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
 |
2024年10月13日发表
人气:30,849 分享:
|
|
时势不同以往 赖清德主动出击 习狼狈挨打(图) |
|
 中华民国2024年10月10日国庆日将至,10月5日国庆晚会在台北大巨蛋登场,图为中华民国总统赖清德。(中华民国总统府提供) |
【人民报消息】(人民报记者金欣报导)中华民国总统赖清德近日在台北庆祝中华民国国庆的晚会上,抛出「祖国论」,引起外界高度赞赏。国际媒体将他的讲话放在头版,而中共都无法立即回应。
两岸学者范世平发表文章表示,由于这次双十筹备委员会的主委是立法机构负责人韩国瑜,所以很多韩粉参加国庆晚会,但赖清德的演讲竟然多次获得全场的热烈掌声。可见赖清德的「祖国论」也获得台湾「中华民国派」和「独派」的认同,对团结台湾人民、共同对抗独裁中共起到积极作用。而且,赖清德使用一道简单的数学题「113周岁大于75周岁」,突破了长期以来政治谬误的盲肠,噎得中共无话可说。
范世平指出,「祖国论」可团结台湾人民,一致对外;击破中共操作的「认知作战」和「疑赖论」,减少台美关系深化的阻碍;过去国民党把「中华民国」视作神主牌,现在「中华民国」也可以成为民进党的神主牌;赖清德提出祖国论后,中共国台办发言人朱凤莲直到3天后的8日晚间才勉强做出回应,不得不承认「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于1949年」,在中华民国面前,乃一小弟而已;台湾与中华民国成为等号的中华民国台湾已受台独派认同。
范世平说,台湾媒体什么时候把总统在国庆晚会的演讲内容放在头版? 赖清德应该是第一个,他完全掌握了两岸的话语权,而过去这都是中共在掌控,台湾只能被动回应。如今是主客易位,因此他在舆论战场上是「反守为攻」,采取积极的主动出击,所谓「攻击是最好的防御」,他的发言反而凸显中共在回应上的颟顸迟缓与投鼠忌器。
赖清德「祖国论」甚至可以拉拢中国大陆的人心。
范世平指出,赖清德在国庆晚会上说「中华民国可能是中华人民共和国75岁以上民众的祖国」,台湾媒体「风传媒」8 日报道说中共国台办十分紧张,在「十一长假」期间到处打听赖的说法目的为何? 是否在影射习近平的母亲齐心,因为他们那一代人在青少年时期是「民国」统治,当时起码有言论、新闻与宗教自由,而且是资本主义经济体制,但这些现在都不存在,因此怀念过去,这叫作「国粉」(国民政府的粉丝)或是「民国风」。这是中共最担心的,国台办或许是杞人忧天,但赖的祖国论却可能拉拢中国人的人心。
范世平还说,「祖国论」成为了国际焦点。赖清德发表《祖国论》的当天,英国「卫报」将此列为头条。他在9月1日播出的政论节目中说,中国应拿回在清朝《瑷珲条约》中割让给俄罗斯的100万平方公里土地,而不要舍近求远的夺取仅3.6万平方公里的台湾,此话一出也引发英国路透社等10多家国际媒体的报道。这使得台湾成为国际关注的焦点,台湾问题国际化,则中共要武力犯台就越会受到国际的干预; 反之中共当然希望台湾问题国内化。
范世平指出, 蔡英文面对中共是不卑不亢与有为有守,但是「守比为多」,而且相对低调,即使这样也让中国在对台工作上疲于奔命与错误百出,才会尽失台湾人心,让民进党三次连任总统。如今习近平要面对的是一个在两岸议题上反应快速、充满创意与主动积极的赖清德,中共如果还是依据过去的老方法与旧论述,思想僵化、官僚主义与反应迟钝,恐将处于被动挨打的局面。
由于台湾第16任总统大选出现了柯文哲,因此赖清德赢得总统大选的票数有所影响,得票率没有过半。但是,赖清德上任以来,多次出现在蓝营主办的活动,他的发言基于客观事实,常常令中共噎的无法回应,也获得蓝营民众的认同。
范世平在文章中提到,6月16日,赖清德在凤山举行的陆军官校百年校庆,面对多数蓝营将领,他说「首战即终战」的说法是投降主义,「中华民国在哪里,黄埔精神就在那里」,秉持「为中华民国生存发展而战、为台澎金马百姓安全福祉而战」的才是真陆官,没有这份雄心壮志的就是假黄埔。在8月23日的金门炮战66周年纪念会上,他说:我们要有决心守护台澎金马、捍卫中华民国,团结一致抵抗中国的威胁;而金门是一个蓝到出汁且与中国互动紧密的地方。
可见,面对谎话连篇的中共,只要讲出事实,就足以让中共噎得无法做出回应。
而资深媒体人、香港作家颜纯钩表示,赖清德说的都是事实和常识,只是在这样的场合和时间点说这样的话,显出中华民国总统的底气,顺便心平气和地批评近日那些舔共的台湾艺人,几句话连消带打,谈笑用兵。
颜纯钩于10月9日在脸书发表文章《赖清德「祖国论」连消带打,中共武统不敢文统不能》,文中指出,舆论普遍认为赖清德在两岸关系比蔡英文进取,赖清德数次反击中共言文攻势,都取得国内外正面回应。其实,即使换作蔡英文今日执政,她在两岸问题上的取态,也不会比赖清德保守,根本原因是时势变了,今日的世界与数年前已判若两世。
颜纯钩说,蔡英文上任时,从马英九手上接过烂摊子,当时经济低迷,民生困窘,外交上四面楚歌,她的首要任务是打扫战场稳住阵脚。两岸关系以退为进,不生波澜,专心于台湾本土的经济民生,还要分心对付国民党等中共别动队的破坏,当时蔡英文的持盈保泰政策无可厚非。
