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返回  电子报 正體版
 
上天的恩赐!浑身是宝的神奇面包树(多图)
 
魏芝
神赐予热带地区人的神奇面包树。中间是空的,可以搬进去住人,可以住50年不坏,让买房只有70年产权的中共国人羡慕不已!
一棵面包树结的果实,足够1-2人吃上一整年。
面包树结果量很大,通常一棵成年面包树一年可以接三次果实。

【人民报消息】热带地区实在是太热了,坐着就流汗,要是再种庄稼,那可怎么过啊! 别急。上天为这个地区造人的时候,就想到了这个问题,所以给他们造了面包树,把这种树上结出的“面包”切成片,再烤一烤就成了他们盘中的美食。 面包树是一种木本粮食植物,果实淀粉含量非常丰富,果实风味类似面包,因此而得名。食用前通常以烘烤或蒸,炸等方法料理,烹煮后味道与面包和马铃薯相似,松软可口,酸中有甜,是许多热带地区的主食。 一棵面包树一年可结200颗果,是食用植物中产量最高的其中一种。面包树在适应的条件下易成活,又因为它的高产,是解决饥荒的重要办法。 面包树是统称,其中有一种面包树叫作猴面包树。猴面包树在外形上看起来很奇特。它们常分布于非洲和澳大利亚地势较低矮的地方。猴面包树的寿命很长,有的甚至可以活3000岁! 面包树具有很丰富的营养价值,以及有很高的使用价值。面包树果实成熟后会变干燥,坠落在地,人们把果肉挖出来磨成粉末,可以做成各式各样的主食。这一盆盆的“面包粉”看起来好像面粉。

果实烤熟切开后呈现淡淡的黄色,散发着淡淡的香味,果肉软绵绵好像在吃马铃薯。

未完全成熟的果实烤熟切开后呈现淡淡的黄色,散发着淡淡的香味,将一些咸牛肉放在热腾腾的果肉上,一口咬下去,果肉软绵绵,质感粉粉的好像在吃马铃薯一样,不过果肉本身没有什么特别的味道。面包果还可以制成汤。 面包树结果量很大,通常一棵成年面包树一年可以接三次果实,足够1-2个人的口粮。 有人开玩笑说,一个萨摩亚男人,只要花1个小时,种下10棵面包树,就算完成了对下一代的责任。萨摩亚人把这种树上结出的“面包”切成片,再烤一烤就成了他们盘中的美食。

面包树雌雄同株,雌花丛集成球形,雄花集成穗状。在它的枝条上、树干上直到根部,都能结果。

面包树是四季常青的大乔木,属桑科,树皮灰褐色,粗厚。一般高十多米,最高可达40-60米。树干粗壮,枝叶茂盛,叶大而美,一叶三色,当地居民用它编织成漂亮轻巧的帽子。面包树雌雄同株,雌花丛集成球形,雄花集成穗状。在它的枝条上、树干上直到根部,都能结果。每个果实是由一个花序形成的聚花果,大小不一,大的如足球,小的似柑桔,最重可达20公斤。 面包树的结果期还特别长,从11月一直延续到第二年7月,一年可以收获三次。以无核果为优良品种,果肉充实,味道香甜。每株树可以结面包果六七十年。 面包果的营养很丰富,含有大量的淀粉,还有丰富的维生素A和B及少量的蛋白质和脂肪。人们从树上摘下成熟的面包果,放在火上烘烤到黄色时,就可食用。这种烤制的面包果,松软可口,酸中有甜,味道和面包差不多。 面包果还可用来制作果酱和酿酒。面包果是当地居民不可缺少的木本粮食,树质轻软而粗,亦可供建筑使用,海岛居民以此为独木舟。面包树适合作为行道树、庭园树木栽植。家家户户的住宅前后都有种植。一棵面包树所结的果实,能养活一两个人。面包树的分布很广,印度、斯里兰卡、巴西、非洲及中国的广东和台湾等省都有分布。 猴面包树的故乡在干旱的非洲。为了减少水分的蒸发,它的枝头经常是光秃秃的,一旦雨季来临,它就利用自己粗大的身躯拚命贮水,一株猴面包树据说能贮几千公斤甚至更多的水,简直成了荒原的贮水塔。当它吸饱了水分,便会长出叶子,开出很大的白色的花。 猴面包树浑身是宝。树皮很厚,纤维坚韧,剥下来可用来搓绳或织布。树叶可当作蔬菜食用,也可入药,去火退烧。树根属块茎,剥皮后可以煮着吃。果浆可以直接食用,也可制成果酱。种子经烘烤和研磨,可以制成像咖啡一样的饮料。果壳可制成水瓢或酒盏。树干含有大量水分,木质松软,不适宜用在建筑上,但却是制造纸浆的好材料。

