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返回  電子報 简体版
 
美國新規再讓中共跳腳 日本亦增加出口管制中企
 
梅淩霜
【人民報消息】據美國之音報導,9月29日,美國商務部工業與安全局(BIS)公布新規則,以阻止被列入黑名單的企業利用子公司來規避美國制裁。美國商務部表示,新規則是填補漏洞,加強整體的出口管控機制。 根據新規則,任何實體,如果其至少50%的股權由實體清單或軍事最終用戶清單上的一個或多個實體所擁有,則該實體本身將自動受到實體清單/軍事最終用戶清單的限制。 此外,如果實體清單/最終軍事用戶清單上的公司持有大量少數股權,這也將亮起警訊,觸發額外的盡職調查要求。此前,實體清單和最終軍事用戶清單完全排除了所有未被具體列名單實體,即使這些實體與被列入清單實體之間存在廣泛的企業和財務聯繫。 美國實體清單是美國在世界範圍內制裁的實體單位實體名單,實體單位包括:大學、研究所和公司。實體名單中是被認為違反美國國家安全或外交政策利益活動的外國企業、組織、個人或其他實體。除非得到美國商務部的許可,美國人和企業不得與這些實體從事有關受出口管控物項的出口、再出口和國內轉讓交易。 截至今年3月,實體清單已有3351個條目,與中國公司相關的有1300個,其他的也有很多是中共在海外的代理企業。 另有統計顯示,截止2025年1月,BIS涉華美國黑名單共發布40次,其中2018年2次、2019年5次、2020年7次、2021年6次、2022年2次、2023年11次、2024年6次、、2025年1次。美國黑名單包括中國科研機構(研究機構/院/中心)129家、人員16名、高校9所、國家機關19個,相關企業798家。 從黑名單中可以看出,有著中共背景的華為、中興、海康威視等中國科技巨頭均榜上有名。也就是說,包括這些巨頭在內的上了美國黑名單上的中國公司,如果對旗下子公司控股超過50%,那些子公司將自動進入美國制裁或出口管制名單。 以華為為例。華為投資控股有限公司作為母公司,通過全資或控股方式成立了多家子公司,涉及多個業務領域,如華為終端有限公司,負責智能行動電話、平板、穿戴設備等消費電子產品以及智能汽車業務。 華為雲計算技術有限公司,主營公有雲、私有雲及混合雲解決方案,2024年銷售額含內部交易為688億元,海外公有雲收入增長超50%。 華為數字能源技術有限公司,聚焦能源數字化、智能光伏等領域,2024年銷售額686.78億元; 海思半導體有限公司,負責芯片研發,2024年銷售額估算約300億元,麒麟芯片在中國高端SoC市場份額達12%。 ………… 2019年4月23日,華為投資控股有限公司還成立了一家全資子公司——哈勃科技投資有限公司,註冊資本7億元人民幣,由華為母公司100%控股。截至2020年底,該公司已對中國多家科技企業進行了投資,其中20餘家與半導體制造緊密相關,涉足半導體設備、關鍵材料、設計工具等多個領域。此外,還有晶圓設計企業如射頻組件和光通訊零部件的制造商,均成為哈勃科技的投資對象。其股權基本低於10%。 上述華為子公司,如果母公司控股超過50%,就將自動被美列入黑名單。顯然,通過子公司規避美國的制裁,是長期受中共浸染下的中國公司自以為聰明的做法。但如今,美國政府正在堵上這個漏洞。 據說根據新規,如果中國公司是多股東交叉持股,美國商務部將直接套用最嚴格標準,寧可錯殺不放過。如果股權不清楚,美國出口商必須自己查清楚,查不嚴還要自己擔責。在這樣的壓力下,美國公司與中國公司做交易的意願還有多大? 這樣的做法自然又是對中共的一記重擊。中共外交部隨即跳出來高喊「霸淩主義」,指責美國「違反國際規則」;中共商務部發言人則表示「堅決反對」,指責美方「泛化國家安全、濫用出口管制」,並聲稱「中方將採取必要措施」。中共還搬出《反外國制裁法》,威脅要把美企拉入黑名單。 而就在美國商務部推出新規的同一天,日本經濟產業省更新出口管制「最終用戶清單」,其中增列多家中國企業,並將2家中國企業移出清單。日本緊隨美國的做法,同樣讓中共跳腳、抗議。 只是中共的叫囂、憤怒、抗議有用嗎?只能說美國的打擊真是越來越精準了!美國既然敢扣動扳機,難道還怕中共的報複嗎? (人民報首發)△
分享到: Facebook Twitter Google+ LinkedIn StumbleUpon Pinterest Email
 
 

讀者留言反饋:



讀者留言
 
歡迎您的留言反饋。
 
 
「女版安倍」想與習近平直率對話 北京嚴陣以待 2025/10/6 (33,680次)
日媒:北京強化對臺灣總統府斬首作戰 2025/10/3 (36,771次) 📝
美軍死神無人機劍指中朝 俄亥俄級核潛艦威懾南海 2025/10/1 (38,014次)
多事之秋!四中全會前大批疑似82集團軍車進京 (圖) 2025/10/1 (51,882次)
日本法輪功學員關西大遊行 籲制止中共迫害(多圖) 2025/9/18 (23,700次)
美國首次在日本展示「堤豐」中導系統 2025/9/17 (10,858次)
中共窮兵黷武 美日快速做出應對(圖) 2025/9/17 (46,022次)
美日啟動史上最大規模聯合軍演(圖) 2025/9/12 (24,513次)
他們異口同聲地說:被中共制裁倍感光榮(圖) 2025/9/9 (43,732次)
 
