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体 - 正體 - 手機版 - 電子報

人民報 
首頁 要聞 內幕 時事 幽默 國際 奇聞 災禍 萬象 生活 文化 專題 寰宇 維權 視頻 雜談
 
 
 
 
 
 
 

美俄關係升溫 中共用心良苦──人民日報公佈埋藏半個世紀之久的祕密 (圖)
 
【人民報消息】人民網11月6日刊登一篇名爲《中蘇美保密50年:200名蘇聯飛行員參加抗美援朝犧牲》的文章。「九一一」恐怖襲擊後,由於共同關憂的問題,美俄關係急劇升溫,此時 中共公佈隱藏了半個世紀之久的祕密,用心實在良苦。下面是「祕密」全文:

中蘇美保密50年:200名蘇聯飛行員參加抗美援朝犧牲

中、蘇、美心照不宣,超越意識形態的藩籬,共同保守祕密長達半個世紀之久

剛剛組建的志願軍「雛鷹」,與二戰勁旅美國「禿鷲」較量,卻能戰而勝之,訣竅何在?

旅順蘇軍烈士陵園中,爲何聳立着巨大的蘇聯飛行員烈士墓碑方陣

新發現的史實,足以改寫朝鮮戰爭史、中國空軍史、世界空戰史有關章節

遼南小城旅順口,現爲大連市的一個區。由於其特殊的地理位置,中國近現代史上許多重要事件,如甲午戰爭、日俄戰爭、溥儀籌建僞滿州國、蘇聯紅軍出兵東北並進駐旅順十年……都與其有着密切聯繫。

旅順至今仍是個保密意識很強的地區。在沿海開放城市大連,國家只允許旅順口區部分開放。而這裏最大的祕密,莫過於已塵封半個世紀的蘇聯空軍參加抗美援朝的歷史真相。

-202座墓碑意味着什麼?

旅順蘇軍烈士陵園的1600餘座造型各異的墓碑中,有一個202座墓碑組成的巨大方陣引起我的關注。墓碑的主人都是蘇軍飛行員,犧牲時間都在1950年至1953年之間。202名飛行員,至少相當於5個團的兵力。即使是訓練充滿危險,也不至於在三年時間內有這麼多飛行員遇難,除非是因爲戰爭。而同一時期,世界上最大的局部戰爭要數朝鮮戰爭。

但是,我們熟悉的歷史書上一直這樣記載着:1950年6月朝鮮戰爭爆發後,中蘇達成協議,由中國出地面部隊打擊侵略者,蘇聯出空軍進行空中支援。但就在志願軍部隊開赴朝鮮戰場前夕,蘇方突然說:他們的空軍還沒準備好。18日,毛主席和黨中央審時度勢,毅然決定:沒有蘇聯空軍的支持,照樣出兵抗美援朝。19日,志願軍部隊按計劃跨過鴨綠江,入朝作戰。

連志願軍副司令員洪學智上將在《抗美援朝戰爭回憶》一書中也持同樣觀點。而彭德懷元帥在《彭德懷自述》中對此情節卻隻字未提。

-「輕量級」戰勝「重量級」的祕密

據統計,朝鮮戰爭爆發初期,美國及其盟國投入了強大的空中力量,各型作戰飛機1200餘架,當時中國空軍作戰飛機不足200架,比例是6:1;美軍飛行員飛行時間多在1000小時以上,多的達3000小時,志願軍飛行員飛行時間最多不足100小時,比例是30:1;美軍飛行員大都經過二戰洗禮,戰鬥出動平均在300次以上,而志願軍飛行員剛剛放單飛,從未參加過戰鬥,比例是300:0。有人把朝鮮戰爭中的中美空戰形象地比喻爲:「重量級拳擊手與輕量級拳擊手不公平的較量。」

然而,中美空戰中,志願軍空軍大發神威,擊落擊傷美機425架,其中擊落330架,被擊落231架,取得了1:1.3的赫赫戰果,「輕量級」打敗了「重量級」。

志願軍空軍是1951年1月21日與美機交火的,交火不久,也就是當年11月,美國空軍參謀長范登堡將軍便大發感嘆:「幾乎在一夜之間中國便成了世界上空軍力量最強大的國家之一。」

