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体 - 正體 - 手机版 - 电子报

人民报 
首页 要闻 内幕 时事 幽默 国际 奇闻 灾祸 万象 生活 文化 专题 寰宇 维权 视频 杂谈
 
 
 
 
 
 

“明师”出高徒 林昭亮的音乐养成(图)
 
蔡平
 

世界知名华人小提琴家林昭亮。
【人民报消息】林昭亮不仅是活跃在世界舞台的知名演奏家,还在世界顶尖表演艺术家摇篮朱莉亚音乐学院作育英才。与他艺术成就同样让人称道的是他的为人:恭谦有礼,让人感受一种传统的贵族气息。在挤满竞争者的成才路上,他成功的动力来自何方?

今年51岁的华裔小提琴家林昭亮,和马友友、小泽征尔一起被国际乐坛认为是最有名望的三位东方音乐家之一。2011年过年期间,在林肯中心,林昭亮和钢琴家杰夫瑞.卡亨(Jeffrey Kahane),大提琴家大卫.芬格尔(David Finckel)联袂演奏“再现传统:贝多芬和布拉姆斯”音乐会。每一曲结束,剧院内观众都纷纷起立鼓掌。

林昭亮出生于台湾新竹,五岁开始学习小提琴,七岁师从台湾当代著名小提琴教育家李淑德;十五岁考入世界顶尖表演艺术家摇篮——纽约林肯中心的朱莉亚学院,师从于蜚声世界的小提琴教母多罗茜.迪蕾(Dorothy DeLay);十七岁在西班牙苏菲亚皇后国际小提琴比赛中夺冠后,成为著名ICM国际艺人经纪公司旗下最年轻的演奏家。林昭亮的演奏以音色甜美、风格细腻优雅而闻名,他曾两次获得葛莱美奖提名,是第一位获得英国“留声机唱片奖”的华人演奏家。《音乐美国》杂志曾将林昭亮评为其年度器乐演奏家。美国著名音乐杂志《All Things Strings》说林先生演奏风格平和、典雅,就像他人一样,看起来像个天生的贵族,带着一种传统贵族的高尚气息。

父母是最好的启蒙老师

60年代的台湾,音乐环境不能和现在相比。林昭亮的父亲林经国是台湾清华大学的科学家,妈妈是台大外文系毕业的英文老师。他们都非常热爱音乐,经常在家里听唱片,听音乐会的广播,看电视里的音乐会。这让林昭亮从小就对音乐表现出一种特殊的兴趣。

林昭亮五岁时,隔壁家的一个小朋友在学小提琴。林昭亮很好奇,就跑过去看,然后,自己的玩具不玩了,卡通影片也不看了,就喜欢看那个小朋友练琴。他的父母很惊讶他对小提琴如此感兴趣,于是就找了一个玩具琴给他。林照亮就陪那个小朋友一起拉琴,虽然没有声音,他却非常带劲。

林昭亮十一岁时,父亲不幸病故,母亲俞国林坚持伴随儿子踏上了音乐人生的旅程。


林昭亮和母亲俞国林。
林妈妈说,他们从没有想过把自己的儿子培养成世界知名的小提琴家,孩子也从没有梦想过成为世界知名的音乐家。他们只是觉得鼓励孩子学音乐,培养他在文化方面的兴趣和修养很重要。她觉得,如果学琴是为了要自己的孩子成为一个有名的人物,这个想法不太正确,她认为首先要让孩子做一个好人。“只不过是发现他的兴趣,就给他提供一个学习的机会,后来完全是他自己决定要走这条路,不是我们(父母)当初就把这个梦想给他设定好的。”

林妈妈认为,作为父母,给孩子设定一个梦是不对的,孩子的成长,不是父母先做好一个模型,然后把他放进去照这个模子出来的。做父母最重要的是观察孩子哪方面有特长,他的个性,喜欢什么,往哪方面发展最适合,然后再从旁去帮助他,辅助他朝那个方向发展。如果只是家长望子成龙,小朋友自己没有兴趣,那是会痛苦的。

“当初我发现林昭亮对音乐很感兴趣,就给他很好的学习音乐的环境。那个时候,买一张唱片几乎都是很难的事情,我们收入都不是很高,在那样的环境下我们还是尽量满足他的需要。他喜欢音乐到什么程度啊,他父亲每次到台北,林昭亮从不问爸爸要买什么玩具,他都说我要谁谁谁的唱片,莫札特的,海飞兹的,他要的是这些,那我们就尽量配合他。他六、七岁的的时候就会一边听唱片一边吃饭,还要把乐谱放在旁边看的。看到他对音乐有这样的兴趣,我和他父亲都感到非常惊讶。我们观察到他的兴趣后,就尽量地帮助他去发展。”

