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体 - 正體 - 手機版 - 電子報

人民報 
首頁 要聞 內幕 時事 幽默 國際 奇聞 災禍 萬象 生活 文化 專題 寰宇 維權 視頻 雜談
 
 
 
 
 
 
 

人民日報:江澤民時代沙塵暴創歷史紀錄 河西走廊之生命線危在旦夕 (圖)
 
【人民報消息】】(中央社臺北二十四日電) 中共人民日報披露,三月十九日到二十日,橫掃大陸北方八個省市區的沙塵暴,是中國大陸十年來強度最大、波及範圍最廣的沙塵暴,這次沙塵暴顯示,祁連山冰川岌岌可危。

據報導,這次特大沙塵暴,以甘肅酒泉的鼎新和金昌市特別嚴重。金昌市的大風像山洪暴發一樣,在市區呼嘯而過,風力達到九級,瞬間風速每秒達到二十二公尺。而在鼎新,甚至颳起了「黑風」,能見度零,伸手不見五指。

甘肅省人大常委會副祕書長韓玉璽對此表示,沙塵暴愈演愈烈的事實說明,中國大陸西部地區的生態環境正在加劇惡化。

他表示,西部地區的防沙治沙工作刻不容緩。在甘肅,要防沙治沙,就必須治理沙塵暴源頭之一河西走廊的沙漠化,而要治理河西走廊的沙漠化,就必須保護祁連山冰川,因爲祁連山冰川縮減,已使河西走廊成爲沙塵暴的一個源頭。

河西走廊東起烏鞘嶺,西接 吐 哈 盆地,其中鑲嵌着武威、張掖、金昌、敦煌、酒泉、嘉峪關等城市,是甘肅的「米袋子」、「菜籃子」。據統計,甘肅省百分之三十二的糧食、百分之七十的商品糧、百分之九十九的棉花、百分之三十五的油料和半數的瓜果蔬菜都產於此。

但是,「沒有祁連山冰川,就沒有河西走廊」。由於河西走廊降雨量低於蒸發量,唯一的水源就是祁連山的冰川。祁連山冰川一年融化七十二億六千萬立方公尺的水,成爲河西走廊的生命線,維繫了四百四十萬人、七百五十萬頭牲畜、七十萬頃耕地、數百個工礦企業的命脈。

可是,近年來祁連山冰川的融水量卻大量減少。冰川部分地區的雪線,正以每年平均二至六點五公尺的速度上升,有些地區的雪線年均後退高達十二點五至二十二點五公尺。發源於祁連山的石羊河,上游年徑流量在二十世紀五十年代還有六億立方公尺,目前卻已不足一億立方公尺。

在水源減少的情況下,近十年來當地自然生態環境嚴重惡化,北臨騰格里和巴丹吉林沙漠,面積達十二萬平方公里的戈壁和沙地、綿延一千多公里的河西走廊以及內蒙古阿拉善盟地區,目前已經成爲中國大陸北方強度最大的沙塵暴源頭。

史料記載,沙塵暴發生的頻率,五百年前一百五十年發生一次;兩百五十年前不到八年發生一次;近百年前五年發生一次;二十世紀九十年代後,一年發生多次;二000年發生十二次,二00一年一至四月出現九次。

文章網址: http://www.renminbao.com/rmb/articles/2002/3/24/19865b.html
打印機版

如果您喜歡本文章,歡迎捐款和支持!

 
     


分享至: Facebook Twitter Google+ LinkedIn StumbleUpon Pinterest Email 打印機版
 
 
 
 
 
 

 
 
 
 
 
 
 
  
  
  九評共產黨
  歷史驚變要聞
  神韻晚會
  共產主義的終極目的
  魔鬼在統治著我們世界
  祕卷玄學系列
  高層祕聞內幕
  時事評論
  奇聞怪事
  天災與人禍
  政治小笑話
  環宇遨遊
  三退保平安
  還原歷史真相
  江澤民其人
  焦點專題
  神傳文化
  民間維權
  社會萬象
  史前文明
  官場動態
  國際新聞
  控告江澤民
  活摘器官與販賣屍體
  精彩視頻
  談東談西
  聚焦法輪功
  精彩網語
 
 
本報記者
 
 
專欄作者
 
首頁 要聞 內幕 時事 幽默 國際 奇聞 災禍 萬象 生活 文化 專題 寰宇 維權 視頻 雜談
 
 
Copyright© RMB Public Foundation Inc.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