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体 - 正體 - 手機版 - 電子報

人民報 
首頁 要聞 內幕 時事 幽默 國際 奇聞 災禍 萬象 生活 文化 專題 寰宇 維權 視頻 雜談
 
 
 
 
 
 
 

「血肉飛彈」與「超限戰」 江澤民也稱讀過
 
趙紫龍
 
【人民報消息】人人都說戰爭是最糟解決紛爭的手段,可是古今中外總有人發動戰爭,更諷刺的是戰爭之結束往往還靠戰爭(當年德日不被打垮,世界豈有寧日),有時還必須以殺止殺方能使更多無辜免遭殺害(今日文明世界向恐怖分子開打,乃最佳的例子),真是可悲!

戰爭常帶來大量的殺戮與破壞,隨文明演進與武器精進與多元化,其手段已不再肆無限制。目前國際共識計有:不虐俘殺俘,不可不宣而戰,不能用核生化武器,禁止傷及平民等。

顧名思義「超限戰」就是爲打倒強敵,在方法上可超越任何限制無所不用。一旦出手絕不心慈手軟,以雷霆之勢對敵之「死穴」施以致命攻擊,方能以小勝大,所以也有人稱之爲「打贏不對稱戰爭戰法」。其手段包括潛入敵國暗殺政要、水源下毒、爆炸水庫、煉油廠、金融中心及核電廠等,一無禁忌。

恐怖戰術非自今始,但有系統地收集、分析併發揚光大編成戰術教材,可能始於中國空軍大校喬良與王湘穗。他們於一九九八年將它及其他數種非傳統戰術(如網路戰等)統合成「超限戰」,編印成冊在軍中傳授。連江澤民主席據稱在去年二月也讀過,超限戰受到重視由此可見。

九一一慘案中,十九個恐怖分子在短短一小時間便讓六千人隨兩幢鋼骨摩天樓「灰飛煙滅」。非但震驚全球,而且重創美國經濟與民心,迫使美國修正其中東甚至全球政策。幾把美工刀便殺得擁有八千核彈的超強斷條胳膊瞎隻眼,這些亡命徒所施之戰術,正是「超限戰」。用劫機手段逼迫無辜乘客共赴黃泉,同當「血肉飛彈」,可說是喪盡天良的做法,離譜到只能以「匪夷所思」四字形容。是誰想出這狠招?且看世界日報十月五日的消息,其標題爲「九一一恐怖戰可能源自『超限戰』」。筆者一字不改擇錄於下:「日本的公安當局在美國的事件發生後,從北京得到了這份內。據稱,美國國防部已經翻譯此書。並開始調查〈超限戰〉流通的管道」,「據稱,這本教材是美國轟炸大陸駐南斯拉夫大使館時期,由解放軍出版社所出,因此意識上就是以美軍做爲主要的假想敵」,「這本書中除了詳述劫持民間客機,滿載著燃料猶如一顆飛行炸彈,若對著先進國家的中樞部分以及核能電廠進行攻擊,就能夠造成對方強烈的傷害……」。

美國防部在熱戰臨頭時還分神追查〈超限戰〉流通管道,顯然想證實是否中國在玩「曲線傳遞」(經「流氓國家」遞至與其不共戴天的中東恐怖分子之手)與「借刀殺人」之把戲。這陰招不但已重創美國(不須負責),而且輕易地迫使美國將資源與政策自「全國反飛彈系統」及「圍堵中共」,轉向與回教激進分子長期纏戰,最好是被迫愈陷愈深無法自拔,不斷消耗國力。再說在美國自顧不暇時,中共更易對付臺灣及國內異議或分離分子。美國圖用軍備競賽拖垮中共的高招,這回總算遇到超限戰這難纏的對手了。

當全球親睹飛機撞樓、人如葉落樓化濃煙,驚駭之餘無不爲瞬間慘遭活埋的五千人悲慟。普天之下除少數回教徒在歡呼外,只有大陸人民喜形,不是說老美咎由自取遭了報應,就是向勇士致敬,竟然還有人說美國人死得愈多愈好,令人聽得毛骨悚然。中國真的病了,連多數人民也跟著病了。幸有少數人深明是非,在網上發出人性呼喚,讓外人不致對中國完全絕望。

慘案發生後,江澤民立刻以熱線向布什慰問並表示支持美對恐怖分子開戰,關懷憤怒之情可圈可點。可是當美展開遣艦派兵時,卻一再要求美在動武前必先獲聯合國安理會同意(中國有否決權)。這招之用意在逼美爲出兵須先賣中國帳,同時也好爲日後美國衛臺參戰時,須由安理會先認可弄個範例。江的惺惺作態,別有所圖,加上布什懷疑中國在玩超限戰耍陰的,導致了布什在國會讚揚包括俄國在內的一長串聲援美國國家時,刻意地漏掉了還口口聲聲支持他的中國,我猜他在暗示老江──別老把我當傻子。

(世界日報)

文章網址: http://www.renminbao.com/rmb/articles/2001/10/20/16530b.html
打印機版

如果您喜歡本文章,歡迎捐款和支持!

 
     


分享至: Facebook Twitter Google+ LinkedIn StumbleUpon Pinterest Email 打印機版
 
 
 
 
 
 

 
 
 
 
 
 
 
  
  
  九評共產黨
  歷史驚變要聞
  神韻晚會
  共產主義的終極目的
  魔鬼在統治著我們世界
  祕卷玄學系列
  高層祕聞內幕
  時事評論
  奇聞怪事
  天災與人禍
  政治小笑話
  環宇遨遊
  三退保平安
  還原歷史真相
  江澤民其人
  焦點專題
  神傳文化
  民間維權
  社會萬象
  史前文明
  官場動態
  國際新聞
  控告江澤民
  活摘器官與販賣屍體
  精彩視頻
  談東談西
  聚焦法輪功
  精彩網語
 
 
本報記者
 
 
專欄作者
 
首頁 要聞 內幕 時事 幽默 國際 奇聞 災禍 萬象 生活 文化 專題 寰宇 維權 視頻 雜談
 
 
Copyright© RMB Public Foundation Inc.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