听到很多人说林昭亮是一个好人时,林妈妈感到这是对她最大的安慰。她觉得人家从心里感佩你,真正的敬佩你时,才会这样说。

现在很多父母都把一些名人,比如郎朗,作为自己孩子的模型,要自己的孩子也成为郎朗,逼孩子拚命的学,有的孩子被逼得哭,心态也不再正常。林妈妈觉得这是很大的错误。她认为,这样的教育方法对孩子的人格和个性发展,都有很大影响;这种影响迟早都会暴露出来的,即使他爬到顶尖,做了一个很好的音乐家,可是说不定他当初的这些压力到了某一个年龄的时候,他会爆发出来,可能对他自己的家庭生活,对他人格的发展,对音乐的表现都会造成一些隐藏的影响。她说:“就像郎朗他在书里也提到,他爸爸逼到他去自杀,有多痛苦,他现在自己还算是能够跳出来了,但有些孩子从那以后就倒下去了,整个精神就崩溃了。”

林妈妈曾碰见一个从中国大陆出来的孩子,他父亲强迫他一天要练8个小时的琴,技巧很好,但这个孩子很痛苦。每天耳朵边他只有“练琴”、“练琴”这两个字,其他什么都没有。孩子的人格发展和其他知识的学习也受到影响。

林妈妈说:“父母要在做人方面教育好自己的孩子,在日常的生活中,言传身教,这种影响是无形的,在平时的言谈中、在生活习惯方面给孩子灌输正确的想法,比如说你看见路边一个穷人,你不要说‘哎呀,这个人又脏又臭,你走开一点,你离他远一点。’很多父母都会这样想,但是这犯了一个很大的错误了,你让自己的孩子没有同情心了,你应该告诉孩子怎么样去对待这些贫穷的人,身边的任何一件事情你都教养自己的孩子做一个好人。”

“不管是学音乐,还是学其他的东西,父母对孩子期望越高,给孩子的压力就越大,但是不要忘了他也是一个人,你也是一个人,你自己怎么过来的,不要把同样的痛苦加给自己的孩子。”

遇见最好的老师 基本功训练变享受

林昭亮七岁的时候到李淑德老师的门下学习,一直到十二岁离开台湾,跟李老师学了五年。李淑德在台湾被称为“最好的小提琴老师”。

李淑德从美国学习回来后,被台北师范大学聘请做教授。在一个比赛的机会,李老师看到林昭亮,很赏识,就在百忙之中来教林昭亮,为林昭亮打下扎实的音乐基础。

李老师喜欢小孩子,很注重基本功训练。就像学高尔夫、网球,如果一开始没有教好,坏动作和坏习惯就很快养成了。小提琴也是一样,如果一开始没有教好,以后就很难提高。李老师一开始就坚持把所有的基本动作做好。

基本功学习一般让人感到很枯燥,但是李老师很会培养小朋友的兴趣。林昭亮发觉好好练琴之后,真的有进步,受到很大的鼓励。

林昭亮回忆说:“当老师第一次说我可以学一首莫札特协奏曲时,我好快乐!就是乐趣无穷啦!那时候真的感觉到音乐给我带来很大的乐趣,自己也有信心了,也就很享受学习的过程,自己陶醉在里面了。”他觉得这个经历很重要。这让他感到演奏音乐是自己最大的乐趣。他说:“如果小时候练琴是一种很痛苦的感觉,他永远没办法享受到音乐里面的乐趣,这样他不可能会做一个很好的音乐家。”

兼容并蓄、听弦外之音的“小提琴教母”

十五岁时,林昭亮考入朱莉亚学院,师从小提琴教母多罗茜.迪蕾(Dorothy DeLay)。多罗茜培养出了许多世界一流的小提琴家,她非常热爱教育,也很乐观。在她的眼里,天底下没有东西可以难倒她的,只要能找到方法,好好把它分析,只要你有耐心和决心,好好练,什么都可以做得到。

迪蕾的特长是能把小提琴的演奏法、功法、指法、音质的训练,一段一段地分开来,研究分析这一段应该怎么处理,然后再把它们合起来。她这个能力非常惊人的,不管是大师的演奏,还是有问题的学生,对她来说,都是值得好好研究和分析的。

