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体 - 正體 - 手機版 - 電子報

人民報 
首頁 要聞 內幕 時事 幽默 國際 奇聞 災禍 萬象 生活 文化 專題 寰宇 維權 視頻 雜談
 
 
 
 
 
 
 

十六大已埋下中共未來變局的伏筆
 
林中斌
 
【人民報消息】中國共產黨的十六屆黨代表大會在二○○二年十一月十五日結束。胡錦濤接任黨的總書記;江澤民退出政治局常委,卻保留軍委會主席。許多預言江全退的中外專家都跌破眼鏡。

  當時,有人辯稱:江還是算退了,因爲「黨指揮槍」嘛!他以後可要接受胡的領導。次日的人民日報,又再讓人跌破眼鏡。無論在文字或照片的排序上,江皆居於胡上。之後十天,江的照片出現於人民日報十次,而胡只有一次。

  讓我們倒轉時光十五年。

  一九八七年十一月二日中共的十三大結束。趙紫陽任中共黨的總書記,鄧小平退出政治局常委,只保留軍委會主席。次日的人民日報上,無論看文字或照片的排序,鄧皆居於趙之下。

  這兩次類似事件最刺眼的對比是:江雖然沒有鄧彪炳的戰功、深厚的實權和廣大的威望,但是在聲勢和派頭上,江已逾越了鄧小平的風範。

  江退出政治局常委能保留軍委會主席,是靠鄧的先例庇佑。但是這個先例沒有期限嗎?一九八九年十一月中共的十三屆五中全會後,鄧小平自軍委會主席退下。他退出政治局常委後保留軍委會主席的時間,僅有兩年。

  胡現在權力無法和江比,但以後呢?

  江目前在表象上意氣風發,聲勢浩大。但是許多負面的因素已經埋下了。胡目前在表象上謹慎被動,受限於江澤民。但是多年來,他穩紮穩打,透過代理人有所作爲。這些潛力不容忽視。何況,他比江年輕十六歲。

  江的聲勢來自五方面:一、八十一位解放軍上將中,他擢升了六十四位,也順勢掌控了軍隊。二、九位政治局常委中,他的人馬有五位。三、他以模糊的方式「偷渡」了「三個代表」寫入黨章,啓動「有中國特色的資本主義」的轉化過程。這是歷史性的成就。四、他對美「以合作爲主、淡化鬥爭」的策略初步奏效。北京華府高層互訪頻繁,軍事交流恢復。五、他扳回了九一一後中國戰略之劣勢,穩住對俄、回教國及鄰國的關係。其實江今日的聲勢比去年九一一後又更上層樓。

  然而,在表象之下,江已種下了衰落之種子:

  一、他身體多病已久,據聞依靠「物理治療師」(即氣功師)支撐精神、灌補體力。

  二、他用「反腐」手段拉下政治對手。但這些不滿他的對手將來也可能用「反腐」反制江。江子綿恆涉入電信等企業很深,是個「罩門」。江綿恆連十六大中央候補委員都沒上,可見抵制勢力之一般。

  三、江十六大未全退令黨內多方面不滿(包括元老、年輕幹部、朱 基、李瑞環等第三代領導人)。他在派頭上逾越鄧小平更令這些人暗記在心,伺機而動。

  四、江系領導人多有自下而上之地方權力基礎,這次晉升不全靠江。將來他們一定賣江的帳嗎?例如所謂江系的政治局常委李長春,就有遼寧、河南和廣東的地方勢力,其領導地方出道的時間並不比江晚。甚至有傳言說:最近江對曾慶紅略有不滿,因爲曾已向胡靠攏合作。

