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体 - 正體 - 手機版 - 電子報

人民報 
首頁 要聞 內幕 時事 幽默 國際 奇聞 災禍 萬象 生活 文化 專題 寰宇 維權 視頻 雜談
 
 
 
 
 
 
 

「天人合一」與中國傳統繪畫藝術(圖)
 
作者:戴東尼(古玩書畫鑑定收藏家、藝術投資顧問)
 

傅抱石:《高士觀瀑》
【人民報消息】從中國先秦諸子的「天人之辨」,到漢代思想家和政治家董仲舒的「天人合而爲一」,再到宋代理學家們的「萬物一體」論,「天人合一」的理念是中華傳統文化的本源。古人注重人與天、人與社會、人與自然的統一和協調,即天地、萬物以及以禮儀爲行爲規範的人是一個完整的統一體,而天則是這個統一體的主宰。人只要能擴展天道德性,就會達到天道、人性、物性和整個自然界、整個社會的合一。如孟子認爲人固有的仁義禮智,植根於心,人只要極盡其心,以思行善,便可知其性;知其性,便可知天道貴善,於是心、性、天相通,融爲一體。

「天人合一」也是幾千年來中國曆代藝術家們所遵循的美學原則。如中國古代的畫論中寫到:「春山如笑,夏山如怒,秋山如妝,冬山如睡。」中國傳統文人畫家所追求的「天人合一」是一種通過平衡與和諧,最終達到大自然與人相對應和一致的境界。當他們將這種體悟以繪畫的語言表達出來時,往往注重對人精神境界的營造,畫中的山水雲霧與畫中人甚至作畫之人的身心融爲一體,同時亦使看畫人達至忘我的境界。

如南宋畫家米友仁畫的江南山水,往往追求蒼茫雨霧中大自然的特殊韻致,並未對山、樹及水作具體細緻的描寫。其畫中的山、樹常用橫點畫出,有時也勾以墨線,然後渲染,他所作「拖泥帶水皴」先用水塗抹,再蘸焦墨橫筆拖過,水墨筆筆積疊,相互滲透,造成渾厚自然,迷濛天際的效果,生動地展現了江南水國變幻無常、雨霧迷濛的景觀。

再如高士觀瀑,是近代畫家傅抱石最愛描繪的題材。他的高士觀瀑圖,畫面構圖險峻奇特,章法新穎,作者用濃墨、渲染等法,把水、墨、彩融合一體,又層層積染,達到蓊鬱淋漓、氣勢磅礴的效果。畫中一流飛瀑自畫幅頂端的巍峨峭壁間奔流飛瀉而下,畫的中部幾位高士於石上觀瀑,成爲該畫點睛之筆,超凡脫俗,與大自然相比卻是那樣的渺小,只能與樹影相伴、依稀可見,但與大自然又是如此的和諧,「天人合一」之境油然而生。此爲該畫之精髓,深得傳神之妙。

傳統中國畫的意境只有超越時空情懷,符合人與自然一體的「天人合一」宇宙觀,才能在藝術作品中體現出高境界的內涵。許多中國古代近代的名畫家,都是重德修心的修煉人,他們推崇人品至上,注重涵養。正因爲他們人做得正,才能畫出真正令人動容的佳作。

文章網址: http://www.renminbao.com/rmb/articles/2006/2/17/39458b.html
打印機版

如果您喜歡本文章,歡迎捐款和支持!

 
     


分享至: Facebook Twitter Google+ LinkedIn StumbleUpon Pinterest Email 打印機版
 
 
 
 
 
 

 
 
 
 
 
 
 
 
  
  
  九評共產黨
  歷史驚變要聞
  神韻晚會
  共產主義的終極目的
  魔鬼在統治著我們世界
  祕卷玄學系列
  高層祕聞內幕
  時事評論
  奇聞怪事
  天災與人禍
  政治小笑話
  環宇遨遊
  三退保平安
  還原歷史真相
  江澤民其人
  焦點專題
  神傳文化
  民間維權
  社會萬象
  史前文明
  官場動態
  國際新聞
  控告江澤民
  活摘器官與販賣屍體
  精彩視頻
  談東談西
  聚焦法輪功
  精彩網語
 
 
本報記者
 
 
專欄作者
 
首頁 要聞 內幕 時事 幽默 國際 奇聞 災禍 萬象 生活 文化 專題 寰宇 維權 視頻 雜談
 
 
Copyright© RMB Public Foundation Inc.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