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体 - 正體 - 手機版 - 電子報

人民報 
首頁 要聞 內幕 時事 幽默 國際 奇聞 災禍 萬象 生活 文化 專題 寰宇 維權 視頻 雜談
 
 
 
 
 
 
 

美國兩大報刊將朱熔基「赤字總理」的稱號「兩筆」鉤消 (圖)
 
兩筆
 
【人民報消息】「人大」、「政協」兩會結束,按照國際媒體的普遍說法:兩會「什麼也沒有幹」。閉幕的當天,總理朱鎔基照例舉行了「記者招待」。在該次「記者招待會」上,印象最深的一幕,是這位最善於舞臺演出的中共大員,主動否定自己不是「赤字總理」。

據說,「赤字總理」這一稱號,是香港媒體授予朱鎔基的。指明在他任內,年年提出龐大的「赤字預算」,目的在於強行維持8%或7%的經濟增長。

朱鎔基否認自己是「赤字總理」,列出的根據是:第一,今年預算赤字佔國民生產總值的3%左右,共拖欠國債餘額佔國民生產總值的16%。這兩個數字都在公認的國際警戒線以內;第二,這個赤字不是用來彌補經常性的預算,而是用於基礎設施建設;第三,「朱鎔基內閣」數年間共發行國債5100億元,帶動了銀行資金和其他資金流動,一共完成了2萬億元的工程,包括10萬公里的公路、500萬千瓦的電站等。

朱氏藉機誇耀說:「我留給下屆政府的不只是債務,而是2萬5000億的優質資產。」因此,朱鎔基自己認爲,這些「積極的財政政策」「恰到好處」,他「爲此感到自豪。」否則,「中國經濟早就垮了。」

那麼,朱鎔基究竟是不是「赤字總理」?

國家財政赤字連年遞增,是朱鎔基任內的最大特色。今年,即2002年的預算赤字高達3098億元,這一赤字規模,創下了中共建政以來的最高記錄。財政赤字超過國民生產總值的3%,本身就達到了國際公認的危險指標。

國債累積已達2萬5600億元,佔國民生產總值的16%,離國際警戒線即20%也爲時不遠,這是另一種形式的「赤字」。僅從這兩點而言,朱鎔基是當然的「赤字總理」。其中不論功過,皆不可沒。

最重要的,除了公開的財政赤字,中國的隱性財政赤字更是驚人。根據世界銀行對中國實際國情的研究資料:

首先,中國養老金債務高達12萬億元;僅1994年的1.9萬億元,就已佔到當年國民生產總值的50%。1997年,中國勞動與社會保障部社保所測算的隱性債務,爲3.4萬億元,佔到當年國民生產總值的58%。

其二,國有銀行不良貸款,即呆帳壞帳,達3.5萬多億元,相當於2000年國民生產總值的40%;其他研究機構甚至認爲,國有銀行的呆帳壞帳,可能使政府債務佔國民生產總值比重高達70%。如果不是由於國內的高儲蓄率對消化債務構成支撐,國內銀行體系的金融危機早就已經出現了。衆所周知,中國銀行儲蓄高達6萬億元,所以,發行國債,或者預算赤字,其實,花的都是老百姓的錢。

其三,國有企業負擔中,必須轉移到中央政府的社會福利支出部分,每年高達國民生產總值的3.3%,相當於中央政府1997年的總支出。

其四,世界銀行1997年的報告還表明,包括醫療、教育、扶貧、年金、基礎設施及環境保護在內的重要財政支出項目,中國每年至少短缺資金佔國民生產總值的4.6%,相當於中央政府1997年總預算的135%。

此外,世界銀行估計從1995年到2004年,中國在基礎設施方面至少需要投入6萬億元,相當於1995年全年的國民生產總值。

「朱鎔基內閣」強行維持8%或7%的經濟增長,目的顯然在於維持中國經濟的表面繁榮,進而維持所謂「社會穩定」。與其說是經濟目標,不如說是政治目標。然而,即便是這一強制維持的中國經濟增長數字,也受到世界上的廣泛質疑。比如,中國公佈去年經濟增長率爲7.3%,國際上卻認爲只有3.5%左右,縮水一半。

