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体 - 正體 - 手機版 - 電子報

人民報 
首頁 要聞 內幕 時事 幽默 國際 奇聞 災禍 萬象 生活 文化 專題 寰宇 維權 視頻 雜談
 
 
 
 
 
 
 

中國人不再屈從淫威 一個巨大的希望已破土而出
 
作者:劉賓雁
 
【人民報消息】在廣州出版的最受國內人歡迎的《南方週末週刊》,發行量達到二、三百萬份,今年春天被中共變相封閉了。爲什麼說變相呢?因爲刊物還在出,可是編輯部的幾乎所有人員都被撤換,編輯方針和內容完全變了,所以可以叫著換藥不換湯,這家刊物實際已經遭到幾次改組,這一次是最徹底。起因就是4月19日那一期登了關於一本書的筆談,書名叫做"中國底層訪談錄",作者是廖亦武,另一個原因就是發表探討了那個作惡多端的犯人張軍,怎麼樣變成犯罪分子的過程和原因的那個文章。

今天我們只談廖亦武這個人。他是一位詩人,八十年代已經很有名了,1989年6月4號大屠殺那個凌晨,他創作、朗誦和錄製了抗議大屠殺的一部作品,後來他又去創作和組織了拍攝電視片"安魂",並因爲這個而被捕、判刑四年。

出獄後妻離子散、生活無著,只能到酒吧裏推銷賣藝渡日,在異常艱難境地下,他仍然繼續鬥爭,他既沒有錢又沒有自由,但是居然能夠在1999年到2001年中間連續出版了三本書,一本是"沉淪的聖典",寫的雖然是朦朧詩和地下文學的歷史,卻把一個被隱滿了二三十年的歷史真象揭示出來,因而被1999年度被評爲十大好書之一,但卻反而受到當局的追究,認爲這本書是反動書籍。想不到這一年的九月廖亦武又拋出第二本書,叫著"漂迫",三個月裏再版五次,被認爲寫出了另一箇中國,那就是被人遺忘的那個多數人的中國。

共產黨當然不饒過他,本來那一年二月廖亦武結婚大喜日子裏,警察局就拘留他,沒收了他全部手稿。他的境遇是難以想象的,他自己寫道:我象一條狗一樣,咬著一塊骨頭,就不鬆口,那怕人家趕你,罵你,用棍棒打你,要和那塊骨頭同歸於盡,寫了這麼多年,我實在撐不下去了,有時候兜裏只有幾塊錢,連門都不敢出,想越境逃跑,又不知道怎麼個逃法,時刻記住一點,誰也救不了誰,你在孤軍奮戰。他說他撐不下去了,可在這一年他就出了兩本書,每一本都震憾中國,自然震驚了中共,到2000年1月他又出版了"中國底層訪談錄",收錄了六十個人的人生記錄,四十多萬字,十幾家出版社都不敢出,最後由長江文藝出版社悄悄出了,全國五十多家報刊重點評價了這本書,轉眼間北京一個圖書中心召開了"底層"這本書讀書講評會,三十幾位文學、社會學、歷史學、生物學、新聞學專家和學者教授出席、發言,氣氛非常熱烈。

北大生物學一位教授說:不管你怎麼封殺,民間的聲音是壓不完的,是殺不絕的,總是有後繼者,爲什麼?因爲生活太殘酷了,太不人道了,把人們的所有的東西都給剝奪光,但是人們還是要說話,舌頭總還沒有割掉吧?在這會上大家都搶著發言,矛頭對準官方,這就把主辦單位給嚇壞了,但由於大家興致很高,雖然天色已晚,他們還是轉移到郊區的大學舍繼續開會,這個時候,書的作者廖亦武才出來給大家見面,他推銷、朗頌紀念亡靈的詩,全場肅然起靜,大家感動得揮淚鼓掌,很多人上臺講話,對廖亦武表示衷心的讚賞。

關於底層人物,國內也不是沒有報道。爲什麼廖亦武的這本書會引起如此強烈的反響?其中必有原故,我想一定是跟作者人格、感情、他深入的思考分不開,總之廖亦武這樣一個人的存在,和那樣一個艱難困苦的環境下,他能夠堅持下來,本色不改,作出這樣了不起的貢獻。那麼我們就必定要思考的一個問題是:他身上的力量是從哪裏來的?我想那就是中國畢竟變了,中國人不會再屈從任何強威了,在廖亦武身上,在他的背後我們能夠見到一個巨大的希望,正在中國生長起來!

<<自由亞洲電臺>>

文章網址: http://www.renminbao.com/rmb/articles/2001/10/30/16699b.html
打印機版

如果您喜歡本文章,歡迎捐款和支持!

 
     


分享至: Facebook Twitter Google+ LinkedIn StumbleUpon Pinterest Email 打印機版
 
 
 
 
 
 

 
 
 
 
 
 
 
  
  
  九評共產黨
  歷史驚變要聞
  神韻晚會
  共產主義的終極目的
  魔鬼在統治著我們世界
  祕卷玄學系列
  高層祕聞內幕
  時事評論
  奇聞怪事
  天災與人禍
  政治小笑話
  環宇遨遊
  三退保平安
  還原歷史真相
  江澤民其人
  焦點專題
  神傳文化
  民間維權
  社會萬象
  史前文明
  官場動態
  國際新聞
  控告江澤民
  活摘器官與販賣屍體
  精彩視頻
  談東談西
  聚焦法輪功
  精彩網語
 
 
本報記者
 
 
專欄作者
 
首頁 要聞 內幕 時事 幽默 國際 奇聞 災禍 萬象 生活 文化 專題 寰宇 維權 視頻 雜談
 
 
Copyright© RMB Public Foundation Inc.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