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体 - 正體 - 手機版 - 電子報

人民報 
首頁 要聞 內幕 時事 幽默 國際 奇聞 災禍 萬象 生活 文化 專題 寰宇 維權 視頻 雜談
 
 
 
 
 
 
 

經濟學家揭秘為何中國經濟刺激內需不起作用(多圖)
 
【人民報消息】01 這幾天,經濟學家吳曉求又火了,一番言論引發了廣泛關注。 這次他直接向資本市場開火,直指中國股市的癥結: 中國資本市場發展最大的問題是定位問題,「融資市」不可持續,必須從「融資」轉為「投資」,強化資本市場的樞紐作用。 股市我之前也聊過很多,今天不再多說了,哀其不幸怒其不爭,多說無用! 向來就是知道有錯,知道錯在哪,就是不改,或許是層層利益之下改起來太難。 今天我想聊一聊其他的事情,吳曉求在近期的演講中提出了一個引人深思的觀點: 不要再刺激內需了,因為老百姓根本沒有收入,他們的口袋比臉還乾淨! 消費並不需要刺激,它並不是通過刺激產生的,而是建立在人們手中有錢,有收入的基礎上。 他的觀點其實很簡明扼要:推動消費,關鍵是老百姓的褲兜要鼓,只有在這個基礎上,人們才能放心地去「吃好、喝好、玩好」。 02 這幾年,大國博弈、三年疫情、經濟下行,人們的實際感受越來越糟糕。 從上到下,從官方到民間,都在為經濟恢復活力尋找「藥方」。
網絡截圖
在當下的宏觀語境下,我們都在說內需不足,在中國主要是消費不足。 所以很多專家開出的方子就是,大力刺激內需,刺激消費,經濟由投資驅動轉為消費驅動。 他們會說,你看美國、歐洲、日本等已開發國家,最終消費占GDP的比重普遍在70%以上,比如2020年美國最終消費占GDP比重為82%,歐盟為74%,日本為75%,韓國為64%,印度為73%。 而我們2021年最終消費在GDP中的占比剛剛達到55%,這還是政府消費占據了很大一塊的基礎上。 但你知道這些國家的居民可支配收入占比嗎? 美國在80%以上,歐洲日本都在百分之六七十以上,中國居民可支配收入在國民所得的占比只有可憐的43%,幾乎全世界最低。 發改委也提出了刺激消費20條,但效果呢? 老百姓的消費欲望卻越來越低,似乎陷入了越刺激越收縮的窘境。 終於有經濟學家說人話:別再刺激內需了,都沒收入 消費是由百姓的經濟狀況決定的,就像吳曉求說的老百姓兜比臉都乾淨,你叫他拿什麼去消費? 如果只是為了拉動內需,只關注老百姓怎麼去花錢,而不想方設法讓老百姓增加收入,就是制定刺激消費50條估計也是白搭,畢竟巧婦難為無米之炊。 單純的喊刺激消費只是一種空洞的口號,就是頭疼醫頭,腳疼醫腳,甚至是本末倒置。 03 我知道很多機構和專家都在盯著居民存款這塊「大蛋糕」。 根據央行發布的三季度貨幣執行情況報告,今年9月末,住戶存款餘額達到134萬億,同比增速高達16.5%,居民存款還在「狂飆」。
網絡截圖
很多普通人對於這天量的居民存款完全無感,好多網友都說我怎麼不知道我有那麼多存款呢? 這個我們從今年中金公司發布的2023年中國財富報告,應該能看出其中的問題所在。
網絡截圖
這個圖應該展示的足夠清楚了,我就不展開說了。 央行在報告中說,今年以來,繼續發揮存款利率市場化調整機製作用......增強企業居民投資消費動力,並為銀行讓利實體經濟創造有利條件。 很明顯,如果居民存款繼續「狂飆」,那麼存款利率肯定還會降。 但這能刺激起來想要的消費嗎?即便這是少部分人的財富,那肯定也是要打個大大的問號的。 04 數字上我們的GDP還在年年攀升,但普通老百姓卻感受不到這股繁榮的暖意,生活壓力反而愈發沉重。 為何經濟增長未能滲透到基層? 這其中是否存在某種結構性問題? 這種經濟與民生福祉脫節的現象讓人深思。 一套房榨乾幾代人的積蓄,這個現象是十分恐怖的。 房子、醫療、教育新時期的三座大山,已經不僅僅是經濟問題,更是一個巨大的社會問題。 收入分配格局不平衡,貧富差距不是縮小而是拉大了,更進一步加劇了國內需求的短缺。 政府需要注重分配和社會保障體系,完善養老、醫療、失業等社會保障制度,讓人民有更多的安全感和幸福感。 無差別的社會保障體系是不是需要討論?不管是體制內還是體制外,不管是國企還是民企。 其實,你去算這個財政帳的話,需要的資金並沒有想像中的那麼大。 消費市場的活力並非單純地通過刺激就能達到,而需要經濟發展的支撐,需要老百姓有足夠的實力和信心去支持。 通過提高中低收入者的實際收入水平,改善收入分配不平衡的問題,從而激發他們的消費需求。 05 上面更應該出台更加精準的金融政策,支持中小微企業的融資需求,降低其融資成本,提高其發展的可持續性。 給予他們更多的政策支持和減稅優惠,讓更多的人有創業的機會,從而促進經濟的多元化發展,減少財富的集中現象。 我們大部分人的收入,來自於民營、中小企業,他們是就業的主要來源和消費的重要驅動力。 在這個褲兜里隱藏著秘密的時代,拉動消費,需從增收入、減負擔兩方面著手,才能找到真正的密碼。 擴大內需的根本出路,是提高居民可支配收入在GDP中的占比。 居民收入提高了,消費就會好起來,中國內循環才會暢通,中國經濟才能健康發展。 只有真正滿足人民的基本生活需求,提高他們的收入水平,優化社會保障體系,才能實現經濟的全面發展和人民的幸福生活。 如果我們能夠真正以人民為本,通過全面的民生政策,解決老百姓的實際問題,那麼市場將迎來良性循環。 中國經濟發展的背後,不能忽視普通老百姓的實際感受,讓中國的繁榮不再局限於數字,而是真正融入千家萬戶的幸福生活中。 刺激內需的關鍵在於,讓經濟發展的紅利真正惠及每一個家庭,惠及每一個普通老百姓。△(轉自阿波羅新聞網)
文章網址: http://www.renminbao.com/rmb/articles/2023/12/16/79383b.html
打印機版

如果您喜歡本文章,歡迎捐款和支持!

 
     


分享至: Facebook Twitter Google+ LinkedIn StumbleUpon Pinterest Email 打印機版
 
 
 
 
 
 

 
 
 
 
 
 
 
 
  
  
  九評共產黨
  歷史驚變要聞
  神韻晚會
  共產主義的終極目的
  魔鬼在統治著我們世界
  祕卷玄學系列
  高層祕聞內幕
  時事評論
  奇聞怪事
  天災與人禍
  政治小笑話
  環宇遨遊
  三退保平安
  還原歷史真相
  江澤民其人
  焦點專題
  神傳文化
  民間維權
  社會萬象
  史前文明
  官場動態
  國際新聞
  控告江澤民
  活摘器官與販賣屍體
  精彩視頻
  談東談西
  聚焦法輪功
  精彩網語
 
 
本報記者
 
 
專欄作者
 
首頁 要聞 內幕 時事 幽默 國際 奇聞 災禍 萬象 生活 文化 專題 寰宇 維權 視頻 雜談
 
 
Copyright© RMB Public Foundation Inc.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