林昭亮有一个很好的同学,他曾经拉一个很艰难的曲子,怎么练都练不出来,他对迪蕾老师说“你给我一个简单的曲子吧”,老师说“你下次来上课的时候,拉给我听听”,然后她就把曲子一段一段分开来,叫学生开始拉一段,慢慢地拉,她问“可以拉得动吗?”,学生说“可以拉得动”“好,我们再来一次,这一次速度稍微快一点点”,“怎么样”“还好”,“再来一次,速度再快一点”,这样来了七、八次,半个小时之后,她说“你看现在你拉得多快,多好!”学生很惊讶:原来在一次次的练习中,他不知不觉地做到了自己以前做不到的事。她有这个耐心,帮助学生一点一点地提高,这让林昭亮非常佩服。

迪蕾不仅关心学生的成长,她还是一个很细腻的人,总是想办法从不同的角度来帮助自己的学生。有一次,她看林昭亮上一两次课后,如果进步不太大,就会问:最近怎么样?有没有女朋友?功课怎么样?平时在哪里炼琴?有没有碰到什么困难?因为影响练琴的一个很重要的干扰是情绪,不能集中精力,她必须要知道什么东西在干扰她的学生。

开始的时候,林昭亮不知道老师的“弦外之音”,问什么,就傻傻地回答,后来时间长了,就知道老师的用意了。哪次琴没有拉好,就主动老实告诉老师,哪里没有做好。她非常用心,学生有演奏,她都要听。有一次,林昭亮去康州哈特福演出,迪蕾开车一个半小时去听,这让学生们受到很大的鼓舞。

有很多资深的音乐家,在教学生的时候,都坚持自己的方法,要学生一定按照自己的风格去演奏,但是迪蕾不同。她帮学生们把演奏法分析好后,让学生自己去研究怎样诠释这个音乐,所以她门下的高徒,演奏法和个性完全不一样,让人听不出来是同一个老师教的。

迪蕾要林昭亮学习贝多芬对音乐的诠释,鼓励林昭亮到她的教室之外学习更多的知识。迪蕾对林昭亮说,朱莉亚有这么多伟大的音乐家,不要关在她的门下。“她推荐我去跟某一位老师学室内乐,跟某一位老师学奏鸣曲,我成熟之后,她就拉着我到处拉琴给大师们听,请他们给我指导,她是一个很了不起的老师。”

跟随用心灵诠释音乐的古典派大师

林昭亮大学毕业以后就开始做职业演奏,这使他有机会听不同的音乐家演奏,从他们的诠释里面寻找新的知识、看法和灵感。林昭亮觉得对自己影响最大的是艾萨克.斯特恩(Isaac Stern)。

艾萨克.斯特恩(Isaac Stern,1920~2001)是美国最负盛名的古典音乐家之一,获得过很多最高荣誉奖,如肯尼迪中心终身成就奖、美国国会颁发的最高国家艺术奖、总统自由勋章、六次获得音乐界的奥斯卡奖——葛莱美奖等。

林昭亮二十岁时,第一次有机会和六十岁的斯特恩在卡耐基音乐厅同台演奏。斯特恩七十岁的时候林昭亮又跟他合作,一直到他八十岁。这二十年中,他们合作的机会越来越多,也越来越熟悉。林昭亮了解了斯特恩的人生观、人生和演奏经验、对音乐的理解,受到很大的影响。

斯特恩在林昭亮的眼里很严格,也很有挑战性。“我第一次拉给他听的时候,他问了我一个奇怪的问题,他问我这个乐曲是什么颜色的。我说‘颜色?我还没想过。’ 他说,你必须要visualize音乐(把音乐视觉化),这个曲子的个性是什么样的?所谓个性是要有颜色的,它的颜色什么?就像看一幅画一样,或者像看一个舞台歌剧一样。”

林昭亮最后一次和斯特恩合作,是在斯特恩八十岁生日时的音乐会。在演奏完之后,斯特恩请林昭亮聊天。那次聊天让林昭亮感到:斯特恩已经把这个徒弟当成同事看待。当时斯特恩开了大师班,有很多新秀来拉给斯特恩听。斯特恩聊天时,一边喝酒一边摇头头叹气地说:“你看这些年轻的音乐家,怎么诠释贝多芬,一窍不通,怎么诠释舒伯特也搞不清楚!”林昭亮笑了笑说:“二十年前,我拉给你听的时候你也是这样说我们的,现在,我们这些小朋友都长大了,你现在把我们当同事看了。”斯特恩听了哈哈大笑。他经常对年轻人说的一句话就是“你不知道你在干什么”,很多年轻人在技巧方面非常好,但在对音乐的诠释方面很不足。只有时间和人生的积累,才能使一个成熟的音乐家对音乐作出完美的诠释。

林昭亮对自己能到朱莉亚学院做老师,培养下一代音乐家很满足。他现在还要做音乐节和设计不同的音乐会。他说自己现在像个星探一样,发现新的作曲家、新曲子,然后把这些新秀的作品介绍给观众,这完全是一个新的知识,是在音乐学院里面学不到的。

(新纪元周刊)

文章网址: http://www.renminbao.com/rmb/articles/2011/3/13/54274.html
打印机版

如果您喜欢本文章,欢迎捐款和支持!

