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体 - 正體 - 手機版 - 電子報

人民報 
首頁 要聞 內幕 時事 幽默 國際 奇聞 災禍 萬象 生活 文化 專題 寰宇 維權 視頻 雜談
 
 
 
 
 
 
 

空、面、酸、亂、偏、懸──CCTV爲全球華人精烹的「除夕大餐」餿了
 
【人民報消息】有人說,春節晚會已經成爲中國娛樂文化的一大品牌,成了中國老百姓必不可少的一道「除夕大餐」,甚至成爲全世界華人辭舊迎新的一種新民俗;也有人說,春節晚會年年搞,年年都是老一套,食之無味,勞命喪財,不如完全推倒重新打造──這對立的聲音,幾年前就不絕於耳。

而今年,後一種說法的支持率似乎越來越高。儘管今年的春節晚會連貫、熱鬧、喜慶,但看過就忘,沒有一個節目給人留下比較深刻的印象。以至於在晚會播出的當晚,互聯網上也不時響起罵聲。讓人感嘆不已:春節晚會這道菜,難道真的餿了?

■年三十餃子掉了陷──空

應該說,春節晚會整體構架不錯,甚至給人一種新奇的感覺:北京主會場與深圳「世界之窗環球舞臺」分會場實現聲音、圖像對傳,上海、瀋陽和西安三地單邊注入現場直播;實現了與網絡的「第一次親密接觸」,還設立了三位網絡主持人;運用了許多高科技手段……

「有框架沒內容,就像年三十的餃子掉了陷,就剩下一張皮。」對此,網友並不賣帳,認爲春節晚會是新瓶裝舊酒,沒有什麼重大突破,「整臺晚會的節目仍多是閉門造車之作,圍繞春節說春節,圍繞馬年談馬年,生活氣息不突出。」

「馮鞏、郭冬臨還是老琴舊彈,內容形式都沒有逃出去年的套路;趙本山《賣車》想把去年的風光延續,但設計的騙局太低級,貪嘴耍貧;牛羣與郭達、蔡明的組合也沒有什麼新意……總之,沒有特別能夠打動人的佳作。」小品相聲幾乎遭到網友的全盤否定。

「歌難聽──詞如白開水,譜像催眠曲;舞難看──裙扇綢巾傘,姑娘小夥堆。」有網友如此說,「某些演員因爲上了一次春節晚會紅了,可以這裏賣唱那裏賣唱,春節晚會上的節目紅了幾個?有幾首歌曲膾炙人口、四海傳唱?除了幾年前黃豆豆的《醉鼓》,還有什麼舞蹈讓人記得住?」

──實際上,在春節晚會上,純粹的舞蹈已經消失了。舞蹈成爲歌曲的附屬物,這也是春節晚會的一大發明創造。

沒內容、無突破、節目不精彩,難以給人留下深刻印象。媒體認爲,廣泛而開放的創作方式是春節聯歡晚會充滿生命力的保證,央視不惜耗費巨資,邀集明星,苦戰數月,但有時卻難以讓觀衆滿意,這不能不說與一些創作人員脫離生活有關、同一些明星大腕藝術積澱不夠有關。

網友也問了,2001年大事那麼多,怎的就沒有明星們瞧上眼的?

■老嘴老臉老生常談──面

「從節目的安排到演員的選擇看得出來,央視是懷舊的,而且是有意地在向老人妥協。」電視報上節目單出來後,就有媒體批評,「這是央視的短視。」

仍然是這樣:長達4個多小時的春節聯歡晚會,就那麼幾個「大腕」在支撐着檯面。「這哪裏是在演給全國人民看,純粹是一幫哥們姐們在自娛自樂。」不滿的聲音說,新面孔少,觀衆參與少,是春節晚會一大頑疾,「12億中國人,有才華的一抓一大把,爲什麼唱歌還是老大姐,小品還是東北腔?」

另一種意見認爲,老面孔是必須的,問題的關鍵是這些老面孔並沒有帶來鮮活的力作,爲什麼年年都上了晚會?「『虎口脫險』10多年了,不見姜昆推出多少好東東。」有網友點名道姓批評姜昆和戴志誠的相聲《妙趣網生》,「這又是一個拼湊之作。把網上的段子串起來,糅巴糅巴就拿到億萬觀衆面前,有點不負責任。這些段子也不知道老薑在一些正規或者非正規的場合講過多少遍了。」

■鬧騰煽情矯揉造作──酸

有媒體曾把央視春節晚會以前表達感情的方式歸納爲鬧騰和煽情。導演陳雨露說了,今年要「表達的是大民族的情結,是有震撼力的民族情」,整個晚會突出的就是一種在中華民族傳統節日裏閣家歡樂的氣氛,從始至終都高高興興。

可是,綜觀整臺晚會,鬧騰依然,煽情如故,要命的是還多了一個毛病──矯情。

鬧騰依然。從開場歌舞開始,主持人的道白都是高分貝,小品演員就更是高了八度,插科打諢討要掌聲;北京、深圳舞臺上的舞蹈演員來來往往、上上下下,瀋陽的球迷、上海的煙花、西安的龍燈獅子圍着轉;近乎職業化的鼓掌聲和叫好聲不絕於耳……鬧騰不遜於往年。

煽情如故。倪萍還是那麼絮絮叨叨,節目之間的串詞總要糅進個人許多情感,不斷地同大家套近乎,忍了整整一個晚上的眼淚,終於在零點鐘聲響起的時候滑了出來;李詠把主持《幸運52》的豐富表情也帶上了春節晚會,不說話也讓人忍俊不禁……

