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体 - 正體 - 手机版 - 电子报

人民报 
首页 要闻 内幕 时事 幽默 国际 奇闻 灾祸 万象 生活 文化 专题 寰宇 维权 视频 杂谈
 
 
 
 
 
 
 

连续三年成全国价格投诉头号热点 陈至立成众矢之的 (图)
 



中共军委主席江泽民的红人、前中国教育部长、现主管全国教育的国务委员陈至立(前排右二)

【人民报消息】在中共军委主席江泽民的红人、前中国教育部长、现主管全国教育的国务委员陈至立领导下,中国教育部已成众矢之的。教育乱收费已经是中国连续三年成为全国价格投诉的头号热点,教育腐败引发民间怨声载道。据官方统计,中国十年教育乱收费已达二千亿元人民币。舆论普遍认为,教育腐败的根源乃自教育产业化。

* 教育乱收费花样百出 屡禁不止

据大纪元记者李途综合报导,2003年12月16日,中国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召开新闻发布会公布:2003年中国治理教育乱收费专项检查共查出12600多件教育乱收费案件,违规收费金额达21.4亿元。

据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价格监督检查司司长李镭说,教育乱收费的主体多,小学、中学、大学和教育行政部门都存在乱收费行为,而且集各种价格违法行为之大全;乱收费专案多,标准高,金额大,屡查屡犯;一些单位通过各种变相手法乱收费,如用「补偿不足」的名义来掩盖谋取利益的实质,用「改革」的名义出现,缩小一般收费范围,扩大特殊收费。

乱收费名目繁多,不断变换手法。一是借学校改制。一些地方将公办中小学通过改制转变成公办民助或民办公助,换了块牌子,就大幅度提高收费;二是借联合办学。一些公办学校找企业和民办学校签订联合办学协定,协定签订下来,就像是拿到了乱收费的「许可证」;三是借计划外办学。许多学校有意压低计划内招生,计划外高收费;四是借特长办学。一些学校以特长班、强化班、快班等名目,搞「一校两制」,收取高额费用。

在招生录取、新生入学、在校学习考试、后勤服务、毕业离校五个环节,巧立名目乱收费。在招生录取阶段,有的收取捐资入学费、赞助费、提档费、录取通知书邮寄费、转专业费等,明码标价,按分收费,总数少则百万,多则千万。在新生入学阶段,有的自立专案,收取建校费、户口管理费、新生电子注册费,有的提高学费等专案的收费标准,有的继续收取已取消专案的费用,如课桌椅费、学生证工本费、电教设备管理费。在学习考试阶段乱收费,如选修课报名费、旁听费、多媒体网路使用费、晚自习费、电话磨损费、补考费、重修费等。在后勤服务环节乱收费,如课桌椅维修折旧费、自行车寄存费。在毕业生离校环节乱收费,如毕业生就业指导服务费、师范毕业生改行费、派遣费、毕业证书费等。

2003年上半年,石家庄市仅市属5所重点中学,就查出违规资金3000多万元;江西某县省级重点高中,仅高一年级一年的乱收费就达到了86万余元;西南政法大学、西安外国语学院、武汉科技大学、北京广播学院等在2002年、2003年招收新生时,分别按每人5000元至10000元不等的标准收取了赞助费、点招费、转专业费等;河北省燕山大学2002年至2003年9月间共超标准收取学费613万多元,四川省宣汉县中小学超出「一费制」标准收费,多收金额达407万元。仅2002年1月至2003年9月,华南理工大学对考试不及格的学生收取重修费310多万元。哈尔滨一所重点小学的择校费要三点五万元,北京一所著名小学的择校费去年已涨到七万元。

* 乱收费难倒穷困学生和家长

高额学费及各项杂费使穷困地区和穷困家庭的孩子或被堵在校门外,或家庭负债累累,甚至父母因交不起学费而又感到愧对孩子而走上绝路。

2002年陕西宝鸡市的丁先生从七层楼纵身而下,而儿子手上拿的是复旦大学的录取通知书和7000多元的学费清单。

2003年榆林南郊农场53岁的农民景统仕,他选择以喝农药的方式离开了这个世界,身后是他的五个子女,而他的二女儿刚刚被东北师范大学录取,三女儿和二儿子又双双被保送进了重点高中。

2003年8月6日,江苏省溧水县东并镇爱民村40岁的农民陈能根,因没筹到女儿陈霞上中专的学费,喝下一整瓶农药自杀身亡。

山丹一中一名叫苏天将的高三毕业生参加2003年高考被大学录取后,因父亲常年患病,家庭经济十分困难,无法筹集到学费,在生活的重压下感到前途无望的他,在自己家中上吊自尽。