 
     


分享至: Facebook Twitter Google+ LinkedIn StumbleUpon Pinterest Email 打印机版
 
 

 
 
相关文章
 
更多文章导读
 
 
 

1. 散文诗:利比亚的军人哪,请稍稍抬高你的枪口 (226,333次)

2. 埃及怒吼了 中国人应干啥?(视频) (163,383次)

3. 让您开心一刻:三个精采小品(视频) (161,294次)

4. 智慧小品:两会直播室(视频) (160,532次)

5. 小品:增值的北京人(视频) (160,260次)

这个新闻火爆的原因(图/视频)
6. 这个新闻火爆的原因(图/视频) (149,216次)

解体中共!直升机校园盘旋 促销茉莉花(图/视频)
7. 解体中共!直升机校园盘旋 促销茉莉花(图/视频) (143,350次)

8. 郎朗演奏神曲 人人忐忑(视频) (140,171次)

哇!谷歌中东经理戈宁的演讲太棒了(图/视频)
9. 哇!谷歌中东经理戈宁的演讲太棒了(图/视频) (127,607次)

图片吓人!沙尘暴为啥奇袭济南(多图)
10. 图片吓人!沙尘暴为啥奇袭济南(多图) (123,946次)

11. 大难当头 谁来救我?(图/视频) (122,203次)

12. 从卡扎菲效仿六四屠杀 看人民起义(视频) (122,039次)

白宫前国家圣诞树倒下的原因(多图)
13. 白宫前国家圣诞树倒下的原因(多图) (120,385次)

14. 红太阳照耀下:长长的一份非正常死亡者名单 (116,414次)

15. 半笑话:周永康置李长春于死地 (111,183次)

半笑话:胡锦涛也不能例外(图)
16. 半笑话:胡锦涛也不能例外(图) (107,217次)

半笑话:医学专家晕倒在新华网头版头条(图)
17. 半笑话:医学专家晕倒在新华网头版头条(图) (105,117次)

半笑话:七旬老汉修复处女膜…感恩(图)
18. 半笑话:七旬老汉修复处女膜…感恩(图) (103,719次)

黑色幽默:第四波中国茉莉花革命组织者(图)
19. 黑色幽默:第四波中国茉莉花革命组织者(图) (97,154次)

黑色幽默:中国式骚乱:奶牛到底吃什么(图)
20. 黑色幽默:中国式骚乱:奶牛到底吃什么(图) (96,553次)

瞧清楚了,德国火车司机在干啥(图)
21. 瞧清楚了,德国火车司机在干啥(图) (92,160次)

22. 顺口溜:谁敢保证我们不做下一个陈胜吴广 (91,578次)

23. 地震中的日本国和日本人原来是这样 (91,190次)

黑色幽默:接头暗号(图)
24. 黑色幽默:接头暗号(图) (91,163次)

25. 精彩网语:党将向日本人民赠送两块黑板 (90,349次)

黑色幽默:香港政府不给北京制造压力(图)
26. 黑色幽默:香港政府不给北京制造压力(图) (90,178次)

27. 黑色幽默 5毛培训教材:这只鸡蛋真难吃 (88,781次)

28. 网路恶搞 “卡扎菲吃药啰” (87,891次)

29. 顺口溜:党官和央视 (87,673次)

30. 顺口溜:说两会(1) (87,188次)

江要与胡锦涛同归于尽(图)
31. 江要与胡锦涛同归于尽(图) (85,453次)

先哭的是党!周永康搞
32. 先哭的是党!周永康搞"茉莉花革命"(多图) (84,642次)

漫画:现场入党
33. 漫画:现场入党 (84,158次)

34. 恶搞:中共策划百万党员天安门大游行 (80,248次)

周恩来为何连续三次平掉自家祖坟(多图)
35. 周恩来为何连续三次平掉自家祖坟(多图) (75,857次)

 
本报记者
 
 
专栏作者
首页 要闻 内幕 时事 幽默 国际 奇闻 灾祸 万象 生活 文化 专题 寰宇 维权 视频 杂谈
 
 
Copyright© RMB Public Foundation Inc.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