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体 - 正體 - 手機版 - 電子報

人民報 
首頁 要聞 內幕 時事 幽默 國際 奇聞 災禍 萬象 生活 文化 專題 寰宇 維權 視頻 雜談
 
 
 
 
 
 
 

奧地利作曲家、交響樂之父——海登(圖)
 
沉靜
 
奧地利音樂家約瑟夫.海登(Joseph Haydn)是繼巴赫之後的第一位偉大的器樂作曲家,古典主義音樂大師,被譽爲交響樂和絃樂四重奏之父。

【人民報消息】奧地利音樂家約瑟夫.海登(Joseph Haydn,1732-1809)是繼巴赫之後的第一位偉大的器樂作曲家,古典主義音樂大師,被譽爲交響樂和絃樂四重奏之父。莫扎特親切地稱他爲「海登爸爸」,樂聖貝多芬則是他的學生。 艱難歲月 海登出生於奧地利邊境的羅勞小鄉村,這個車輪匠和廚娘的兒子,未如母親所願走入教會當神父,卻早早踏上了音樂之旅。天生的好嗓子讓小海登成了維也納教堂唱詩班的歌童。17歲時因發育變聲被趕出合唱團,身無分文,流落街頭拉小提琴賣藝。海登當過僕人——看門、送信、擦皮鞋,幹過家庭教師,做過大提琴手、樂隊指揮……在長期的艱難困窘中,他並不氣餒,刻苦學習作曲,提高專業造詣。 海登愛上了少女泰蕾莎,但是這份愛情沒有結果。泰蕾莎決意要當修女,海登爲泰蕾莎的入會儀式寫了一首C大調管風琴協奏曲,莊嚴的音樂,陪伴心愛的人走進修道院。 宮廷樂長 1761年,海登受聘擔任匈牙利埃斯特哈齊親王的副樂長,不久升任正職,此後30多年,是他工作穩定、創作豐收的重要時期。 海登除了大量作曲,還要負責排練各種曲目,包括歌劇和木偶劇,管理樂團、合唱隊,與親王隨時溝通,制定晚會、宴會、慶典的演出計劃,聘僱人員,調解糾紛……。宮廷的諸多繁縟禮節、繁重的工作壓力、複雜的人際關係,他都以忍耐、感恩和淡定達觀化解了。 作爲指揮,海登既能創造和諧的工作氣氛,又能嚴格有力地把關質量。每週兩場音樂會的演出水平,讓熱愛藝術的親王十分滿意,鼓勵海登大膽放手創作。因爲年少吃過苦,海登對下屬十分體恤。 一次,樂隊成員撇下妻兒跟親王外出旅行,親王樂不思歸,那些渴望與家人團聚的隊員們非常沮喪,於是去找樂長幫忙。海登靈機一動,譜寫了《告別交響曲》。在演奏中,樂器依次減少,樂師們陸續吹滅譜架上的蠟燭離席,最後只剩下兩把小提琴柔聲輕訴,親王心領神會……第二天,樂師們就在歡笑中踏上了回家的路。 海登腳踏實地,任勞任怨,中正平和,謙遜恭順,仁厚風趣,贏得了樂團上下一致的愛戴和信賴;同時又是協調圓融的高手,再雜亂繁瑣的事務也能處理得井井有條,讓人心悅誠服。在他的調教下,樂團的實力蒸蒸日上。穿宮廷制服、戴白色假髮的他,儼然是位面善的長者,還不經意地流露出大智若愚的樸拙滑稽,由衷地令人感到溫暖可靠。在他並不年長時,就獲得「海登老爹」的愛稱,到了晚年,歐洲各國都在演奏他的曲子,「老爹」的綽號搭配德高望重的海登,真是再恰當不過。 知遇提攜 1781年,半百之年的海登與25歲的莫扎特一見如故,建立了誠摯的友誼。莫扎特把海登看作真正的導師。他向海登學習四重奏和交響樂的作曲經驗,並把自己創作的6首絃樂四重奏曲贈送「海登爸爸」。海登傾慕這位「音樂神童」的非凡天才,讚賞莫扎特歌劇創作方面的優勢,也研究學習莫扎特的作品。 他們互相通信,惺惺相惜,心心相印。「只有他具備了能使我歡笑並且深入我心靈的祕密。」莫扎特這樣描述海登。當海登要到英國演出,莫扎特預感到「也許是彼此這輩子最後一次告別」,兩人眼眶都紅了。一語成讖,第二年莫扎特便英年早逝。 