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体 - 正體 - 手机版 - 电子报

人民报 
首页 要闻 内幕 时事 幽默 国际 奇闻 灾祸 万象 生活 文化 专题 寰宇 维权 视频 杂谈
 
 
 
 
 
 
 

猛拍中共马屁,香港保安局长不敢提六四二字(多图)
 
资料图:世界上第一个专门纪念 1989 年 6 月 4 日天安门广场大屠杀的博物馆在一栋商业建筑内开放。(Photo by Lam Yik Fei/Getty Images)
【人民报消息】港警国安处周二(28日)首次动用《维护国家安全条例》拘捕前支联会副主席邹幸彤等6人后,保安局长邓炳强在记者会上,一律以「敏感日子」和「课题」取代「六四」二字,使「六四」形同禁语,连部分港媒都「紧跟路线」。有评论分析指,港府揣摩上意之余,亦必须贴近北京的尺度。
保安局长邓炳强于记者会上,绝口不提「六四」二字。(直播影片截图)
记者:「其实是不是以后提到六四都小心,要避免不要触犯到相关的法例?」 邓炳强:「是否提及一些『敏感的日子』就违法,这个当然不是。」 记者:「敏感日子是否就是六四?」 邓炳强:「你讲的敏感日子,我想本身日子并不重要……」 保安局局长邓炳强虽然口里说提及六四没违法,但周二10分钟的记者会,他无论如何,都讲不出「六四」二字,就连官方新闻稿,亦只以「敏感日子」代替,行动证明了一切。 1989年的六四事件,多年来一直是中共政府及中共的忌讳,官方一般以「一九八九年春夏之交发生严重政治风波」,来代替用「六四」这字眼,但香港一直未有跟随,甚至在回归初期,时任特首董建华更开腔指民主党「是放下六四包袱的时候」;就连李家超去年5月回应市民可否到维园点烛光,都够胆说出:「至于…六四事件呢,特区政府多次强调,任何公众活动,或个人行为都要符合香港法律。」 而立法会上,每年亦有讨论「平反六四」的议案,直至国安法之后,民主派完全缺席议会,这议案便无人再提。 近年来,特别是后国安法时代,六四仿如官场禁忌,政府官员不敢讲,但是不是代表民间不能讲?行政会议成员、资深大律师汤家骅回应《有线新闻》时表示,六四不是一个禁日,亦没有任何活动被法律去禁止,法律的要求是看有没有人有犯罪的意图。 部分传媒紧跟港府「口径」 记者翻查邹幸彤被捕的新闻,已变成官方喉舌的《港台》完全跟风不提「六四」,其他包括《无线》、《商台》、《星岛》,都只敢引用记者提问所说出的「六四」。 媒体报道与高官的口径一致,到底是自我审查抑或是收到「提示」,台湾香港协会理事长桑普认为,两者都有可能:「我想看得到的是实际上两样都有,揣摩上意和贴近北京的尺度。揣摩上意是一件事,但我相信在中共治港系统里面,可能已经下达死命令给这些官员去跟循,等于说不能乱提。」 研究六四事件中大学者去年被拒续签证入境 香港资深政治评论员刘锐绍表示,从去年专门研究六四的中大副教授何晓清,被港府拒绝续签证入境;到本月台湾的总统赖清德就职,从建制到本港亲中媒体,都从以前惯用的称呼,改为台湾领导人、或只直接讲赖清德名字来看,显然在两岸事务上,港府接到来自北京的命令。 刘锐绍说:「香港在政治上面紧跟北京,已经是一个很明显的趋势。至于会不会落实到某一件事件或者某一个名词上面,就要因事而异。建制现在对六四这个词,暂时还没有很大的禁忌,我想这会维持一段颇长的时候,民间有民间那种反应,官方有官方的禁忌。」 至于官员不讲六四,是特区政府揣摩上意,抑或来自北京的命令,他认为难以下定论。△(转自自由亚洲电台)
文章网址: http://www.renminbao.com/rmb/articles/2024/5/30/83104.html
打印机版

如果您喜欢本文章,欢迎捐款和支持!

 
     


分享至: Facebook Twitter Google+ LinkedIn StumbleUpon Pinterest Email 打印机版
 
 
 
 
 
 

 
 
 
 
 
 
 
 
  
  
  九评共产党
  历史惊变要闻
  神韵晚会
  共产主义的终极目的
  魔鬼在统治著我们世界
  秘卷玄学系列
  高层秘闻内幕
  时事评论
  奇闻怪事
  天灾与人祸
  政治小笑话
  环宇遨游
  三退保平安
  还原历史真相
  江泽民其人
  焦点专题
  神传文化
  民间维权
  社会万象
  史前文明
  官场动态
  国际新闻
  控告江泽民
  活摘器官与贩卖尸体
  精彩视频
  谈东谈西
  聚焦法轮功
  精彩网语
 
 
本报记者
 
 
专栏作者
 
首页 要闻 内幕 时事 幽默 国际 奇闻 灾祸 万象 生活 文化 专题 寰宇 维权 视频 杂谈
 
 
Copyright© RMB Public Foundation Inc.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