不过,今日台湾已非昔日可比,台湾的经济畅旺到令全世界眼红,社会制度的完善使政府无后顾之忧,再加上国际大环境大翻转,中共成过街老鼠,内外都找不到出路。蔡英文若处在今日,也会有更理直气壮的底气,为两岸关系定新调。
颜纯钩表示,对中共恶行一味忍让,变相鼓励中共的步步进逼,台湾日日处于被动挨打地位,台湾人内心憋屈,惶恐过日,影响民心安定。既然软弱也是受欺,强硬也不过是口头威胁,那何必再看人家脸色做人?台湾就堂堂正正,挺起腰杆,表现出一个正常的独立国家的尊严,让自己的人民壮胆,让敌人忌你三分。赖清德有国家的经济外交和民心背书,底气不是从鲁莽躁进﹑不负责任而来,是从对现实政治环境的全盘掌握,对民心背向的透彻了解而来。
赖清德的「祖国论」必然得到大多数台湾人的支持,他们有生以来就在中华民国的体制下生活,一天比一天更和气生财,更有安身立命的保障。台湾人热爱中华民国是发乎情取乎义,对大陆人民的苦难,对香港人近年的遭遇都感同身受,善恶之辨,美丑之别,人人心中有数。
赖清德此番「表演」应该事先得到美国的默许,美国与西方诸国视中共为长远敌人,赖清德为台湾伸张,长西方志气,对美国的国际战略和地缘政治来说,都有正面作用,因此美国表面上不动声色,实际上乐观其成。
颜纯钩还说,赖清德的「祖国论」,中共最激烈的反应也不过是军事演习而已,也伤害不到台湾。数十年来,台湾人对中共的军演都习以为常了,今日中共武统尚无准备,文统已经破产,内部一塌糊涂,外部强敌环伺,台湾人大可照常过自己的日子。中华民国是一个独立的政治实体,台湾人应有自己的国家尊严,事实上也拥有管理国家事务的自主权,中华民国就是台湾人民的祖国。 △
|
文章网址: http://www.renminbao.com/rmb/articles/2024/10/13/85732.html |
|
打印机版
如果您喜欢本文章,欢迎捐款和支持!
|
|
|
|
更多文章导读 |
|
|
 |
 |
 |
1. 马来西亚国王的眼泪引出习的几段传闻(图)
( 74,065次)
2. 北京官场疯传前总理的一段话
(55,543次)
3. 反习派从中层敲掉习亲信 令习无力反扑
(54,288次)
4. 党魁气势衰弱 用吴邦国给自己招魂(图)
( 52,640次)
5. 中共将给特困者发补助 分析:转移政权危机
(49,079次)
6. 心怀不满!澳门市民如此对待特首选举(图)
( 48,650次)
7. 中南海党政军反扑 习政权摇摇欲坠(图)
( 48,283次)
8. 十一开启沙鸡时代! 湖南邵阳公安局长遭下属枪杀
( 47,396次)
9. 张又侠拿海军开刀 习军权被削弱迹象
(45,952次)
10. 政变不是传闻,习家军频频落马!传军改办主任被查(图)
( 44,669次)
11. 江派原政治局常委吴邦国病亡 其家族腐败再被提起
(43,229次)
12. 不跪了!山东农民大哥用铁锹击退强拆队(多图/视频)
( 41,811次)
13. 中南海气氛诡异传王岐山被软禁
(41,503次)
14. 吴邦国充当「两面派」的往事(图)
( 41,451次)
15. 北京已现三次火流星坠落 昭示大人物阳寿要尽(图)
( 40,536次)
16. 法轮功创始人发表《为什么人类是迷的社会》
( 39,336次)
17. 中共前司法部长唐一军被双开移诉 他被谁出卖
(39,132次)
18. 习被削权被剪裙边,中南海仍演团结大戏
(38,500次)
19. A股暴跌!「习大胆儿」的股市为谁而开?(图)
( 36,142次)
20. 头撞南墙 中南海紧急大转弯(图)
( 32,148次)
21. 习近平现在是真正的“孤家寡人”(图)
( 31,708次)
22. 前财务总管被判死缓,王岐山被抛弃,命运难测?
(31,035次)
23. 时势不同以往 赖清德主动出击 习狼狈挨打(图)
( 30,849次)
24. 火流星彗星血色天空三大凶兆齐聚北京 习近平危急?
(30,798次)
25. 中共将亡!中共窃国日扫把星横扫北京(图)
( 30,660次)
26. 中共气数已尽 读禁书官员越来越多
(30,566次)
27. 咄咄逼人的宣传也掩盖不了内部的动荡(图)
( 29,867次)
28. 习近平金正恩给普京祝贺生日 一个低调一个高调
(29,663次)
29. 欠抽!习近平主动给赖清德递鞭子(图)
( 28,973次)
30. 中国股市开高走低失去动力 百家公司相争离场(图)
( 28,841次)
31. 中国青年贷款炒股 银行怕了 割韭菜反噬!(视频)
( 28,703次)
32. 直通中南海的虹桥医院涉诈两千多万元
(28,074次)
33. 为让任志强「服软」 中共使了这损招(图)
( 27,950次)
34. 中国经济有多糟 民叹苦日子难熬!(视频)
(27,658次)
35. 诺奖、AI与三纲五常
(27,629次)
本报记者
专栏作者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