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体 - 正體 - 手機版 - 電子報

人民報 
首頁 要聞 內幕 時事 幽默 國際 奇聞 災禍 萬象 生活 文化 專題 寰宇 維權 視頻 雜談
 
 
 
 
 
 
 

誰捏造美國西點軍校掛過雷鋒像?
 
【人民報消息】】「以德治國」之藥方並非突發奇想,此前中共十四屆六中全會議決建立"精神文明指導委員會",就已敲響全民道德重建的鑼鼓,殊不知這些年來卻是世風日下,人心糜爛。於是想起國民政府當年的"新生活運動"。那陣的"精神文明指導"是從儒家傳統中來的,無非是忠孝仁勇、禮義廉恥。由於戰亂頻仍,這一匡扶世風之努力毀於烽火之中。當時有一專寫諷刺打油詩的詩人袁水拍嘲諷"新生活運動",有句曰:新生活,新生活,什麼新生活,還是舊生活!

袁水拍終於在新中國成立後找到了他心儀的"新生活",並在各個年代的政治運動中盡情歌頌這種"新生活",一直吟唱到自己身敗名裂。

如今又見"新生活",儒家的訓誨是很難聽見的了。曾在本朝立過牌坊的無數尊革命偶像,因斗轉星移,已是"人面不知何處去",屈指算來,只剩下一個雷鋒。

雷鋒這位普通一兵,去世已四十年了。

60年代的全國"學雷鋒運動",學得個風起雲湧;70年代大家忙於革命,便忘了他,僅有個別注家考證出雷鋒在日記中批判過劉少奇,這畢竟太過牽強,於是未能將他重塑爲"造反先鋒";80年代的"五講四美",又想起他來,打鑼打鼓的"學"了一陣,只似死水微瀾;90年代,社會道德大滑坡,雷鋒的靈位再度被祭出來,對許多一心求財的世俗百姓來說,那些陳穀子爛芝麻已聽膩了,於是一個頗具創意的奇聞就登遍了大陸的報刊,說是美國的西點軍校懸掛着雷鋒像,以激勵美利堅的士官生向這位中國列兵學習,克己奉公,死而後已。

連美國大兵都得學雷鋒,黑髮黃膚的本國同胞還能說不?

西點軍校是一個向公衆開放的旅遊點。我不但自己去過,也陪友人去過,麥克阿瑟、巴頓將軍的像倒還認得,卻從未見到有什麼雷鋒像。有一次陪客人去西點軍校,客人向戎裝筆挺的接待軍官發問:有否掛過雷鋒的像?軍官說,已有一些中國訪客問過這事,他也曉得中國傳媒宣傳過這則消息,但他可以很確定地答覆,西點軍校從來不曾懸掛過雷鋒的像。

其實,要學雷鋒儘管自己關起門來學,何須乞靈於大洋彼岸的"凌煙閣"呢?

要說當年的雷鋒,處處行善,是很教人感佩的。中國的傳統文化道德,也曾薰陶出衆多的大小善人,見諸史冊、戲曲、話本小說。如指他是這條河床的延續,立個牌坊也無不可。不過,他被尊爲"共產主義戰士",當局以他的大量日記來佐證此爲毛思想所哺育出來的"新人",用心可謂良苦。不幸的是,當這種主義和思想油漆剝落之時,雷鋒的傳世意義就大打折扣了。

更何況,當時爲描畫這輻"封神榜",不但《雷鋒日記》經過寫作班子修飾,更將雷鋒"因公殉職"之細節諱莫如深。我們這些身歷學雷鋒運動的過來人,除了反覆誦讀他的日記,照葫蘆畫瓢地寫學毛著心得之外,關於他的死因,只記得官方告訴我們的版本----雷鋒因指揮行車,被一棵倒下來的大樹砸死了。

沒有任何資料提到另一個人,就是當時被雷峰指揮的軍車駕駛員,他被輕而易舉地抹掉了,彷彿從不存在。而此人在沉重的陰影裏苟活了三十多年,直至1996年清明節才現世,他帶着全家人在撫順雷鋒紀念館前植下了第一棵樹,"喬安山"這名字,如同無主孤魂突然重返陽界,一夕之間他便成了新聞人物。

喬安山以前是瀋陽軍區工程兵某部的副駕駛員,爲雷鋒的助手。1962年8月15日,他倆出車回來,稍事休整,雷鋒便招呼戰友:"咱們洗車去。"小喬坐上駕駛室,打算循規蹈矩地順車道開去洗車場,不知爲何,班長雷鋒卻要抄近道,逕直從營房小路穿行,爲此他着手搬去橫在通往洗車場小路上的鐵絲網。這是圖個便利?是爲了節油?天曉得,總之軍人以服從命令爲天職,小喬只得聽班長的。他開到鐵絲網前,卻有點不安,小路太窄,右邊是連部營房,左邊是一棵大楊樹,周圍還縱橫拉着多條鐵絲,捆着一根根木杆,平時是用來晾曬衣被的。小喬問:"班長,行不行?"雷鋒搬開攔路鐵絲網,就說沒事了。小喬又退又進的在窄路上倒車,好象倒順了,但總覺不妥,便停下探頭問:"班長,咱們會不會撞上房子?"雷鋒查看一下,又說:沒事,你只管開吧!他在車左前方用手勢指揮:倒__進__倒__進......小喬通過了鐵絲網缺口,一掛擋就向前開去,他渾然不覺,左後輪將一根晾衣服的木杆蹭倒了,他更不會知道,鐵絲巨大的拉力將木杆反彈回去,正好擊在班長的太陽穴上!小喬直開到洗車場,下來一看,怎麼班長遠遠的蜷臥在地上?他急急跑過去,只見雷鋒口鼻都在噴血,小喬抱着他,瞬間就被濺上一身血漿......

