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报消息】古人说:黄为中。黄河文化为中华文化的中心。关贵敏,生于晋东南地区,喝黄河水长大,天生一副黄河流域人民特有的高亢宽阔的歌唱嗓音。 关先生告诉我,民间曲调是传统音乐的根基,部份“神韵”的音乐就是自民间而来。 在2008年“神韵”演出新闻发布会上见到中国家喻户晓的声乐家关贵敏先生。因为跟关先生熟了,讲话也不拘谨,加之关先生的平易近人,就想套套关先生今年的演唱歌曲,谁曾想就是套不出来,说是秘密,要给大家一个惊喜。然后一到关键时刻,他就转移话题,给我讲故事,说什么小时候听到的山西小调有五花八门什么的,话题转多了,突然感觉到关先生说的故事对我来讲是何等的大发现突破!我想,关先生今年的曲调一定是来自民间曲调。 我有一个一直想着的问题,就是传统和现代的问题。都说神韵艺术团演出的是正统传统的艺术,那么这个传统的到底是什么呢?怎么样才能划分他就是传统的、而你是现代的?当然这个问题很大,我只是听关先生讲话时摸索到一点一滴罢了,似曾明白,又觉得浅而不够深远。 关先生出生在山西,小时候听着山西民歌调调长大的,他说民间的曲调来自口传心受,一代代往下传的,没有人教,自会唱的,曲调五花八门,多的数不胜数,人们按照一些固定曲调张嘴就唱出由心而升的词句,哥哥呀妹妹的,天呀地的,‘做甚唱甚、想甚唱甚’。那调调带着淡淡的忧伤和高亢的长吟呐喊,仿佛在从内心问着:人生出来怎么这么苦啊! 听山西民间曲调有人会想到土气和贫穷,那是因为近代几十年山西一带的贫瘠黄土地、那里的贫穷面貌给了现代人深深的印象,大漠黄沙,寸草不生,而这块贫瘠之地,为什么这么有名呢?难到真的是它的贫穷和贫穷中拌和着那土土的民间调调吗? 黄河是远古中华文化的发祥地,明清代以前黄河流域的山西是一片葱绿茂密,非常富有,人民生活富裕祥和,文化发达。古人云:黄为中,黄河流域的民间文化其实就是中华文化的根基,中华文化的中心。山西位于黄河经流的区域,那一带的民曲,成章成则,内容丰富博大。相传在4千年前的尧舜时期山西就常有歌舞活动,“日出而作,日入而息,凿井而饮,耕田而食,帝何力于我哉!”就是那时的民歌;《诗经》中的《唐风》、《魏风》也出自山西的古老民歌,而且那时的民歌已经是复杂浩繁。 明清代以后黄河流域时常发灾,百姓苦难不堪,特别是共产文革使得黄河流域的文化渐渐失传,一度在人们心头传唱的民歌渐渐衰落了。但是,几千年的中华文化又怎能在人民的血液中消失呢?与生俱来的心底的东西是发自心灵的感触,埋藏在民间的古调调是祖宗一代代口传心授下来的,不写曲自会唱是黄河子孙的天分能力。 关先生就是纯正的黄河子孙,他的家在晋(山西)东南地区,有许多的故事都从那里传出,像《精卫填海》、《女娲补天》等等。在他的家乡,许多不识字的老人可以讲古文言,说古对联;还有许多植物民间叫法却是现代书上的学名,比如我们吃的“黄花菜”,那里的民间原本就叫“金针”,还有许多类似的这种情况数不胜数。 关贵敏先生的歌是他自己创作的,那曲调中带着黄河流域古老文化的内涵,是从他的祖辈那里,从他的血液里渗透出的中华文化的底蕴。有的年轻人不知道怎样欣赏关先生的歌曲,那我就告诉大家:就从了解中华文化的曲调上开始吧。关先生的嗓音高亢,一个舞台是发挥不尽他那音域全部的,必是在黄河边、黄土高坡上才能发挥得淋漓尽致! 做为每一个有着中华血统的人,都有着血液中带有的原始记忆。去听关贵敏的歌,竟有第三代海外华人说:“想家!” 我却不尽的想:那几千年前的黄河文化的辉煌又从何而来呢? ********************************************************
购票从速!新唐人“圣诞奇观”晚会尽显东方神韵 看新唐人圣诞晚会、全球华人新年晚会、神韵艺术团晚会有大福气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