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分栏目 › 要闻 | 内幕 › 文章: | |||
新华社一脚踹在「伟光正」的腰子上(多图)
曾经拆下长城砖建起「世界上最昂贵的民宅」的河北省秦皇岛卢龙县刘家营乡桃林口村村民,在9月18日自立「知耻碑」,以警后世保护长城。 新华社转载了《河北青年报》的这个报导,孰不知正踹在了「伟光正」的腰子上。 ● 高干及其子女三次窃卖珍贵文物 据动向杂志9月刊报导,八十年代中后期,中国大批珍贵文物、字画开始外流,由有官方背景、有出口权的公司,以合法地位非法出口,主要到香港、日本、新加坡赚大钱。当年高干子女到香港经营文物、字画的,都发了国财。 江泽民当政的九十年代中期,文物、字画依然是外币以外的硬通货币,高干亲属掀起第二波移民潮,又一次大批量的公开盗窃文物、字画,这次主要流向美国、加拿大、澳洲、英、法、德,被高价售出。而江泽民的亲属盗窃国宝,肆意出售更是首当其冲。 2000年初,再一次发生大批文物、字画流向境外,与此同时,各地博物馆都以财政严重紧缺为由,把文物、字画非法出售、外借,巡回展览,实际是沽价出售。当年全国有二十三个省级博物馆都停止对外开放,声称「内部整顿」。 ● 幸亏蒋介石把文物带走了
由中共「国务院」办公厅、文化部、中共国文物管理局完成清点仓库和博物馆、故宫的文物、字画等流失情况,「借出」的纪录竟达近二万余件! 其中以中共历史博物馆、故宫、河南省、陕西省、河北省、辽宁省、江苏省、四川省、湖北省、山东省的博物馆流失、「借出」文物、字画情况最为严重。按照规定,任何人无权「借用」国家的文物国宝,但中共独裁政权的特性就是,只要看上了,就非要搞到手不可,只要想消灭的,千万百计也要达到目地。不如此,「独裁」二字就失去了意义。 这些年,在海外拍卖场上出现了很多中国的文物、字画,很多都是曾编了号的国宝,在世界引起轩然大波。2003年5月,「国务院」责成河南省、陕西省、河北省、湖北省、山东省政府追催高官外「借」的文物、字画。2005年7月,河南省、陕西省、山东省、湖南省、重庆市、江苏省博物馆查到,借出文物、字画追回后,经鉴别,不少已经调包换成一文不值的赝品,其中,齐白石、徐悲鸿、傅抱石、李可染等人的字画五十多幅,送回竟全部是赝品。真品都卖给了「海外反华势力」。中共老让人民唱「我把党来比母亲」,母亲都是宁可自己饿着肚子,也要省口饭给孩子吃。哪有母亲是窃家贼的? 在故宫博物院、历史博物馆,有记载借出文物、字画,就有三四八O件,已上交收回一二八五件,其中列为一级文物、字画的七五O件,上交收回一六O件,申报遗失损毁的珍贵文物外流只凭高官上嘴皮一吧哒下嘴皮就跑了四百多件。到底文物哪里去了,没人敢追问。真是「活不见物,毁不见尸」。 今年九月初,上边儿发文,再次要求借用的或非正途弄到手的文物、字画,送交有关部门。另外,当年以各种名义霸占文物的三百三十多名中共元老一个个装傻充楞,中央只好派专人上门送交国办、中纪委下达的文件。听说送文件的人不但受到冷遇,而且一走出门,里面就开骂了。 ● 走过场儿 一九八三年三月,中办、中组部就已经发出催交所借文物的通知。十年以后的一九九三年五月,又由国办、中纪委办发文,要求在当年国殇日前归还所借用文物、字画。又过了七年多,2000年7月,中办、国办又发文要地方成立专责小组,催交回借出的文物、字画,保管好现存文物、字画。 这一折腾就是近18年!问题还没有完全解决。用国家的、民族的珍宝换的巨款在银行里翻了几番。中共干的都是该枪毙的事,媒体宣传的文字、图片个个都是「伟光正」。 据调查,至今,至少有四千多件国家一级、二级文物、字画被高官及其家属霸占,至今拒不归还。由于霸占珍贵文物的大多是江家帮,所以中央授权江氏嫡亲、副总理曾培炎和国务委员华建敏等三人负责催促将借出的文物、字画交还归公。不过他们都是江泽民一手提拔起来的,登门向「三呆婊」宣读中央文件?纯粹瞎掰! ● 一句要中共命的话
碑文是这样写的:「过去我们错了,因为不知,拆长城砖盖房盘院,国宝未被珍视,取之方便,弃之随意。现在我们知错了,因为觉醒,把长城民宅保存下来,刻上心中的痛,明耻辱,警后世。」 村民把自己做错的原因写的很清楚:「因为不知」。为什么不知呢?因为共产党怕你知,你知了,它卖国卖祖产窃国库卖珍宝怎么办?所以中国有句话是「不知者不怪」。 碑文上关键的关键是这句话:「现在我们知错了,因为觉醒」。这可是了不得的一句石破天惊的话,中共花费了上百上千亿元屏蔽网络,封锁消息,关闭网吧,关押记者,改造报刊,购买高级镇压武器,搞金盾工程,制造谣言,诬蔑良善……一切的一切都是怕人民觉醒,怕人民知错。 你知错了,中共怎么办,你觉醒了,中共怎么活!中共丑闻满天飞的时候,新华社刊登这个「知耻」碑的新闻岂不是一脚正踹在「伟光正」的腰子上。
| |||
| |||
| |||
相关文章: | |||
近期最受欢迎的文章 : | |||
|
Copyright© renminbao.com.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