知情人冒死爆料!4手法黑于朦朧 真相驚人|田海蓉程青松互咬4大疑點|
知情人冒死爆料!4手法黑于朦朧 真相驚人|田海蓉程青松互咬4大疑點|
82集團軍進京?保定軍車排長龍!北京天空驚現神祕光束!
82集團軍進京?保定軍車排長龍!北京天空驚現神祕光束!
于朦朧好友曝驚人內幕!中共鐵拳揮向熱搜和網紅?!【 #曉坤話時局 】
于朦朧好友曝驚人內幕!中共鐵拳揮向熱搜和網紅?!【 #曉坤話時局 】
中國經濟全面崩塌!全民煎熬,百姓陷於水深火熱中!各行各業大蕭條!|
中國經濟全面崩塌!全民煎熬,百姓陷於水深火熱中!各行各業大蕭條!|
小米輾壓吊打蘋果!米粉清醒了,掀桌子!|#人民報
小米輾壓吊打蘋果!米粉清醒了,掀桌子!|#人民報
于朦朧案壓不下去!全球聯署為他討公道超11萬人/四中全會逼近高層惡鬥
于朦朧案壓不下去!全球聯署為他討公道超11萬人/四中全會逼近高層惡鬥
 
看完他的經歷 你還想打臺灣嗎?(圖) 2025/10/8 (41,896次) 📝
消息曝習蔡因年齡被逼退 美媒指習四中全會或交權 2025/10/8 (36,757次) 📝
劍指北京!歐盟大幅提高進口鋼鐵關稅(圖) 2025/10/8 (39,730次)
重慶也反了?于朦朧案引爆網絡起義衝擊習共(圖) 2025/10/8 (42,326次) 📝
天下奇譚(367)不佔不義之財 袁崇豫行善得福報 2025/10/8 (32,301次)
治國無方習狡辯 網民紛紛懟回去!(圖) 2025/10/8 (41,053次)
陳館長舔共舔出大內傷 人民日報黑習黑出新高度 2025/10/8 (33,306次) 📝
李強代習赴朝鮮 習近平身體不行了? 2025/10/7 (35,932次) 📝
于朦朧+楊蘭蘭 揭開習家大祕密(圖) 2025/10/7 (45,744次) 📝

北京消費斷崖式下滑 專家:需體制改革(圖) 2025/10/7 (37,388次)
三重夾擊民怨沸騰 中國要變天了!(圖) 2025/10/7 (38,459次) 📝
于朦朧之死牽扯4常委 案情細節顯示警方淪爲擺設 2025/10/7 (33,683次)
天下奇譚(366)警察和法醫親歷因果報應故事 2025/10/7 (31,032次)
于朦朧被獻祭,李鵬家族向習近平報復? 2025/10/6 (41,855次) 📝
「女版安倍」想與習近平直率對話 北京嚴陣以待 2025/10/6 (33,680次)
習近平修憲後李克強寫下文稿 曝光他爲何必死 2025/10/6 (40,025次) 📝
天下奇譚(366)一隻蜘蛛詮釋了生命的真與善 2025/10/6 (32,121次)
王滬寧在新疆出了個大醜 2025/10/6 (36,648次) 📝
天下奇譚(365)短腳水鬼 2025/10/5 (9,485次)
中秋月餅市場遇冷:消費降級與食品安全隱憂 2025/10/5 (32,877次)
知情者冒死爆料背後勢力陰謀抹黑于朦朧的4大手法(圖) 2025/10/5 (42,625次)
美國新規再讓中共跳腳 日本亦增加出口管制中企 2025/10/5 (30,739次)
湖北驚爆車輛撞人致5死8傷 車身染成黑紅色(圖) 2025/10/5 (42,260次)
為于朦朧發聲 孫德榮被定死期 魯班被造謠入美籍 2025/10/5 (10,884次) 📝
北京向俄提供烏衛星情報 助其發動導彈襲擊 2025/10/5 (32,091次) 📝
朦朧案疑兇曝光 嗜血如命的「趙家人」 (圖) 2025/10/4 (50,496次) 📝
「紅色濾鏡」下看清習近平「沒有說出的話」 2025/10/4 (38,824次)
與于朦朧遭遇相似 傳「最帥武僧」被虐殺摘器官(圖) 2025/10/4 (46,093次) 📝
首爾反共示威越演越烈 習出爾反爾惹怒韓國人(圖) 2025/10/4 (49,113次) 📝
末世怪事多!「蟋蟀月餅」超出想像(圖) 2025/10/4 (45,560次) 📝
火燒眉毛 國企扎堆拋房產一片哀嚎(圖) 2025/10/3 (56,440次)
又一勇士網絡衝塔 上北京狀告習共十宗罪(圖) 2025/10/3 (51,872次) 📝
川普:4周後與習會面 重頭戲是它 2025/10/3 (37,626次) 📝
不尋常!川普要美軍喚起戰鬥意志(圖) 2025/10/3 (47,499次)
日媒:北京強化對臺灣總統府斬首作戰 2025/10/3 (36,771次) 📝
 
人民報網站服務條款
 
關於我們
 
反饋信箱:[email protect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