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体 - 正體 - 手機版 - 電子報

人民報 
首頁 要聞 內幕 時事 幽默 國際 奇聞 災禍 萬象 生活 文化 專題 寰宇 維權 視頻 雜談
 
 
 
 
 
 
 

經濟惡化 狼煙四起 中國勞工抗議活動升溫
 
【人民報消息】據人權組織稱,自去年8月以來,中國的勞工抗議活動迅速增加,尤其是在農曆新年之前。 據美國之音報導,根據位於紐約的國際人權組織自由之家(Freedom House)的異言網(China Dissent Monitor)收集的數據,與2022年同期相比,2023年第四季的勞工抗議活動增加了兩倍多。分析家說,這種動盪與惡劣的工作條件和中國持續的經濟困難有關。 2023年9月至12月期間,異言網監測記錄了777宗勞工抗議活動,而2022年同期為245起。 設在香港的中國勞工通訊(China Labour Bulletin)的獨立數據顯示,在1月1日至2月3日期間,又發生了183起抗議活動,其中僅廣東省就發生了40起。 異言網負責人史凱文(Kevin Slaten)表示,工人抗議活動通常與工資糾紛和職業安全有關。 「這些爭端在中國的長期問題是勞工保護執法不力,以及完全缺乏獨立有效的工會,」他在電子郵件聲明中告訴美國之音(VOA)。 史凱文說,異言網分析的大多數抗議活動規模都很小,一半的參與者不到10人,40%的抗議者則在10至99人之間。 設在紐約的中國勞工觀察(China Labor Watch)創始人兼執行董事李強(Li Qiang)表示,除了中國經濟放緩外,房地產行業的「內爆」和製造業的減少也是一個因素。 「中國高層次的經濟問題最終為今年勞工抗議活動的增加打下了基礎,」李強在一封電子郵件回覆中對美國之音說。 「由於製造訂單的減少,等等,許多公司面臨財務挑戰,下滲到工人的收入。」史凱文說,建築工人特別有可能舉行抗議,特別是考慮到中國房地產行業面臨的主要困難,一個顯著的例子是大型房地產開發商恆大集團(Evergrande Group)的破產。 「中國經濟相對放緩,特別是房地產行業持續的危機及其對建築工人的影響,正在導致勞工異議的激增,」他寫道。 李強說,移民勞動力、也就是農民工通常與雇主沒有具有法律約束力的合同,他們受到房地產行業崩潰的打擊尤為嚴重。 去年年底,中共國務委員諶貽琴警告說,故意拖延支付工人工資的雇主將受到「嚴厲」懲處,並敦促地方政府確保所有工人按時收到工資。諶貽琴在農曆新年假期前舉行的全國拖欠工資電話會議上發表了這番演講。 來自四川省的移工劉軍在新疆從事建築工作,他說他已經將近兩個月沒有領薪水了。 劉軍對美國之音說,「接近年關了還沒給錢,這都是建築工的血汗錢,幹完活就該給的錢。」同樣在新疆工作的河北省建築工人馬慧說,她的老闆去年三個月沒有給的錢工人發薪水,工地老闆只管飯不出錢,每天麵條、鹽和生抽醬油拌著吃。 她告訴美國之音:「那段時間幾個月沒有生活費,老闆錢都不給借,連衛生紙、牙膏等基本的生活物資都沒錢買。」 李強說,地方政府的預算短缺使他們無法介入幫助農民工。 「過去,中共政府每年都會投入資金,以緩解企業的流動性壓力,並在年底前減少拖欠工資的總數,」李強寫道。 「此外,他們還會加強其監督機制的實施,以打擊與勞資有關的糾紛。但今年,隨著中共政府(尤其是地方層面)面臨財政壓力,情況發生了變化。」 曾為2022年冬奧會在北京建造設施的浙江省工人張超說,他希望建築工人的福利能與他們從事的艱苦和危險的工作相稱。 張超說:「農民工個人能力有限,只能是乾最苦最累的活,拿命和健康換錢。」 他還說:「幹我們這行最大的心願就是:不怕吃苦流汗,只希望能順利拿到應得的工資。」△
文章網址: http://www.renminbao.com/rmb/articles/2024/2/17/80704b.html
打印機版

如果您喜歡本文章,歡迎捐款和支持!

 
     


分享至: Facebook Twitter Google+ LinkedIn StumbleUpon Pinterest Email 打印機版
 
 
 
 
 
 

 
 
 
 
 
 
 
 
 
 
 
  
  
  九評共產黨
  歷史驚變要聞
  神韻晚會
  共產主義的終極目的
  魔鬼在統治著我們世界
  祕卷玄學系列
  高層祕聞內幕
  時事評論
  奇聞怪事
  天災與人禍
  政治小笑話
  環宇遨遊
  三退保平安
  還原歷史真相
  江澤民其人
  焦點專題
  神傳文化
  民間維權
  社會萬象
  史前文明
  官場動態
  國際新聞
  控告江澤民
  活摘器官與販賣屍體
  精彩視頻
  談東談西
  聚焦法輪功
  精彩網語
 
 
本報記者
 
 
專欄作者
 
首頁 要聞 內幕 時事 幽默 國際 奇聞 災禍 萬象 生活 文化 專題 寰宇 維權 視頻 雜談
 
 
Copyright© RMB Public Foundation Inc.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