一张张大学录取通知书竟变成了一张张索命符!著名律师秦兵评论说:只要有一件这样的事情发生,就说明我们的教育制度存有吃人之处。

据国家统计局中国经济景气监测中心2001年时曾经在京、穗、沪三所城市搞过一次调查,结果显示,超过一半以上的居民认为家庭教育支出增长速度过快,超过承受能力。而这三座城市是全国居民平均收入最高的,其他城市就可想而知了。至于广大中西部农村,已经面临著教育支出远大于全家一年收入之和的状况,换句话说,在中西部一个普通农家,供养一个大学生,所带来的将很有可能是家庭经济的破产。

* 教育乱收费成教育腐败的温床

过去历来认为教育界是清水衙门,教师被社会崇尚为人类灵魂工程师。自从提倡教育产业化后,社会上的腐败风气侵入教育界,课堂充斥了铜臭味,乱收费、权钱交易、学术腐败,社会上吹什么歪风,学校里下什么雨。

2002年由渖阳市民参与投票的全市行风评议活动爆出大冷门,教育系统在被评议的30个重点部门中,群众满意度排名倒数第一。老百姓对现在中小学教师师德非常之差,已经到了令人深恶痛绝的地步,纷纷呼吁有关部门和领导更多的关注教育腐败现象。

2003年11月底,湖北省武汉市一所著名高校举行110周年校庆期间,不惜耗资200万元举办晚会。报导指,不断有师生对学校不惜耗资200万元举办校庆晚会感到不解和痛心。

一位不愿透露姓名的学生家长说,教育腐败主要表现在乱收费现象上,每年小学新生入学和初中(民办公助)招生,都是教育部门大肆敛财的好时机,市物价局规定每名学生只收9千元,但到了各学校则变成漫天开价,价格失控,有的收2万、3万甚至5万,一些学校怕容易被发现还指定只收存折,不收现金,并且多数不开收据。

*教育腐败千夫指责教育产业化

痛定思痛,对中国教育界的悲剧惋惜之余,有网民在论坛贴出有感而发的《教育产业化:丧钟为你而鸣》,被各大论坛传诵多时。

许多网民责问:「高等教育的产业化剥夺了多少人的上学权利?这就是社会和教育的进步么?」「教育产业化就是要让没有钱的人不能上学!」「教育改革,就是让有钱人随便都能拿个本科甚至硕士。 教育改革,就是让所谓小康的人们读不起书上不起学。」

西南民族学院肖雪慧副教授连续发表了《教育:必要的乌托邦》、《南橘北枳的「教育产业化」》等文章,在痛陈现行教育体制弊端的同时,以尖锐的笔触对「教育产业化」进行了激烈的抨击。在业界引进较为强烈的震动和反响。

萧雪慧在文章中说「教育产业化仿佛成了潘朵拉匣子,一打开,释放出了不可救药的贪婪和世界教育史上闻所未闻的教育的深度腐败。」

中国《新闻周刊》在近期文章中也谨慎地提出,教育产业化的思路使学校挣钱成为风气。国家为了转移自己向教育投资的压力,一度提倡教育产业化,使教育挣钱成为中国学校的普遍风气,间接造成了急功近利的社会环境。

文章网址: http://www.renminbao.com/rmb/articles/2004/7/30/32037.html
打印机版

如果您喜欢本文章,欢迎捐款和支持!

 
     


分享至: Facebook Twitter Google+ LinkedIn StumbleUpon Pinterest Email 打印机版
 
 
 
 
 
 

 
 
 
 
 
 
 
 
  
  
  九评共产党
  历史惊变要闻
  神韵晚会
  共产主义的终极目的
  魔鬼在统治著我们世界
  秘卷玄学系列
  高层秘闻内幕
  时事评论
  奇闻怪事
  天灾与人祸
  政治小笑话
  环宇遨游
  三退保平安
  还原历史真相
  江泽民其人
  焦点专题
  神传文化
  民间维权
  社会万象
  史前文明
  官场动态
  国际新闻
  控告江泽民
  活摘器官与贩卖尸体
  精彩视频
  谈东谈西
  聚焦法轮功
  精彩网语
 
 
本报记者
 
 
专栏作者
 
首页 要闻 内幕 时事 幽默 国际 奇闻 灾祸 万象 生活 文化 专题 寰宇 维权 视频 杂谈
 
 
Copyright© RMB Public Foundation Inc.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