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体 - 正體 - 手机版 - 电子报

人民报 
首页 要闻 内幕 时事 幽默 国际 奇闻 灾祸 万象 生活 文化 专题 寰宇 维权 视频 杂谈
 
 
 
 
 
 
 

中国房产泡沫恐奥运前爆破(图)
 
作者:Laurence Lau
 

北京房地产销售展览模型。(Getty images)
【人民报消息】为进一步抑制房地产过热,中国总理温家宝5月17日在国务院常务会议上提出了六条关于楼市调控的针对措施,吹响了政府对楼市宏观调控的新一轮号角。这些新措施包括调整税收和土地供应,及为一般中等收入家庭兴建更多公共房屋,压抑楼市和土地投机活动。

这些举措是否行之有效,仍有待时间去证明,尤其是政府过去两年来对房地产的宏观调控,似乎并不成功。今年首季度房价和住房空置率再次出现惊人增幅,标志着房地产泡沫破裂的风险在持续增加。

以北京为例,去年该市房价年增幅达 19.2%,而今年首季度的房屋价格更上涨到了每平方米7000元(876美元),比去年同期增长15%。同时,未售出的房屋面积也在增长。官方资料显示,北京市4月底空置住房总面积达到443万平方米,比去年同期增长22.3%。国家统计局称,全国房屋空置总面积在首季度为1.23亿平方米,比上年增长23.8%。中国社会科学院金融发展室主任易宪容认为,中国的商品房空置率已达到26%,属于严重积压。

一般来说,若空置率超过了 10- 12%后,房地产开发商恐怕已要吓出病来;若是超过15%,更可能得开始写遗言了。可见,中国楼市正面临非常险峻的局势。(编注:按照国际惯例,空置率在5%-10%之间为合理区;空置率在10%-20%之间为空置危险区;空置率在20%以上为商品房屋严重积压区。)

没有人会怀疑中国的确存在强劲的住房需求,而且这种趋势将持续相当长的时间。然而,大部分百姓根本承受不起一路飙升的房价,只好望楼兴叹。买得起这些房屋单位的只是少数人。

中国房地产市场另一要角是外来投资者,但情况或许有变。随着在华外国人的租房需求似见减弱,很多房屋的租金仅能保持当前水准,上涨空间非常有限。事实上,目前租金水准依然被认为过高。这是因为很多投资者一味想着尽量缩短回报期,只希望提高租金尽快收回投资。

超过70%的沿海地区居民买不起房子,这决不是一个好兆头。然而问题是,发现泡沫远比解决容易,要及时纠正实在异常困难。尽管房屋空置率不断增长,中国第一季度仍有约10.3亿平方米的房屋在建设中,比上年同期增加了23.3%。更糟的是,开发商在第一季度还向房地产建设专案中投入了2,800亿人民币。

4月,香港上市的上海置业(SRE) 发行了1.5亿美元7年期债券,以拓展内地的房地产市场。然而,权威评级机构标准普尔(Standard & Poor's)和穆迪投资(Moody's)却不看好,并关注到这间上海主要房地产发展商的业务不够多元化和“流动资金有限”的问题,结果有关债券被意外地评为不适宜投资的“垃圾级”。标普对该债券的长远信贷评级为“BB-”;穆迪也将它评为“Ba3”,即“有投机因素,不能确保投资安全”。这是另一个显示上海房地产泡沫正有爆破危机的标志。

这些评级反映出上海置业所需面对的挑战,如企业发展方向单一(仅面向房地产)、资金流来源单一。再者,该公司仅在上海发展楼盘,风险之大不言而喻。总之,其发展模式就是“把所有的鸡蛋放在一个篮子里”。

在上海,滚雪球效应是地产商必不可少的竞争手段。地产商必须设法抢下最大的专案,并尽快完工,然后尽快推出市场,才能确保资金尽快回笼。为加快销售速度,发展商还不得不推出吸引买家/投资者的创新优惠供款方案,而这反过来又增加了地产商对滚雪球的依赖。

上海置业上月宣布,去年利润达到了 3.01亿港元(3,859万美元),较前一年度的9,000万港元增长234%。据报道,上海置业有意把发债所得的资金,用于增补土地储备。该公司目前在上海市的土地储备建筑面积合计超过140万平方米,据公司本身估计可供四至五年的发展。

虽然该公司在上海拥有低成本的土地储备、部分楼盘地段不错,在房产开发方面又经验丰富,但标准普尔认为,这些优势因该公司风险高度集中,以及经常性收益不稳定等因素而被抵销。

在推出债券后,上海置业2007年的税前收益(EBIT)将可能大跌,只有利息开支(interest expense)的3倍,而去年的税前收益还是利息开支的10倍。该企业的利息负担之重,从此可见一斑。

像上海置业这样的例子,在上海有很多,即使是一次市场小波动调整,也可能引发严重后果。

曾有人建议,加快房地产投资信托(REIT)对中国房产市场的参与,将有助于维持房地产市场的发展动力。然而,这一招很难奏效,因为房地产市场的收益很难吸引到房地产投资信托。房地产市场的问题,主要集中在商品住宅楼,而非那些房地产投资信托感兴趣的收益型房地产(如公共房屋、购物中心、办公楼、酒店、工业厂房和仓库)。

房地产泡沫破裂,只是个时间问题。若不想成为受害者,投资者最好抽身而退,远离这滩“祸水”。不过,说服那些因房地产而大发横财的人远离市场,似乎是件很困难的事情。

照目前状况看,即便是一点点坏消息,例如政府提高利率、某个发展商破产逃匿、发展商投资专案过多过散,都足以在房地产市场引发骨牌效应。而这场灾难,很可能会在2008年北京奥运会之前爆发,而不是在之后。

(亚洲时报)

文章网址: http://www.renminbao.com/rmb/articles/2006/5/20/40498.html
打印机版

如果您喜欢本文章,欢迎捐款和支持!

 
     


分享至: Facebook Twitter Google+ LinkedIn StumbleUpon Pinterest Email 打印机版
 
 
 
 
 
 

 
 
 
 
 
 
 
 
  
  
  九评共产党
  历史惊变要闻
  神韵晚会
  共产主义的终极目的
  魔鬼在统治著我们世界
  秘卷玄学系列
  高层秘闻内幕
  时事评论
  奇闻怪事
  天灾与人祸
  政治小笑话
  环宇遨游
  三退保平安
  还原历史真相
  江泽民其人
  焦点专题
  神传文化
  民间维权
  社会万象
  史前文明
  官场动态
  国际新闻
  控告江泽民
  活摘器官与贩卖尸体
  精彩视频
  谈东谈西
  聚焦法轮功
  精彩网语
 
 
本报记者
 
 
专栏作者
 
首页 要闻 内幕 时事 幽默 国际 奇闻 灾祸 万象 生活 文化 专题 寰宇 维权 视频 杂谈
 
 
Copyright© RMB Public Foundation Inc.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