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体 - 正體 - 手機版 - 電子報

人民報 
首頁 要聞 內幕 時事 幽默 國際 奇聞 災禍 萬象 生活 文化 專題 寰宇 維權 視頻 雜談
 
 
 
 
 
 
 

復墾地偷埋垃圾 上面蓋土後通過驗收(圖)
 
12月11日,山東省鄆城縣隨官屯鎮一復墾用地深坑中有大量生活垃圾和建築垃圾。

【人民報消息】深夜10時,兩道忽高忽低的燈柱劃破夜色,伴隨着發動機的陣陣轟鳴,行進到一片荒地後停下來,在荒地裏突然亮起的幾盞燈光下,這輛紅色半掛貨車露出本來面目,幾個男人上前鬆開貨車車廂的擋板,一輛挖掘機徐徐靠近,用剷鬥將車廂裏的幾十噸塑料垃圾「扒拉」下車,送進一旁的深坑中。 這是12月11日,山東省鄆城縣黃泥岡鎮一處復墾項目偷埋固廢的現場。 「把垃圾填埋地下,蓋上一層好土,誰也看不出來。」現場負責人稱,這一處復墾項目埋了1,000多車垃圾,以一車載10噸估算,埋的垃圾可能超過萬噸。 據《新京報》12月23日報導,山東省菏澤市鄆城縣一些土地復墾項目承包商在深坑填土過程中偷埋固廢,涉及土地面積超過150畝。其中至少50畝該項目的復墾地通過驗收,不久將被用作耕地,種植農作物。 復墾項目回填 一車危廢收費5萬元 「山東大型復墾項目填埋,接收建築垃圾、工業垃圾、一般固廢。按車收費,量大從優,誠意合作聯繫。」在有着240多名成員的微信羣「浙江省固廢交流合作羣」內,李建(化名)不斷髮布這一廣告信息。 記者以產廢企業的名義添加李建的微信,詢問危廢能否用復墾專案處理?李建爽快地回覆「可以,不走手續」。 據李建介紹,該復墾項目爲深坑填埋廢物,上面用好土覆蓋。他發來幾則客戶在夜晚卸貨的小視頻,視頻中,手電筒燈光掃過,幾輛半掛卡車在一臺挖掘機前排着隊,挖掘機揮動剷鬥,將貨物從卡車的車斗中扒拉下來。 李建自稱還曾填埋過桶裝的危廢,「我這邊你放心,做了快一年了。不放心的話,可以實地考察,確定卸貨再打款。」 在李建的安排下,12月7日,記者來到山東省鄆城縣見到負責指揮填埋作業的張六(化名)。 張六約莫三十出頭,家住鄆城縣黃泥岡鎮。他介紹,三處復墾場地分別位於隨官屯鎮元廟集窯廠廢棄地、黃泥岡鎮西營窯廠廢棄地以及黃泥岡鎮的一處廢棄魚塘。 據李建稱,視頻中的填埋場就是這裏其中一處復墾場地,還有幾個月就將填埋完。除此之外,他還有其他兩處場地,三處場地可供填埋的面積共計100多畝。「如果是太厲害的我們可不收啊。」他口中「太厲害」的危廢,包括易燃易爆的、冒煙的、味道太刺鼻的。 張六談起填埋固廢的價格:填埋廢物不計重量,按車結算價格。根據廢物內容的不同,價格也不同。「得看什麼東西。一般的垃圾一車2,000元。」說到危廢的價格,「去年拉了一車化學的東西,5萬元吧。」 說到偷埋危廢,張六坦言他知道這種做法違法,「生活垃圾漂着都不行,更不用說危廢了。」 已填埋千餘車 總量或超萬噸 12月7日晚間,張六驅車帶着記者實地探訪復墾填埋現場。 西營窯廠廢棄地位於鄆城縣東南,向南一公里是鉅野縣管轄範圍,向東一公里則進入濟寧市嘉祥縣地界。