事實是,蘇聯空軍不僅在培訓志願軍空軍方面貢獻突出,在幫助志願軍「雛鷹」打擊美國「禿鷲」方面也是功不可沒的。

-中、蘇、美達成空前默契

戰爭是政治的延續。在國際鬥爭中,特別是冷戰時期,中、蘇、美三大國在許多問題上是針鋒相對的。但在蘇聯空軍參加朝鮮戰爭這一問題上,卻心照不宣地嚴守機密,而且一守就是好幾十年。從目前收集到的史料來看,這一默契的核心是避免祕密泄露引起蘇、美直接對抗,從而引發世界大戰。

1950年10月5日,斯大林與蘇共中央政治局成員討論朝鮮危機時,一致同意:應該不惜任何代價避免蘇、美在朝鮮直接衝突,即使蘇聯被迫放棄北朝鮮。

一個月後,隨着戰局的變化和中方一再督促,斯大林在要求高度保密和蘇軍飛行員必須在蘇聯領土以外地區投入戰爭的前提下,終於下達了出兵命令。1950年11月的第一個星期天,第64防空集團軍軍長羅波夫率一個只有32架飛機的缺編團隊悄悄飛抵丹東浪頭機場。

爲了防止暴露身份,蘇軍制定了多項保密措施,如將蘇軍飛機上的徽記抹掉,代之以中國軍隊的「八一」標記;飛行員穿上中國空軍服裝;禁止飛行員到美軍控制區和海上作戰,因爲一旦迫降,極有可能被美軍俘獲;不準和中國人一起照相,也不準互送私人照片;任何時候都不允許在電臺中講俄語——每人發一張卡片,上面用俄語字母拼寫了一些必要的中國話、朝鮮話。(此項命令因不適合作戰需要,未能得到很好的執行。)

蘇聯空軍最初駐守浪頭機場,那裏緊靠鴨綠江大橋,便於防空,但不利於保密。蘇軍停機坪嚴禁中朝人員接近。不久,蘇軍又使用了大東港機場,而大浦和大孤山機場由中朝部隊使用。半個月後,爲便於指揮,中朝在浪頭機場成立了中朝空軍聯合司令部(即空聯司)。空聯司請羅波夫中將參加,並由他統一指揮作戰,卻被羅波夫拒絕。他說:「從軍事角度來看,這是一個好主意,但是從政治角度來看,則令人驚訝……我答應盡力協同。」

儘管蘇聯空軍採取各種措施進行保密,但美國很快就從各方彙集而來的情報中獲悉事實真相。令人吃驚的是,對於這種大規模的美蘇空戰,美國也是避而不談。後來成爲宇航員的約翰·格蘭說:他清楚地知道在同俄國人作戰,而當局不僅知道米格飛機裏有蘇聯人,而且還知道蘇聯飛行員所受到的種種限制。

事實上,當時美國也是力不從心,它在歐洲僅有150架作戰飛機,不足一個師的兵力,要想具備與蘇聯打一場全面戰爭的力量,至少要有2-3年的準備時間。

-「老大哥」爲何「出爾反爾」

一開始,蘇聯不同意介入朝鮮戰爭,後來,又派出強大的空軍,怎麼解釋?朝鮮戰爭爆發,使剛剛建立的社會主義陣營受到嚴重挑戰。作爲「老大哥」,蘇聯真的能袖手旁觀嗎?

據新近出版的《抗美援朝戰爭紀事》、《百萬大軍在朝鮮》等專著披露,蘇聯空軍參戰,至少有三個原因:

一是蘇聯遠東空軍基地遭到美軍轟炸。1950年10月8日,海參崴附近的蘇哈亞列卡空軍基地被美軍噴氣式戰鬥機轟炸。實際上,這種空襲自8月份以來就開始了,只不過轟炸是沿蘇聯邊界進行的。美國最初否認空襲事件,但11天后又以「意外事件」賠禮道歉。自身安全受到威脅,蘇聯還能坐得住?

