胎傳述轉生因緣勸世 明朝崇禎末年,張獻忠一幫盜匪暴徒在四川一帶大肆屠殺百姓。有一個麻城(湖北黃崗境內)人被這幫亂賊殺死了,魂在川中行,不知道自己死了,急急想要向東去回到麻城家鄉。 每次走到半途,就被風吹轉了方向,夜行三年還是歸不了鄉。於是,它一聽到風聲,立即就伏在地面緊握住草木的根,才得以不被風吹動。 終於它回到家鄉麻城,當時天還未亮,城門也還沒開,於是它就在岳神廟(祀奉東岳泰山之神,又稱岳帝廟)後稍稍休息等待。 這時它看見有一位神祇手奉簿冊登殿,向岳帝報告說:「給麻城梅某人一個兒子。」 岳帝說:「這個人罪孽重,不能有兒子。」 神祇又說:「天上的官署所下的命令,不敢違背。」 這時判官持着一本命簿對岳帝說:「梅某在某一天,看到一個凍得快死的人,就買了一束草來幫他烘暖,救活了那個凍人,因此應當得到兒子。」 這時岳帝說:「可將坐在廟旁的那人給他當兒子。」 立時,有四五人從廟中出來,拽着倚在廟旁的那個麻城魂往廟殿走。 它大喊道:「我是人,怎麼叫我去投胎呀?」 那夥人都笑了起來:「你是人,爲何怕風又夜行呢?」這時它才悟到自己已經作鬼了。 它到了殿上,對判官說道:「某即便是投胎,也不願投到梅某家。某認識他很久了,一向知道他的底細,怎能去當他的兒子呢?」 判官說:「你就放心去當他兒子吧,這樣作是有好處的。」 它記住了判官的話。這時數個人押着它到了梅某家。 那晚,梅某的太太生了一個兒子,這個兒子真是「怪胎」,一生下來就能說話,梅家人驚怪得想把他殺了。「慢着!」這時,剛剛出生的嬰兒說起自己的前生,以及爲何轉生到梅家的因緣,梅家人聽了都驚異萬分。 三尺頭上有神靈呀!於是,這一家人從此力行善事,把這個兒子撫育成人。康熙丙辰年,這個梅家的兒子尚在人世。 (參考資料:《守一齋客窗筆記》、《虞初新志卷十一》)△ (有刪減)
文章網址: http://www.renminbao.com/rmb/articles/2023/1/22/75477b.html
打印機版

如果您喜歡本文章,歡迎捐款和支持!

 
     


分享至: Facebook Twitter Google+ LinkedIn StumbleUpon Pinterest Email 打印機版
 
 
 
 
 
 

 
 
 
  近期最受歡迎文章  (2023/1/22)
 
 
 
 
 
 
 
 
  
  
  九評共產黨
  歷史驚變要聞
  神韻晚會
  共產主義的終極目的
  魔鬼在統治著我們世界
  祕卷玄學系列
  高層祕聞內幕
  時事評論
  奇聞怪事
  天災與人禍
  政治小笑話
  環宇遨遊
  三退保平安
  還原歷史真相
  江澤民其人
  焦點專題
  神傳文化
  民間維權
  社會萬象
  史前文明
  官場動態
  國際新聞
  控告江澤民
  活摘器官與販賣屍體
  精彩視頻
  談東談西
  聚焦法輪功
  精彩網語
 
 
本報記者
 
 
專欄作者
 
首頁 要聞 內幕 時事 幽默 國際 奇聞 災禍 萬象 生活 文化 專題 寰宇 維權 視頻 雜談
 
 
Copyright© RMB Public Foundation Inc.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