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体 - 正體 - 手機版 - 電子報

人民報 
首頁 要聞 內幕 時事 幽默 國際 奇聞 災禍 萬象 生活 文化 專題 寰宇 維權 視頻 雜談
 
 
 
 
 
 
 

在睡着狀態下有非凡解讀能力的預言家(2)
 
編譯:曉凡
 
【人民報消息】(接上)

凱西的願望是作一名攝影師,過一個平常的生活。但是他的「生命解讀」能力顯然決定了凱西不可能過「平常」的生活。早期的「解讀」成功使凱西的名氣越來越大。無論是雷恩,還是凱西的父親,還有被「解讀」幫助過的人們都希望凱西繼續下去。雷恩甚至說,如果你有這樣的能力,就有這樣的道德義務作一些好事。

這時候凱西只好求助於《聖經》,他祈禱,並與家人商議。最終他決定繼續,條件是他的能力不能用來傷害別人,再就是,凱西首先是一名攝影師,換句話,「生命解讀」只是「業餘愛好」。

1903年,凱西與相愛六年的捷特魯德·伊文斯結了婚,他的攝影房也運營得不錯。但是命運就是命運,人的願望只能是願望。一場火災燒燬了很多凱西租借的相片集,這使他欠了很多債,而半年後又一場火乾脆將攝影房燒個精光。

一名叫凱查姆的醫生從雷恩的病人那裏聽說了凱西,於是便請凱西爲自己作解讀。凱查姆診斷自己患了闌尾炎,他讓凱西來試試。結果凱西在睡眠中給出了截然不同的診斷和很簡單的治療方法。凱查姆認爲凱西這回一定是錯了,但是當凱查姆到另外一位醫生那裏作確診時竟然證實了凱西是對的。從此,凱查姆開始讓凱西幫助他診斷一些疑難病例。對凱西的能力,《紐約時報》曾經在1910年10月9日作過專題報導,事後,很多人開始前來問診。

一次,一名建築工人因事故造成腿骨和膝蓋骨折。醫生們都認爲他不可能再行走了,這名工人找到了凱查姆。凱西給出了一個在當時(1905年)看來是不可思議的方案,他叫凱查姆往患者的膝蓋上打釘子來固定。幾個月後,這名工人完全康復了。

名聲和他人的信任並沒有改變凱西本人對解讀的成見,直到後來發生的兩件事。1911年,凱西的第二個兒子出生了。但是生下來不久孩子就病了,醫生們都束手無策。而凱西非要等到醫生們完全放棄希望的時候才同意試試自己的解讀。這一次,他沒能夠挽救自己的孩子。事後凱西十分懊悔:如果早點運用自己的超能力,結果也許不至於此。

禍不單行,接下來凱西的妻子捷特魯德也病了,而且情況越來越糟。醫生背地裏告訴凱西,捷特魯德得了肺結核,可能不行了。在當時,人們對肺結核是無能爲力的。這時候,凱西爲自己的妻子作了解讀。「入睡」的凱西給出了個綜合處方,同時要求把藥放進半焦的橡木桶,並攙上點蘋果釀。醫生認爲這些東西沒有任何用處。但是,服藥僅兩天,捷特魯德就退燒了。幾個月後,捷特魯德完全康復。

隨着要求解讀的人的增加,凱西開始考慮建一家專門的醫院。然而在尋求合作伙伴的過程中,凱西接受了一個值得我們所有人記住的教訓。

德克薩斯的石油商開始對凱西感興趣。看上去不錯,凱西幫石油商找油礦,石油商贊助凱西辦醫院。但是這一次,凱西找油礦的解讀一次次的失敗了。石油商要的是錢,他們並不真正對建立醫院有興趣。合作就這樣不歡而散了。凱西明白了,他的能力不能用來實現商業利益。

凱西來到塞爾瑪重操攝影就業,並開辦了一所週末學校。業餘時間作解讀,妻子捷特魯德負責在賽西「睡眠」時向丈夫提問。後來凱西僱了一名祕書格雷蒂斯,將所有的解讀記錄下來。

直到1923年,凱西的解讀工作都僅限於醫療方面。他不知道,一個對他來說完全陌生的領域正在向他展開,並將深深影響他的信仰。

(待續)

(編譯自:Edgar Cayce's ESP: Who He Was, What He Said, and How it Came True by Kevin J. Todeschi)

文章網址: http://www.renminbao.com/rmb/articles/2002/12/17/24323b.html
打印機版

如果您喜歡本文章,歡迎捐款和支持!

 
     


分享至: Facebook Twitter Google+ LinkedIn StumbleUpon Pinterest Email 打印機版
 
 
 
 
 
 

 
 
 
 
 
 
 
 
  
  
  九評共產黨
  歷史驚變要聞
  神韻晚會
  共產主義的終極目的
  魔鬼在統治著我們世界
  祕卷玄學系列
  高層祕聞內幕
  時事評論
  奇聞怪事
  天災與人禍
  政治小笑話
  環宇遨遊
  三退保平安
  還原歷史真相
  江澤民其人
  焦點專題
  神傳文化
  民間維權
  社會萬象
  史前文明
  官場動態
  國際新聞
  控告江澤民
  活摘器官與販賣屍體
  精彩視頻
  談東談西
  聚焦法輪功
  精彩網語
 
 
本報記者
 
 
專欄作者
 
首頁 要聞 內幕 時事 幽默 國際 奇聞 災禍 萬象 生活 文化 專題 寰宇 維權 視頻 雜談
 
 
Copyright© RMB Public Foundation Inc.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