二是斯大林有言在先。1950年10月8日晚,周恩來從北京乘飛機赴蘇聯與斯大林會談。斯大林表示:可以完全滿足中國抗美援朝所需的飛機、大炮、坦克等軍事裝備,但蘇聯空軍未準備好,須待兩個月或兩個半月才能出動。這表明,蘇聯並未把話說死,而是做了兩手準備,可進可退,進退自如。

三是斯大林不願坐視美國在遠東擴張勢力。二戰中,蘇聯損失慘重,承受了巨大的犧牲,急需一段和平時期休養生息,積聚國力。但美國把戰火燃到自己的家門口,實在是欺人太甚。因此,斯大林決定祕密出兵,給美國一個「響亮的耳光」,教訓教訓他。

-沒有永不公開的祕密

是美國人最早披露了「蘇聯空軍參加朝鮮戰爭」這一重大機密。1988年,美國前總統艾森豪威爾的高級智囊人物赫伯特透露:「我們必須保守住這個祕密。當時一旦把它揭露出來,我們就會受到巨大的壓力——要我們與俄國發動一場戰爭。」

1992年6月,俄國也開始公開談論這一敏感話題。葉利欽在給美國參議院戰俘和失蹤人員調查委員會的信件中稱:「我們認爲,有1309架美國飛機在北朝鮮上空被擊落,有262名美國飛行員得救。」信中葉利欽沒有具體說明,這些飛行員是被蘇聯空軍擊落的,還是中、蘇、朝空軍共同擊落的。

朝鮮戰爭專家達恩茲·布拉塞認真閱讀蘇軍檔案後發現,朝鮮戰爭空戰中,蘇軍飛行員出動架次約佔70%,「他們的作用是決定性的。北朝鮮沒有空軍力量,蘇聯的幫助絕對是壓倒一切的。」

中國的保密工作做得最好。直到2000年2月,一級戰鬥英雄、前空軍司令員王海上將在《我的戰鬥生涯》一書中,才寫道,「戰爭初期,中國人民志願軍空軍還相當年輕、弱小,空戰主要是蘇聯空軍打的。後來的大機羣作戰,特別是與F—86大機羣作戰,仍由蘇聯空軍唱主角,中國人民志願軍空軍協同其完成作戰任務……沒有蘇聯空軍的大力支持,中國人民空軍就不會發展得那麼快,志願軍空軍也很難取得如此輝煌的戰績。」

-蘇聯飛行員戰果知多少?

1999年7月,《揚子晚報》上披露了一則消息:《蘇聯4萬軍人曾參加朝鮮戰爭》。消息源自於俄國防部戰史研究所編纂的有關解密文件。這些文件表明,蘇軍在戰爭的全過程中都進入了中國和北朝鮮領土內,其中發揮積極作用的是飛行員。蘇聯空軍最精銳的近衛軍一、二、三師都在中國輪過戰。最高的年份是1952年,兵力達2.6萬人。

去年7月,《解放日報》報道說:蘇聯退役飛行員克拉馬倫可(年近8旬)用親身經歷談了那樁一直被掩蓋的祕密。他說,50年前,朝鮮戰爭爆發後,根據斯大林的命令,大約2000名蘇聯飛行員進入中國,然後祕密潛入北朝鮮,打擊美軍飛機。據悉,在戰爭正酣期間,每天都有幾十架蘇聯戰鬥機直衝雲霄,投入戰鬥。

目前,在世界軍事史和朝鮮戰爭史中,蘇聯空軍參戰之事已被接受,但還有不少空白,蘇聯空軍在兩年零八個月的朝鮮空戰中的戰績,尚無一個公認的結論。蘇軍飛行員犧牲人數也是一個謎團。

1995年3月21日,俄羅斯《紅星報》刊登了一篇題爲《噴氣式飛機之戰的王牌飛行員》一文,提供了這樣一組數據:真正的噴氣式飛機之戰,是50年代初在朝鮮展開的。一方是美國同其盟國的飛行員,另一方是蘇聯、中國和北朝鮮的飛行員。第一個噴氣式王牌飛行員,是蘇軍上尉沙巴諾夫。從參戰到1951年5月20日,他駕駛噴氣式飛機擊落6架敵機,其中有5架噴氣式飛機。從1951年6月17日至1952年2月2日,蘇佳金大尉戰鬥飛行49次,參加空戰66次,擊落敵機22架,這是朝鮮戰爭中的最高紀錄……

僅文章中提供的戰績,加起來就達171架之多。蘇聯空軍在取得輝煌戰績的同時,也付出了慘痛代價。據羅波夫中將事後透露,其敵我機的損失比是4:1。如果葉利欽總統提供的數據準確的話,那麼,蘇軍大約有230——250架左右的飛機被擊落。遺憾的是,上述數據都是外軍提供的。

