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体 - 正體 - 手機版 - 電子報

人民報 
首頁 要聞 內幕 時事 幽默 國際 奇聞 災禍 萬象 生活 文化 專題 寰宇 維權 視頻 雜談
 
 
 
 
 
 
 

這哥兒倆因同一個毛病被革職
 
清言
 
【人民報消息】李皋是唐朝人,字子蘭,年輕時任曹參軍,後升任祕書少監,他以侍奉母親孝順而出名。

上元初年,京城發生旱災,一斗米就賣千兩銀子,餓死了很多人。李皋看自己的俸祿無法養家,便要求出任外官,這樣俸祿可能會多一些,但是沒有得到允許,李皋便故意犯了點小錯,因此被貶爲溫州長史,掌管州中事務。

溫州這裏的糧食收成也很不好,州府中官糧數十萬斛,李皋便想用來救濟百姓。手下官吏乞求讓等皇上降旨才能辦。李皋說:「人幾天不吃飯就會餓死,哪有時間去等待命令!如果殺了我一個,能夠救活數千人的命,沒有比這更值得的事了。」於是便擅自把官糧用來救濟了百姓,並且自己上奏彈劾自己。皇帝看了後,對他稱讚有加,升他爲少府監。

李皋有一次到周邊屬縣巡視,看見有一滿頭白髮的老婦人在哭泣。李皋見了很可憐,便問她原因。老婦人說:「我是李氏的妻子,有兩個兒子李鈞和李鍔,兩人在外做官二十年了都沒有回來過,我貧困的已經不能養活自己了。」

當時,李鈞任殿中侍御史,李鍔任京兆府的法曹,兩人都是科舉出身,很有名氣。

李皋聽完老婦人的話,生氣的說:「在家應孝順親人,在外應尊敬長者,有餘力然後再去努力學習。像這兄弟二人的品行,怎可在朝廷任職呢?」於是便將此事上奏朝廷,結果李鈞、李鍔均被除去官職,永不再錄用。

「以孝事親」是中華民族的傳統美德,也是一種倫理規範。古人爲什麼重「孝道」,講「百善孝爲先」呢?因爲「孝」與「修身」緊密相連,能夠做到「孝」,必然首先需要有一顆善良仁慈之心,而這正是爲人處世所必需具備的素質,是最重要的。還包含了感恩、報恩、不忘本、尊老敬長、爲人着想等諸多方面美德。

試想一下,如果對待自己的親人都不能以善心待之,又怎能去真正的善待他人,又如何能「齊家、治國、平天下」呢?所以自漢代起,朝廷就以「孝廉」作爲選拔人才的重要考覈方面。李皋正是因爲有一顆真摯的孝心善心,所以他才能像對待父母親人一樣來善待所有的人,這才是他能夠不惜身家性命而執意救濟百姓的原因吧!

培養一顆善心,將私愛拓展成爲博受,從善待身邊親人開始,去善待所有的人,以此做爲爲人處世的準則,這可能正是古人重「孝道」的真正目地所在。

文章網址: http://www.renminbao.com/rmb/articles/2006/9/7/41555b.html
打印機版

如果您喜歡本文章,歡迎捐款和支持!

 
     


分享至: Facebook Twitter Google+ LinkedIn StumbleUpon Pinterest Email 打印機版
 
 
 
 
 
 

 
 
 
 
 
 
 
 
  
  
  九評共產黨
  歷史驚變要聞
  神韻晚會
  共產主義的終極目的
  魔鬼在統治著我們世界
  祕卷玄學系列
  高層祕聞內幕
  時事評論
  奇聞怪事
  天災與人禍
  政治小笑話
  環宇遨遊
  三退保平安
  還原歷史真相
  江澤民其人
  焦點專題
  神傳文化
  民間維權
  社會萬象
  史前文明
  官場動態
  國際新聞
  控告江澤民
  活摘器官與販賣屍體
  精彩視頻
  談東談西
  聚焦法輪功
  精彩網語
 
 
本報記者
 
 
專欄作者
 
首頁 要聞 內幕 時事 幽默 國際 奇聞 災禍 萬象 生活 文化 專題 寰宇 維權 視頻 雜談
 
 
Copyright© RMB Public Foundation Inc.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