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体 - 正體 - 手機版 - 電子報

人民報 
首頁 要聞 內幕 時事 幽默 國際 奇聞 災禍 萬象 生活 文化 專題 寰宇 維權 視頻 雜談
 
 
 
 
 
 
 

「16大」前期的「戰爭狀態」
 
任不寐
 
【人民報消息】「中國」的一些人正準備開一次叫「16大」的會議,這本來是他們自己的事,但由於這些人壟斷著社會的資源、而這次會議將決定資源佔用形式的某種變更,因此它引起了一定的關注。這似乎是無可比厚非的。但更多的人是被迫捲入的,他們不關心這些事情,只是想一如既往好好「過日子」,但卻被迫捲入了這個會議引起的動盪不安之中。

首先是很多人的正常生活被打斷、工作受影響。比如,我知道很多知識界朋友很多著作壓在出版社,理由只有一個:等十六大開完以後再說。你可能拼命幹了幾十年,但沒有辦法,你得給「政治」讓路。我相信這類情況存在於包括經濟領域在內的一切方面。這些事實充分說明了什麼是中國特色的「法制民主」和「政治文明」。事實上中國社會仍然是地地道道的皇權社會或官本位社會。什麼叫官本位?就是說官員的需要比什麼都重要。這個官本位社會比皇權社會更可怕,用伏爾泰的話說:你現在不是忍受一個暴君,而是多數暴君,而多數暴君比一個暴君更可怕。

當然,最受影響的又是那些民工或所謂的三無人員。他們再一次成爲毫無根道理但極端專橫跋扈的「多數暴君」的受害者。2002年10月28日《北京娛樂信報》一則報道說:北京治安昨晚打響秋冬攻勢,朝陽、東城、通州等各分局都進行了清理活動,查出了一批網上通緝的在逃犯和三無人員……我不知道,又有多少無辜的人被遣送和拘禁。事實上關於這類「保衛十六大」的警察行動已經多次報道了,這使人懷疑,至於嗎?中國真的這麼亂嗎?

我們生活在這個社會里,根據常識和經驗我們知道,「戰爭狀態」並不存在,只是因爲政治的不合法性産生了政治恐懼,因此才人爲地製造「戰爭狀態」,而這一「戰爭狀態」主要是由於「權力內戰」而引起的。不過實際情況可能更爲複雜。一方面,由於政治的無程式而導致競爭的極端緊張,這種緊張是真實的。但另一方面,由於各種利益考量當局也在人爲地製造緊張氣氛。首先,決策部門爲了炫耀權力和政治表演需要人爲製造戰爭狀態。似乎是阿侖特說的,一切極權政府都喜歡盛典儀式,而這一盛典儀式一般由兩部分組成:臺上偉大光榮正確、臺下仰望肅靜迴避。而這兩方面的效果非「專政」手段不得成焉。政治表演是爲了象徵性地彌補合法性的欠缺,因此不難發現,越是缺乏政治合法性的政府,越是苛意追求各種「舞臺」效果。其次,執行部門的經濟利益驅動強化「戰爭狀態」。無論是「強化治安」還是「強化宣傳」,都意味著額外的報酬增加:包括加班費和迫害行動以及權力擴大而産生的尋租回報。在執行決策部門「整治」運動的命令中,執行部門由於被賦予了不受法律約束的權力而往往濫用權力。這就是所謂「政治運動的放大效應」。在這種體制下,一切爲了公益目的的政策在執行中效力遞減,但如果是執行保衛最高權力利益的政策,那麼下級部門往往濫用職權而不會受到懲罰。

人們都說,16大之前很緊張。但爲什麼呢?因爲中國的政治不是民治的,中國的政治生活是極端非理性和原始的,特別是,中國的政治人同時就是經濟人,這是一次經濟爭奪。由於「真緊張」和「製造緊張」,我們都不同程度地成爲受害者。這是我們第二次受害。第一次由於「篡奪」我們喪失了民權,而第二次,篡奪者執意要表演而強制我們成爲觀衆,而不打算按設計好的姿勢觀看的人,將被強制「迴避」和「肅靜」,至於社會弱勢全體,將一如既往被當成表現權力意志的道具,因此他們將被驅趕、打耳光,而他們的狼狽不堪和哭泣求饒被視爲是一種真正的政治需要──儘管這一動機是不能宣明的。

警笛聲不斷響起。「戰鬥又打響了」。「叫囂乎東西,喙突乎南北,雖雞狗不得寧焉。」更可怕的,這是一出沒完沒了的「連續劇」。

誰當權都行,但饒了我們吧。

(2002年10月29日)

文章網址: http://www.renminbao.com/rmb/articles/2002/11/3/23679b.html
打印機版

如果您喜歡本文章,歡迎捐款和支持!

 
     


分享至: Facebook Twitter Google+ LinkedIn StumbleUpon Pinterest Email 打印機版
 
 
 
 
 
 

 
 
 
 
 
 
 
 
  
  
  九評共產黨
  歷史驚變要聞
  神韻晚會
  共產主義的終極目的
  魔鬼在統治著我們世界
  祕卷玄學系列
  高層祕聞內幕
  時事評論
  奇聞怪事
  天災與人禍
  政治小笑話
  環宇遨遊
  三退保平安
  還原歷史真相
  江澤民其人
  焦點專題
  神傳文化
  民間維權
  社會萬象
  史前文明
  官場動態
  國際新聞
  控告江澤民
  活摘器官與販賣屍體
  精彩視頻
  談東談西
  聚焦法輪功
  精彩網語
 
 
本報記者
 
 
專欄作者
 
首頁 要聞 內幕 時事 幽默 國際 奇聞 災禍 萬象 生活 文化 專題 寰宇 維權 視頻 雜談
 
 
Copyright© RMB Public Foundation Inc.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