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体 - 正體 - 手機版 - 電子報

人民報 
首頁 要聞 內幕 時事 幽默 國際 奇聞 災禍 萬象 生活 文化 專題 寰宇 維權 視頻 雜談
 
 
 
 
 
 
 

吃死人的烏鴉大軍壓京 莫非等着收屍?
 
烏蘭京京
 
【人民報消息】藏族人全民信奉藏傳佛教,他們把人死後昇天作爲最大的願望。這個過程由天葬師來完成,地點在天葬臺上,天葬臺大多設在距離寺院不遠的山崗上。

天葬的主要過程是:藏人死後,停屍三天,然後由家人送往天葬臺,一路不可回頭,還要把一個紅陶罐在路上摔破,表示讓死者的靈魂昇天。在天葬臺,天葬師一邊唸唸有詞,一邊雙手熟練地進行碎屍處理,骨肉剝離,再把骨頭用石頭砸碎,把肉切碎,並拌以糌粑。然後點燃幾處糌粑火堆,請「神鷹」來食之,「神鷹」即禿鷲,禿鷲一見煙火,立即飛到天葬臺上,只幾分鐘就可將碎屍搶食一空。這對有些民族來說是難以接受的,但對藏民來說,卻是他們最大的願望。這些在王力雄的著作《天葬》中描述得更加淋漓盡致。

在中國北方尤其是城市,大概只能在動物園裏才能看到禿鷲,樹枝上偶爾能看見的是烏鴉。記得史書上有記載,當饑荒、水災等大災之年,倒斃路邊的人無數,活着的人沒有力氣去安葬他們,只能由着不知從哪裏來的黑壓壓一片的烏鴉去搶食自己親人的屍肉,親眼目睹那帶着血的皮肉從白花花的骨頭上撕扯下來……。 

烏鴉吃人,叫聲可怕,被中國人視爲不祥之物,但幸好不是天天都可以看到它,正因爲此,偶爾聽到它聲音的人都會覺得晦氣,覺得可能有不好的事發生,而往往確實碰到有不好的事情發生了,所以人們更加討厭烏鴉、害怕烏鴉的出現。

中國北方一些大城市,今冬出現鴉羣鋪天蓋地進襲的景象。例如,迫害良心記者的遼寧省長薄熙來所在地瀋陽出現烏鴉成災的現象,讓瀋陽人民憂心忡忡。據媒體報導,「人權流氓」江澤民所在地北京也已經烏鴉成災。

世界日報報導,入冬以來,在北京的西城、東城、宣武、崇文四個中心城區,都出現了烏鴉成羣進襲的現象。有心人注意到,凡是栽種着大白楊的地方,不論是主要的街道,還是居民區中,都出現了鴉羣。

這些烏鴉夜晚歇息在高大的白楊樹梢,白天很少見到蹤影,但在其歇息之所,樹下都出現大片大片的白色糞跡,有的地方糞跡長達一公里,不僅十分難看,其熏天臭氣令行經者無不掩鼻遮口。

雖然寒鴉冬入北京城,不算是新鮮事,但像今冬這樣大羣的烏鴉進襲,鴉糞給環境衛生造成如此惡劣的影響,還是第一次。如仔細觀察,會發現這些烏鴉除了形象醜陋的大嘴烏鴉,就是陰沉沉的禿鼻烏鴉,全是分佈中國大陸的主要令人生厭的鴉種。

鴉羣主襲城市,從華北一直沿伸到東北,離北京不遠的遼寧省會瀋陽,也遭到鴉羣進襲,目前情況比北京更爲狼狽,烏鴉在瀋陽市中心上空成羣翻飛,成千上萬之多,其排泄量之大之頻,當地人說跟下雨一樣,瀋陽人在今冬的戴帽、戴口罩也因之而蔚然成風,不是爲了禦寒,而是爲了防躲那些突然天降的鴉屎。有人擔憂要有禍事發生。

有人解釋說,烏鴉之所以進入城市,是因爲城市周邊地區的環境改變,城中樹木比城外多,所以烏鴉轉而進入城中樹木受到保護的地方歇息。這種解釋在北京就說不通,因爲北京周邊地區的樹木保護得是不錯,同時北京市中心有好幾處公園,也是樹木繁多,環境優美,況且鳥類怕人,有的小鳥一看到人就趕快飛走了,但爲什麼偏偏吃死人的烏鴉要進襲一些街道和居民區而不去公園呢?

雖然很多人用「馬到成功」來互相賀新春之喜,但大家都視今年年運有不祥之兆,擔心會有些不測之變。尤其是法輪功創始人春節前後連續發表了六首警言、預言詩,其中「中原處處添新墳」和「中原半地覆沙塵」 尤爲觸目驚心。

有人驚恐地說:「烏鴉是吃死人的,這麼多烏鴉聚集在街道和居民區,莫非在等着……」

文章網址: http://www.renminbao.com/rmb/articles/2002/2/20/19207b.html
打印機版

如果您喜歡本文章,歡迎捐款和支持!

 
     


分享至: Facebook Twitter Google+ LinkedIn StumbleUpon Pinterest Email 打印機版
 
 
 
 
 
 

 
 
 
 
 
 
 
  
  
  九評共產黨
  歷史驚變要聞
  神韻晚會
  共產主義的終極目的
  魔鬼在統治著我們世界
  祕卷玄學系列
  高層祕聞內幕
  時事評論
  奇聞怪事
  天災與人禍
  政治小笑話
  環宇遨遊
  三退保平安
  還原歷史真相
  江澤民其人
  焦點專題
  神傳文化
  民間維權
  社會萬象
  史前文明
  官場動態
  國際新聞
  控告江澤民
  活摘器官與販賣屍體
  精彩視頻
  談東談西
  聚焦法輪功
  精彩網語
 
 
本報記者
 
 
專欄作者
 
首頁 要聞 內幕 時事 幽默 國際 奇聞 災禍 萬象 生活 文化 專題 寰宇 維權 視頻 雜談
 
 
Copyright© RMB Public Foundation Inc.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