多了矯情。一些歌唱演員深情款款,淚光粼粼,還有演員在短短的一首歌的時間裏,連續兩次表達感激之情;小品演員則有些刻意的做作,郭達仍舊一副哭腔,侯躍文扯着嗓子吼……

■大家露臉人滿爲患──亂

「每年都見媒體報導,上春節晚會要闖多少關要打多少擂,可是,哪一年的春節晚會不是人山人海?」網友感到疑惑,近幾年的春節晚會,爲什麼「人海戰術」倒成了其主要特點。

「人海戰術」首先體現在明星扎堆。大大小小的明星都來了,可是晚會時間不多、節目不夠,怎麼辦?把歌分拆吧,增加角色吧,總得讓人家露露臉。對此,網友的疑問是,當今社會好歌手衆多,爲什麼獨唱的每年都是那幾個人,「讓曲風不同的人一起唱,顯得不倫不類」。

「一首好歌一個背景就足夠了,爲什麼非要把那麼多不相干的人堆在舞臺上?簡直是喧賓奪主。」去年,一個網友邊看晚會邊作統計:每支歌伴舞人數平均在15人以上。今年仍然沒有改變,在央視春節晚會開始前的特別節目「一年又一年」的某個鏡頭裏,記者看到全國各地舞蹈團體的牌子,而在整臺晚會中,只有田震獨唱《草原之夜》沒有伴舞,其餘合唱連唱表演唱都是人滿爲患。

「舞臺被各類人物填滿了,整個場面看上去顯得特別忙亂。」那個有心的網友說,「晚會銜接不暢,好節目嚴重縮水,個別節目甚至給人不完整的感覺。」

「由華麗的背景、多彩的人流彙集而成的集體狂歡,似乎在努力宣揚我們是一個文化的超級大國──爲了滿足這方面的自我膨脹,可以不遺餘力大搞鋪張浪費,製造燦爛輝煌的視聽轟炸。」這是一位網友批評去年春節晚會的說法,記者覺得它同樣可以放在今年,因此照搬過來。

■演而優則歌明星串錯行──偏

去年,就有媒體批評,當紅影視明星章子怡在春節晚會上與香港明星鄭伊健合唱了一首《選擇你的愛》,五音不全的歌唱水平令喜愛她的觀衆大失所望。

但是我們的組織者似乎覺得這些意見只是提給明星的,今年依然讓那些不能唱歌的明星唱了歌:陸毅、周迅、布丁果果組合的一曲《今年如此精彩》,歌聲未落,罵聲就上了網:「什麼如此精彩,簡直是大倒胃口──陸毅倒還湊合(不過也快要上氣不接下氣),可週迅那嘶啞的嗓子是用來唱歌的嗎?」

「不管你是幹嘛的,只要你紅了,就都可以在全中國人民面前喊兩嗓子!」網上批評的聲音說,「演而優則歌則舞則處處露臉,是中國娛樂圈的一大怪。有人崇拜偶像,有人追捧明星,但春節晚會是給全中國人看的呀!」

■走出困境再起東山──懸

據報導,從九十年代後期開始,全國省級電視臺陸續通過亞洲2號衛星向全國送播自己的節目。由此,地方電視臺也按捺不住寂寞,祕密籌辦起自己的春節晚會,試圖從央視春節晚會那裏分一杯羹。有的電視臺甚至不惜重金去請港臺明星加盟參演。1999年,全國大多數省級電視臺如雨後春筍般冒出了自己的春節晚會,有的甚至公開喊出要向央視春節晚會叫板的口號。

而在去年,湖南衛視的春節聯歡晚會就受到好評,明星雖然不及央視的多,氣勢也不及央視的宏大,但形式新鮮,節目可人,迎合了一些人的胃口。網上評論家因此大呼:隨着傳播方式和媒體競爭的日益激烈,各電視臺爭做年夜飯的時代爲時不遠了。

「春節晚會就是一臺電視文藝節目,卻非要把它昇華成『新民俗』,這個沉重的包袱逼着春節晚會走了下坡路。因此,要讓它活起來,首先要『減負』,還它以本來面目。」一位知名的文藝界人士說,「其次,量身訂製,爲適合的人羣做年夜飯,大一統的方式、大而全的定位只會讓觀衆感到厭煩。」

這位人士表示,春節晚會要引入市場機制,讓所有有條件的電視傳媒都來競爭,讓所有有能力的人都來競爭,這樣,壓力才有可能變成動力。

千龍新聞網

文章網址: http://www.renminbao.com/rmb/articles/2002/2/12/19015b.html
打印機版

如果您喜歡本文章,歡迎捐款和支持!

 
     


分享至: Facebook Twitter Google+ LinkedIn StumbleUpon Pinterest Email 打印機版
 
 
 
 
 
 

 
 
 
 
 
 
 
  
  
  九評共產黨
  歷史驚變要聞
  神韻晚會
  共產主義的終極目的
  魔鬼在統治著我們世界
  祕卷玄學系列
  高層祕聞內幕
  時事評論
  奇聞怪事
  天災與人禍
  政治小笑話
  環宇遨遊
  三退保平安
  還原歷史真相
  江澤民其人
  焦點專題
  神傳文化
  民間維權
  社會萬象
  史前文明
  官場動態
  國際新聞
  控告江澤民
  活摘器官與販賣屍體
  精彩視頻
  談東談西
  聚焦法輪功
  精彩網語
 
 
本報記者
 
 
專欄作者
 
首頁 要聞 內幕 時事 幽默 國際 奇聞 災禍 萬象 生活 文化 專題 寰宇 維權 視頻 雜談
 
 
Copyright© RMB Public Foundation Inc.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