而且,高速的經濟成長率,卻與高失業率與低通貨膨脹率、以及下滑的能源消費共存,這些不可思議的矛盾經濟現象,更引起各國專家的懷疑。

最後,還有股市泡沫,互聯網泡沫,以及國營企業以「債轉股」形勢的虛假脫困,等等,都屬於隱性赤字的種種。

因此,從隱性赤字的角度而言,朱鎔基也是當仁不讓的「赤字總理」。

耐人尋味的是,朱鎔基在記者招待會上,竭力把赤字增長的原因,解釋成基礎建設的需要,或擴大內需的需要,隻字不提的卻是,在這一增長中,軍費增長佔了多大一塊?美國今年軍費預算增長14.4%,是因爲反恐戰爭的需要;中國在和平時期,卻無故狂增軍費17.6%,又是爲了什麼樣的需要?中國官方公佈今年軍費開銷1660億元,佔國內生產總值的1.6%,已經令國際社會吃驚。而外界普遍認爲,中國的實際軍費開支,還應該是當局所公佈數字的幾倍,有的專家甚至認爲可能高達15倍。果如此,又加上了一筆天大的隱性赤字。

不過有幸的是,美國《華爾街日報》3月17日發表的評論以及《華盛頓郵報》3月16日發表的長篇文章似乎將朱鎔基「赤字總理」的稱號「兩筆」鉤消。

華爾街日報評論道,可能於明年卸任的中國總理朱鎔基,已由一九九一年時意氣風發地表示誓死打擊貪官的副總理,淪落到今日敲桌子嚇唬人的「跛腳鴨」。華爾街日報認爲,在中國政壇,一個人的背景通常顯示他擁有的權力,而非他佔據的職位。當總理的職位掌握在周恩來這樣的人手 時,這是個很有權的職位。相反,朱鎔基卻是中國最弱的總理之一,在許多領域,他沒多少影響力,對人事任命也說不上多少話。部分原因是他缺乏建立起自己政治根基的能力。他的權力來自兩個來源:一是來自他的上司中共總書記江澤民,二是來自他的個性。

《華盛頓郵報》的長篇文章,介紹了朱鎔基過去四年來的成敗,並暗示,朱鎔基未能達到人們預期的主要限制在於江澤民等人的制肘。報道認爲江澤民是個玩弄權術的領導人,他需要朱鎔基的經濟專長和在中國及西方的威望,但同時又感到受威脅並限制朱鎔基的權力。作者說,總之,江澤民要利用朱鎔基的形象,但又時時處處捆住朱鎔基的手腳。

觀察家道,上述兩家刊物的評論對於否定朱鎔基「赤字總理」的稱號似乎並非毫無價值。衆所周知,起碼在消減軍費──一筆天大的隱性赤字的問題上朱鎔基是心有餘而力不足的。

資料來源(新世紀)

文章網址: http://www.renminbao.com/rmb/articles/2002/3/20/19808b.html
打印機版

如果您喜歡本文章,歡迎捐款和支持!

 
     


分享至: Facebook Twitter Google+ LinkedIn StumbleUpon Pinterest Email 打印機版
 
 
 
 
 
 

 
 
 
 
 
 
 
  
  
  九評共產黨
  歷史驚變要聞
  神韻晚會
  共產主義的終極目的
  魔鬼在統治著我們世界
  祕卷玄學系列
  高層祕聞內幕
  時事評論
  奇聞怪事
  天災與人禍
  政治小笑話
  環宇遨遊
  三退保平安
  還原歷史真相
  江澤民其人
  焦點專題
  神傳文化
  民間維權
  社會萬象
  史前文明
  官場動態
  國際新聞
  控告江澤民
  活摘器官與販賣屍體
  精彩視頻
  談東談西
  聚焦法輪功
  精彩網語
 
 
本報記者
 
 
專欄作者
 
首頁 要聞 內幕 時事 幽默 國際 奇聞 災禍 萬象 生活 文化 專題 寰宇 維權 視頻 雜談
 
 
Copyright© RMB Public Foundation Inc.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