  五、鄧小平退出政治局常委續任軍委會主席之先例只有兩年有效期。這個玻璃天花板,目前北京沒人公開提,但是大家心裏都明白。江若想衝破,結果會很難看。

  胡錦濤表面上的特點是:一、不結幫拉派。二、不主動。三、言必稱「江主席」。四、不碰敏感議題:對美、對臺及政治體制改革等。五、身體欠佳。

  進一步觀察,發現「別有天地」:一、胡幾乎沒有敵人。連被認爲是胡主要的競爭者曾慶紅,都表示可以和胡合作。二、胡獲得軍方之接受。「接受」雖比不上「擁護」,但已算不容易。同樣作爲軍委會副主席,他比受軍方反對的胡耀邦表現好多了。三、享有胡耀邦光環之庇護,及共青團幹部(遍佈黨政)之擁護。四、擁有清華幫(充斥黨政)潛在之支持(包括朱鎔基人馬及海歸派的主力)。五、擁有中央黨校一九九二年以來大部分畢業生之支持。六、數年來由代理人企圖聯繫美、臺及推動基層選舉及黨內民主化。

  數年前,有美國中西部某智庫告訴我:北京來美的某訪問團號稱代表胡希望與美建立管道。二○○○年,號稱代表胡的人在香港有兩次企圖私下與民進黨接觸。一九九八及一九九九年四川省南城鄉、步雲鄉的突破性直選,據說是省委組織部私下推動的,也有胡的影子。

  尤其特別的是,中共思想的重鎮中央黨校近年來發生了許多可說是「反動」的事,都多少沾上胡的關係。剛卸任的中央黨校副校長鄭必堅是胡的副手和共青團的舊識。鄭在黨校打破了許多禁忌,包括:一、於二○○一年初閉門討論是否中國共產黨應改稱中國社會黨;二、於二○○二年初邀請哈佛大學教授來黨校演講;三、邀請最具資本主義色彩的經濟學諾貝爾獎得主傅理曼(Milton Friedman)來黨校演講;四、黨校刊物連續討論如何提升地方選舉階層和黨內民主化。

  日本的德川家康一生忍辱,死前一年才建立最高權威。有人說,胡的書房裏放了德川的傳記。

  如果胡的身體挺得住,他遲早可以樹立其領導地位。但是,即使胡擺脫江之箝制,胡在中央之權威恐不如今日之江。因七人政治局常委擴充爲九人,總書記之權力因而相對稀釋。當胡樹立其領導地位時,北京之權威仍在地方之上,但和今日相比,相對下降。政治局委員及候補委員中有地方背景者之比例,在十六大後佔百分之五十六(二十五人中有十四人),相較於十五大的百分之二十點八(二十四人中只有五人)已增加了幾乎兩倍。這反映地方勢力上升的趨勢已不可阻擋。

  多年後,當我們回溯中共的重大變局時,可能發現它已在十六大埋下了伏筆。

文章網址: http://www.renminbao.com/rmb/articles/2002/12/17/24321b.html
打印機版

如果您喜歡本文章,歡迎捐款和支持!

 
     


分享至: Facebook Twitter Google+ LinkedIn StumbleUpon Pinterest Email 打印機版
 
 
 
 
 
 

 
 
 
 
 
 
 
 
  
  
  九評共產黨
  歷史驚變要聞
  神韻晚會
  共產主義的終極目的
  魔鬼在統治著我們世界
  祕卷玄學系列
  高層祕聞內幕
  時事評論
  奇聞怪事
  天災與人禍
  政治小笑話
  環宇遨遊
  三退保平安
  還原歷史真相
  江澤民其人
  焦點專題
  神傳文化
  民間維權
  社會萬象
  史前文明
  官場動態
  國際新聞
  控告江澤民
  活摘器官與販賣屍體
  精彩視頻
  談東談西
  聚焦法輪功
  精彩網語
 
 
本報記者
 
 
專欄作者
 
首頁 要聞 內幕 時事 幽默 國際 奇聞 災禍 萬象 生活 文化 專題 寰宇 維權 視頻 雜談
 
 
Copyright© RMB Public Foundation Inc.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