在張六口中,這裏是一處「三不管」地帶,是所有場地中「最安全」的。 在張六的表述中,西營窯廠廢棄地的總面積爲180多畝,目前已經基本填完。「裏面還有一個坑,能填100多車。你要是來的話跟我提前說一聲,我把坑再挖深點。」 由於位置偏僻,該場地備受客戶們的「青睞」。張六稱,忙的時候能從晚上6時卸到早晨5時,一晚上卸個十幾車沒問題。 在這塊場地的一些地方,從2米厚的好土往下,直到十幾米深處,全部填埋着垃圾。「附近產的生活垃圾、建築垃圾都送到這邊來。」他估算,老場地至少填了1,000多車垃圾。若據此計算,垃圾總量突破一萬噸。 而對於客戶的來源,張六表示,大部份客戶是通過朋友關係介紹的,也有幾個是微信上認識的。 張六稱,一部份完成復墾的土地已經通過政府驗收。菏澤市自然資源和規劃局今年2月出具的一份驗收意見顯示,西營窯廠有3.37公頃(約合50畝)耕地通過驗收。 在40分鐘車程外的元廟集窯廠廢棄地,一個倒滿垃圾的水坑也是張六等人傾倒垃圾的地點。 記者看到水坑裏積蓄着污濁的液體,上面漂浮着一層垃圾。此地位於鄆城縣西南方向,北側爲一家牆材廠,西側爲一家路橋工程公司,東、南方向都是種植着小麥的農田。 張六稱,元廟集窯廠的窯坑面積有幾十畝。記者查看2018年9月這處窯坑的衛星圖,面積約爲37.5畝。記者根據12月10日的航拍圖估測,如今尚未填埋的面積約爲23畝。 深夜填埋桶裝液體危廢 在微信溝通中,張六通常給客戶發送現場填埋視頻。12月10日晚9時30分許,張六發來一段視頻,稱在西營窯廠廢棄地填埋了一車危廢。 視頻畫面顯示,半掛卡車的車斗中整齊地碼放着兩層鐵桶,以藍色爲主。挖掘機的剷鬥正準備將它們扒拉下來。下一則視頻中,鐵桶已經凌亂地堆放在地面上等待入坑。張六稱,鐵桶裏裝的是液體危廢,平均每個月會填埋一到兩次。 幾番溝通後,12月11日晚間,張六同意把卸貨、填埋的全過程直播給記者看。 12月11日晚10時17分,張六帶路,一輛半掛卡車跟隨着,開入西營窯廠復墾項目的工地,停在一處深坑前。隨後,一臺挖掘機開到現場開始卸貨。 記者在現場看到,不遠的陰影中還停着一臺噸位更大的挖掘機。據張六介紹,由於今天只卸一車貨,因此只動用一臺小型挖掘機。挖掘機司機長期參與填埋垃圾,是能夠信任的「自己人」。 半掛卡車的側欄打開,露出其中的廢物。從外觀看,廢物呈白色,被繩子紮成一捆一捆。挖掘機將垃圾鏟到地上,手電筒燈光下,這些垃圾大部分是薄膜狀的白色、藍色的塑料垃圾。 張六稱,這些垃圾是從東部一線城市運過來的。現場的卡車司機稱,垃圾總量大約17噸。 大約半小時後,垃圾堆已經被攤均勻。 與此同時,另一路記者在西營窯廠復墾項目外的村道上觀察工地的動靜。晚上10時45分,記者看到一輛紅色的半掛車停在項目工地中,有挖掘機停在掛車旁,把掛車車斗內的東西扒拉下來。 11時20分左右,紅色半掛車駛離復墾項目工地,挖掘機繼續挖土填埋。記者驅車跟上駛離的半掛車,看到車牌開頭是「魯H」,屬於菏澤相鄰的濟寧市。這輛半掛車駛離村莊後上了省道,向着濟寧市嘉祥縣方向駛去。 廢液鐵桶半露 污泥氣味刺鼻