猴面包树的花很大,呈白色,只在夜间开放。

猴面包树的花很大,呈白色,只在夜间开放。它成熟的果实可长达1英尺(注:1 英尺=12 英寸=0.3048 米)。果实中含有酒石酸和维他命C;人们可以直接吮吸果实的汁液,也可将汁液与水混合制成有提神作用的饮料;或者把果实晒干辗碎成粉,然后象咖啡一样的饮用。猴面包树除了果实可供食用外,加工后的树皮可制成绳子、席子、篮子、纸张、甚至衣服;煮熟的叶片可食用;花粉还可用于制作胶水。 当地人通常先洗净外皮,再将它切成四份,每份分别用锡纸包好,然后放进烤炉里烤制大约一小时便可以吃了。用锡纸包裹是为了保存它的水分,以免它在烤了一小时后变得干干的不好吃。如果不想用炉烤,也可以将它放在锅上蒸熟,这样便不用锡纸包裹了。至于配菜,一般大溪地人都会配以罐头咸牛肉。 而非洲人使用面包果则要简单的多,直接把果实放在火上烤熟就能吃了。在面包果差不多烤熟时,一股香甜的味道扑鼻而来,烤熟后剥去外皮,拌着洋葱咸牛肉一起吃,味道好,果肉很香甜好吃,不过由于它含有淀粉质,只吃了四分之一便会很饱了。 面包树还是各种物品的原材料。用面包树做的小船是萨摩亚人最主要的交通工具。另外,无比粗大的树干还有一些特别的用途──自然长空或人工凿空后,可用作储水桶。有的地方将这种树洞当“窑洞”,既可住人,也可存放杂物,甚至当车库。在肯尼亚的蒙巴萨,有一棵中空的猴面包树,据说15世纪末葡萄牙著名航海家达伽马带领船队抵达时曾用它做过弹药库。

无比粗大的树干自然长空或人工凿空后,可用作储水桶。既可住人,也可存放杂物,甚至当车库。
在非洲以及澳洲大溪地当地一些居民把上百年的巨型面包树挖开一个门,当做房子住。

在津巴布韦,有一棵猴面包树身材巨大,它的树干内部可容纳下40人。在猴面包树生长的地方,许多主干巨大的树还被用作商店,监狱,住宅,谷仓和公共汽车站。 在非洲以及澳洲大溪地,当地一些居民把上百年的巨型面包树挖开一个门,当做房子住,可以住上50年。还有人在猴面包树内建造酒吧。 面包树真的浑身都是宝,这让人不能不感恩神的慈悲了。(文/魏芝)△ (人民报首发)

分享到: Facebook Twitter Google+ LinkedIn StumbleUpon Pinterest Email
 
 

读者留言反馈:



读者留言
 
欢迎您的留言反馈。
 
 
老江告诉你:全球唯一的14A总裁 党不要(图) 2018/4/1 (277,215次)
三胖潜入北京 中共满盘皆输(图) 2018/3/30 (287,352次)
上天的恩赐!浑身是宝的神奇面包树(多图) 2018/3/29 (352,945次)
大笑话:我们的朋友遍天下(图) 2018/3/27 (268,840次)
钢筋从后颈贯穿口腔 因何命大生还(图) 2018/3/26 (158,455次)
央视罗京在地狱中的日子骇人听闻(图) 2018/3/24 (410,293次)
见证神奇!西藏活佛转生到西班牙(图) 2018/3/23 (195,932次)
川普如狮子王正在单挑鳄鱼中共(多图/视频) 2018/3/22 (449,035次)
大科学家往返天堂地狱 完成神旨意(15) (图) 2018/3/22 (186,692次)

中共这谜难倒世界(图) 2018/3/21 (263,265次)
科学家想象力比木星大气层更厚实(多图/视频) 2018/3/20 (481,069次)
军人正步踢入会场 泄露中共最大危机(多图/视频) 2018/3/19 (454,593次)
小笑话:习近平全票当选(图) 2018/3/17 (506,593次)
种瓜岂见豆!FBI二号人物麦凯布被戏剧性炒鱿鱼(图) 2018/3/16 (251,606次)
急坏科学家!神秘星系打破天文理论(多图/视频) 2018/3/15 (487,427次)
大科学家往返天堂地狱 完成神旨意(14) (图) 2018/3/14 (172,909次)
川普解雇国务卿与中共被贸易战灭亡(图) 2018/3/13 (262,185次)
回顾习仲勋对儿子习近平的期望(多图) 2018/3/7 (832,905次)
大科学家往返天堂地狱 完成神旨意(13) (图) 2018/3/6 (179,154次)
习近平这一声喝问 全场为何颤栗(多图)更新 2018/3/5 (376,427次)
愁煞科学家!海王星黑色风暴与木星大红斑缩小(多图) 2018/3/4 (323,707次)
习近平收了上海地盘 仍继承江的衣钵(多图) 2018/3/3 (767,563次)
神想咋玩就咋玩 细菌靠核燃料滋润存活(图) 2018/3/1 (328,910次)
大科学家往返天堂地狱 完成神旨意(12) (图) 2018/2/28 (175,598次)
习江已达成协议(图) 2018/2/27 (850,072次)
党领导平昌冬奥夺金!运动员上场前吓哭(多图) 2018/2/26 (275,165次)
今年两会将出现的最大腐败(多图) 2018/2/25 (302,166次)
一幅令人吃惊的油画:胡耀邦与习仲勋(多图) 2018/2/24 (823,241次)
川普访华插曲 "国事访问+"加了这佐料(多图) 2018/2/22 (253,840次)
制香师死于车祸 转生后找到前世家人(图) 2018/2/21 (148,141次)
习近平语录:老百姓是天,老百姓是地 (图) 2018/2/19 (252,165次)
权当小笑话:党这下可以放心了(图) 2018/2/18 (403,027次)
刨根才知底!几个令人惊叹的奇人奇事(多图) 2018/2/17 (161,933次)
戊戌年话变法 习近平与王歧山恐难同行(下)(多图) 2018/2/16 (316,377次)
人民报中国新年献辞:江城子·天路展(图) 2018/2/15 (295,425次)
 
人民报网站服务条款
 
关于我们
 
反馈信箱:[email protect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