雷鋒被送到撫順西區醫院時已停止呼吸,經院方搶救,他氣若游絲地微微吐納,院長診斷是顱內骨折,內出血,醫院裏無人會做開顱手術。部隊方面馬上派車去瀋陽接陸軍總院的專家,卻爲時已晚。雷鋒開始抽搐,院長見狀即切開他的氣管輸氧,二十分鐘後,院長宣佈雷鋒已告不治。喬安山捶胸頓足,痛哭不止,並守在太平間裏不肯離去,直至醫院職工下班,他仍不退出,只好將他和雷鋒的遺體反鎖在停屍間裏。不過,後來排長親自領着兩個戰士前來將他押走,並關在營房禁閉起來。在和平歲月裏,士兵們都沒見過陣仗,小喬認爲自己撞死了班長,只落得個挨槍斃的下場了。誰知指導員從外面回來,聞訊便下令將他放出來。"誰讓你們把他關起來的?死了一個不能死第二個!"這是典型的行伍語言。

次日,瀋陽軍區軍事法庭和遼寧交通廳共同組成的調查組前來現場踏勘,仔細測定前後倒車的轍印,得出結論:這是意外交通事故,戰士喬安山沒有直接責任。

這年,小喬才21歲。班長死後約一年,全國開始了"學雷鋒運動",作爲反襯,喬安山已前程盡毀,他抑鬱難已,並以自虐式的"工作狂"來彌補過失,一度延期服役,卻終是抬不起頭來,遂於1966年灰溜溜地退伍轉業到五機部在東北的建築公司。豈料到了地方,人家曉得雷鋒是倒在他的車輪下,更是在背後點點戳戳,令他無地自容。文革開始,造反派山頭林立,他甚至有了性命之虞!爲妻兒計,他只好通過親戚關係調往遼寧鐵嶺某單位當司機,並從此嚴守祕密,絕不泄露自己的來歷,甚至不敢讓年幼兒女們知道他曾是雷鋒的戰友。如此苟且偷安,一直熬到1991年,他心頭這口枯井又被攪動了,這時當局重提學雷鋒,瀋陽軍區奉命重新編輯出版雷鋒事蹟,在尋覓雷鋒舊戰友時查到了喬安山的下落。編寫組的頻頻到訪,令老喬無所遁形。事後,他不得不在1993年提前退休,在鐵嶺一居民樓隱居,他倒忘不了"雷鋒精神",時刻樂意給遠近鄰居幫忙,日行一善,從不圖報,故此人緣口碑都極好。然而,他身體甚差,生活非常困難,喬妻唯有到離家很遠的市場上租了一個賣茶葉的攤位,貧賤夫妻百事哀,日子之黯淡,真是"牛衣對泣"!

1996年,《鐵嶺日報》發掘出這位"本地聞人",呼拉拉又炒熱了。至爲荒誕的是,當年旁人背後戳脊樑,不外是指他害死了雷鋒;今日人心之粗鄙惡俗,竟至於不斷有潑皮無賴到喬家老妻的攤上白拿茶葉不給錢,撂下一句風涼話:"你們家是雷鋒戰友,就應該帶頭學雷鋒!"至於原先很感謝老喬樂於助人的一些鄰居,又覺得:"原來他有這檔子事!"有麻煩不找老喬白不找,他就該奉獻奉獻的。

世態如此,真是對"雷鋒"二字的莫大諷刺。喬安山終是不堪其擾,決意走出陰影,便於清明節買了棵柏樹,借了一輛汽車,帶領全家直奔撫順雷鋒紀念館,種下樹苗後,他老淚縱橫地向兒女們首次講述了他與雷鋒的悠遠舊事......

他家的茶葉攤還開得下去嗎?社會道德糜爛至此,正是不學雷鋒不行了;學雷鋒,也不行了。無論怎樣,雷鋒總算是某種立身處世的尺度,連它都風化剝蝕了,大夥兒還學什麼呢?什麼都甭學了,摸着石頭過河,逮住耗子就是好貓......但人總是要有點精神的,於是這年頭就剩下一個包治百病的獨步單方__愛國和說不。不過,我硬是參悟不透,它究竟和「以德治國」有什麼關係?

文章網址: http://www.renminbao.com/rmb/articles/2002/2/15/19090b.html
打印機版

如果您喜歡本文章,歡迎捐款和支持!

 
     


分享至: Facebook Twitter Google+ LinkedIn StumbleUpon Pinterest Email 打印機版
 
 
 
 
 
 

 
 
 
 
 
 
 
  
  
  九評共產黨
  歷史驚變要聞
  神韻晚會
  共產主義的終極目的
  魔鬼在統治著我們世界
  祕卷玄學系列
  高層祕聞內幕
  時事評論
  奇聞怪事
  天災與人禍
  政治小笑話
  環宇遨遊
  三退保平安
  還原歷史真相
  江澤民其人
  焦點專題
  神傳文化
  民間維權
  社會萬象
  史前文明
  官場動態
  國際新聞
  控告江澤民
  活摘器官與販賣屍體
  精彩視頻
  談東談西
  聚焦法輪功
  精彩網語
 
 
本報記者
 
 
專欄作者
 
首頁 要聞 內幕 時事 幽默 國際 奇聞 災禍 萬象 生活 文化 專題 寰宇 維權 視頻 雜談
 
 
Copyright© RMB Public Foundation Inc.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