山東省鄆城縣西營窯的土坑中,鐵桶浸泡在褐色污水裏,現場氣味刺鼻。當地填埋負責人稱,鐵桶裝有液體危廢。

「挖掘機把垃圾推進去,用好土一撒就完了。明天白天我們用小車從附近拉好土過來,全部卸在坑上面。」張六說,埋垃圾、填土、軋平的工作一般在一天之內搞定。 此次掩埋塑料垃圾的坑比較淺,只有三、四米,「它這個東西比較散,一攤開,上面弄兩米好土就行了。」如果要填埋危廢,張六稱會事先安排將坑挖深,挖到十幾米。 張六表示,最多的一晚總共卸了18車,「只要沒人報警就沒事。」 張六走到鄰近的另一處坑邊,讓記者看坑中一片漆黑的污泥。據他表示,這些污泥「一股柴油味」。 張六補充道,周邊幾乎沒有來往行人,其實垃圾不立刻埋也沒事。只有一些撿破爛的老頭會來,還是埋一下比較好,擋一下眼嘛。 張六等人填埋桶裝危廢的方式與填埋普通固廢的方式沒有區別,都是用挖掘機將它們從卡車上剷下來,再囫圇推入沒有任何隔離物的土坑中,蓋上泥土。 12月12日,記者在白天探訪西營窯廠廢棄地時看到沒有被填埋嚴實的鐵桶。傍晚,趁着晚飯時間,工地無人值守,記者進入項目工地,根據前一天晚上觀察和無人機的定位,找到一處傾倒廢棄物的土坑。 土坑的邊緣是一處緩坡,覆蓋一片黑色的污泥,約半米厚,從坑邊延伸到坑底約10米長,散發出噁心的臭味。土坑底部有紅褐色的積水,一個鐵皮圓桶半淹沒在積水中,另一個鐵皮桶埋在土中露出小半截。記者聞到近似化學品的刺激性氣味,越靠近坑底,氣味越強烈。土坑周邊的泥土中混雜着大量黑色、白色或透明的塑料片,還有水泥塊、塑料布等垃圾。 12月12日下午,記者在西營窯廠復墾項目附近發現,該復墾區域內至少有4處土坑,目測大坑有籃球場大小,小坑有一輛卡車大小,顏色爲褐色和黑色,與周圍的黃土有明顯差異。 對於復墾項目內填埋了什麼材料,周邊村民均稱不知情。 隨官屯鎮一位居民對記者表示,過去鄆城縣存在大量的磚窯廠,這些磚窯廠就地取土燒磚,留下一個個窯坑。近年來環保收緊,鄆城縣政府推動窯廠關停轉型,並對窯坑進行復墾。 在衆多偷排管道中,復墾項目由於本身就有填坑這道工序,更加便於排污企業瞞天過海。 報導說,截至12月22日,填埋垃圾的活動仍在鄆城縣的兩處復墾項目中繼續。 據張六稱,未來他的填埋垃圾生意還會繼續,到時候不是說不能埋了,就是沒那麼隨便了。了不起挖個小坑再填唄,把好土挖走,填完了再蓋上就完了。 這種埋了危險品的地種出來的糧食對人體是有危害的,知道的人誰還敢吃呢?並且地下水會被嚴重污染,地下水更新時間非常久,難以想象得久。 共產黨無神論的教育之下,很多人都不知道自己做的壞事會禍延子孫。這些人爲了錢,什麼傷天害理的事都做得出來,未來也許受害最深的就是自己及後代子孫。△

文章網址: http://www.renminbao.com/rmb/articles/2019/12/23/70158b.html
打印機版

如果您喜歡本文章,歡迎捐款和支持!

 
     


分享至: Facebook Twitter Google+ LinkedIn StumbleUpon Pinterest Email 打印機版
 
 
 
 
 
 

 
 
 
 
 
 
 
 
  
  
  九評共產黨
  歷史驚變要聞
  神韻晚會
  共產主義的終極目的
  魔鬼在統治著我們世界
  祕卷玄學系列
  高層祕聞內幕
  時事評論
  奇聞怪事
  天災與人禍
  政治小笑話
  環宇遨遊
  三退保平安
  還原歷史真相
  江澤民其人
  焦點專題
  神傳文化
  民間維權
  社會萬象
  史前文明
  官場動態
  國際新聞
  控告江澤民
  活摘器官與販賣屍體
  精彩視頻
  談東談西
  聚焦法輪功
  精彩網語
 
 
本報記者
 
 
專欄作者
 
首頁 要聞 內幕 時事 幽默 國際 奇聞 災禍 萬象 生活 文化 專題 寰宇 維權 視頻 雜談
 
 
Copyright© RMB Public Foundation Inc.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