-「炊事班長」回憶當年

許興榮退休之前是大連某大學的一名處長。當我幾經周折見到他時,他興奮地回憶起「空聯司」的往事——

「1950年12月5日,我報名參加志願軍。一到部隊,我就好生奇怪。這支部隊200多人,老的老,小的小,有做飯的、洗衣的,還有理髮的。以後才知道,我們這些人是專門爲蘇軍飛行員服務的,我的任務是給他們擦皮鞋。因爲擦皮鞋的人手夠了,才把我分到空勤竈,擔任炊事班長。那些老師傅,都是從大連飯店招來的,會做俄國飯菜。

「當時,不僅有蘇聯空軍參戰,而且,沿鴨綠江一線,都是身穿中國軍裝的蘇聯高炮部隊。美國肯定知道蘇軍參戰祕密,每隔十天八天,就乘夜色到前線各機場進行轟炸。

「按照有關規定,中國軍人不準到蘇聯飛行員的宿舍去。我不懂俄語,無法與他們交談,也不知道他們的真名字。他們用的全是假名,很難對上號。

「業餘時間,蘇軍營區內有個小俱樂部,經常放映電影,後來熟悉了,我們可以進去看。但他們不放電影,就說明出事了,只讓蘇聯人進,不讓中國人去。我們聽說,那是飛行員在空戰中犧牲,他們在晚上開追悼會;會後,由蘇軍派車,在中國警衛班護送下悄悄送往旅順蘇軍基地祕密安葬……

-俄羅斯不曾忘記

這幾年來,陵園的陵墓做了修繕,墓園四周綠草茵茵,莊嚴肅穆。工作人員破例讓我看了他們新撰寫的解說詞:

東部陵園由三部分組成,第二部分安葬着抗美援朝戰爭中犧牲的蘇軍飛行員。當時我們空軍力量薄弱,斯大林元帥於1950年11月命令部分蘇聯空軍祕密入朝參戰。許多飛行員在戰爭中壯烈犧牲。墓碑中間的方洞原來安放着烈士生前照片。遺憾的是「文革」期間均遭破壞……

講解組長劉瑞萍深情地回憶起費多羅維奇之女墓地尋父的經歷:1999年7月29日,一位年屆50的俄羅斯婦女帶着女兒走進烈士陵園,要尋找他父親費多羅維奇的陵墓。據介紹,其父在朝鮮戰場上犧牲時,她才二三歲。安葬時,她母親來過一次,從此,再也沒有機會來掃墓。從她提供的歷史照片上看出,送葬的人都是蘇軍,而且背景上有墓碑,說明202名烈士不是戰爭結束後統一安葬的。我們根據烈士的姓名,把每座墓碑基座上的名字都查了一遍,終於找到了費多羅維奇的陵墓。其女按照俄羅斯的風俗,點上兩隻蠟燭,擺上一片面包、一杯伏爾加酒和一個漂流瓶,然後抱着墓碑失聲痛哭……她在留言簿上用俄文寫道:「感謝這裏的工作人員在我找尋親人的過程中給予的一切幫助,並把我最美好的祝願送給你們的祖國及人民!」

摘自(人民網)

文章網址: http://www.renminbao.com/rmb/articles/2001/11/8/16890b.html
打印機版

如果您喜歡本文章,歡迎捐款和支持!

 
     


分享至: Facebook Twitter Google+ LinkedIn StumbleUpon Pinterest Email 打印機版
 
 
 
 
 
 

 
 
 
 
 
 
 
  
  
  九評共產黨
  歷史驚變要聞
  神韻晚會
  共產主義的終極目的
  魔鬼在統治著我們世界
  祕卷玄學系列
  高層祕聞內幕
  時事評論
  奇聞怪事
  天災與人禍
  政治小笑話
  環宇遨遊
  三退保平安
  還原歷史真相
  江澤民其人
  焦點專題
  神傳文化
  民間維權
  社會萬象
  史前文明
  官場動態
  國際新聞
  控告江澤民
  活摘器官與販賣屍體
  精彩視頻
  談東談西
  聚焦法輪功
  精彩網語
 
 
本報記者
 
 
專欄作者
 
首頁 要聞 內幕 時事 幽默 國際 奇聞 災禍 萬象 生活 文化 專題 寰宇 維權 視頻 雜談
 
 
Copyright© RMB Public Foundation Inc. All Rights Reserved