一次,海登路過波恩時,有位年輕人拿出樂譜請他評閱,海登大爲欣賞,表示願意做他的老師,這位受教於海登門下的年輕人就是日後在樂壇大放異彩的貝多芬。 海登不僅奠定了古典派的交響樂和四重奏體裁,而且是鋼琴協奏曲和鋼琴三重奏的開創者,還是第一個將賦格和對位法引進古典音樂的作曲家。他爲莫扎特、貝多芬等後輩藝術的開花結果做了很好的鋪墊和輔助。 夕陽華彩 海登的音樂簡約生動,平易近人,一切盡在潛移默化中。傳統古典的樂章,田園牧歌般優美樸實,穿插着海登式的幽默詼諧,宗教般的明淨超脫。雅俗共賞,喜聞樂見。有民間舞曲的歡快,學院派的雅正,宮廷的華貴……能聽到農舍小院咯咯的母雞叫,冬眠初醒的笨熊的腳步……是不喧噪的靜水流深,寒山楓林的醉紅,春風中悠閒吃草的羊羣……慈父般的親和力,返璞歸真的境界,他的音樂語言全世界都聽得懂。 老來的兩次英倫之行,海登完成了從宮廷樂師到譽滿全歐的自由音樂家的轉型,成爲繼亨德爾之後又一位在英國大受歡迎的異鄉貴客,榮獲牛津大學名譽音樂博士學位。12首《倫敦交響曲》是海登百餘部交響曲中的巔峰之作。專家們讚譽《牛津交響曲》令人心馳神往,「白玉無瑕」、「天國般聖潔」。 受亨德爾《彌賽亞》的感召,海登寫了兩部著名的神劇《創世記》和《四季》。《創世記》是他最輝煌、成就最高的作品,與《彌賽亞》、門德爾松的《伊利亞》並稱爲「世界三大神劇」。 「在我生命中,從沒有一個時候比在譜寫《創世紀》時更接近神,彷佛神永遠與我同在。」海登回憶,「每天我都跪倒在地,向上帝祈求賜予我力量完成這龐大的作品!」 有段要譜出雷電風暴的配樂,海登一直都不滿意。他乘船橫渡英法海峽時,正趕上暴風雨。電閃雷鳴,海浪滔天,把船打得搖搖晃晃,乘客們驚慌哭叫,亂作一團,海登卻佇立在甲板上,聆聽銘記這天賜的磅礡樂章,運用到《創世記》中。 演出後,觀衆們感動得流淚,不約而同地高聲喝采,海登激動地指着天喊:「這曲子是從天上下來的!」老人坐在扶手椅裏被擡出來,滿場的觀衆起立,向音樂家致敬,貝多芬過來吻他的手和前額。 晚年的海登步入樂思泉湧的鼎盛時期,煥發出最絢麗的落日餘輝。彩霞滿天,清風明月……△ (有刪減)

文章網址: http://www.renminbao.com/rmb/articles/2020/2/29/70501b.html
打印機版

如果您喜歡本文章,歡迎捐款和支持!

 
     


分享至: Facebook Twitter Google+ LinkedIn StumbleUpon Pinterest Email 打印機版
 
 
 
 
 
 

 
 
 
 
 
 
 
 
  
  
  九評共產黨
  歷史驚變要聞
  神韻晚會
  共產主義的終極目的
  魔鬼在統治著我們世界
  祕卷玄學系列
  高層祕聞內幕
  時事評論
  奇聞怪事
  天災與人禍
  政治小笑話
  環宇遨遊
  三退保平安
  還原歷史真相
  江澤民其人
  焦點專題
  神傳文化
  民間維權
  社會萬象
  史前文明
  官場動態
  國際新聞
  控告江澤民
  活摘器官與販賣屍體
  精彩視頻
  談東談西
  聚焦法輪功
  精彩網語
 
 
本報記者
 
 
專欄作者
 
首頁 要聞 內幕 時事 幽默 國際 奇聞 災禍 萬象 生活 文化 專題 寰宇 維權 視頻 雜談
 
 
Copyright© RMB Public Foundation Inc.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